湖州子城城牆遺址

湖州子城在湖州古城城中,原名項王城,因尊重西楚霸王項羽而得名。湖州子城城墻遺址位於浙江省湖州市愛山廣場步行街區東部,人民路西側,為歷史上湖州子城的東城墻段。城始建於秦末。秦時,項羽與其叔父項梁居住在湖州太湖一村落,項羽素懷推翻暴秦的壯志,在秦始皇南巡時,項羽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矣。”其叔父項梁急忙掩住項羽之口,在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以免惹禍。後此村落就名掩浦,又名項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州子城城牆遺址
  • 地理位置:浙江省湖州市愛山廣場步行街區東部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九月,項羽發動農民起義,從太湖邊掩浦率義軍向縣城進軍,途經宋漊(今屬織里鎮)項王橋,項王橋東、西側橋聯的上聯,各有“橋號項王,率卒經過有項王”、“當符獨握虎將,從戰八千輩”。橋聯道出當年義軍雄糾糾、氣昂昂的風貌。項羽在湖州築項王城,軍隊駐紮在弁山,故弁山有“項王走馬埒(四周有圍牆馬場)、飲馬池”等。由於民眾對項王的敬仰,在傳誦中使項羽成為傳奇人物。項羽力大無窮,“霸王舉鼎”是說項羽獨擘可舉起千斤重的鐵鼎,湖州民間還傳說,項羽可抓住自己的頭髮騰空而起,也有說項羽自己抱自己可上升數尺,乃至丈余。不僅民間傳說,地方志也有記載,清《長興縣誌》有“霸王潭在顧渚明月峽,相傳項羽過此,曾飲水,潭中壁上下有唐宋人題名。”霸王潭有一平台,有兩個相距80厘米、直徑約15厘米的淺坑,形似膝跡,相傳楚霸王跪著喝澗水時留下,志書上記有“巨人膝跡”。今霸王潭仍是顧渚山的一個重要旅遊景點。清同治《湖州府志》也有記載,唐初時,丞相狄仁傑來湖視察,要把西楚霸王廟拆除,湖州父老立即請願要求保留該廟。當天晚上狄仁傑得一夢,夢中西楚霸王和他評理。項羽說,我起義出兵為了國家有功,保境安民亦有功,何嘗不可享受民間祭祀。狄醒後,認為項羽說得有理,就保留了西楚霸王廟。項羽一生叱吒風雲,但由於決策失誤,導致悲壯結局,但湖州民眾始終認為項羽是個英雄,是湖州的驕傲。項羽逝世後,不僅在湖州城內有西楚霸王廟,弁山也有項王廟。中唐時,顏真卿任湖州刺史,顏在項王廟重新為項羽立碑,尊項羽為蒼弁山神,所以吳興八景之一的弁山,稱為“蒼弁清秋”。西楚霸王廟在北門,所以奉勝門俗稱霸王門,而且把相連的街道標為霸王門直街。霸王門之名,在民眾中一直沿用到近年。
晉代郭璞在湖州市區四周築羅城,才把項王城稱為子城。子城和羅城相對而言,即內城和外城的關係。子城之名要晚於項王城500多年。子城呈長方形,周一里三百六十七步,東西二百三十七步,南北一百三十六步,設中、東、西三門。中門朝南,在府西街和上羊巷之間;東門在上泰和坊(今屬人民路,南起聚龍大廈,北至公園路口)中間;西門在愛山街中間。至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吳越國(今浙江)納土降宋,在羅城內設子城不合大宋規制,朝廷隨即下令拆除子城城牆,城牆在地面上亦就不再存在。
在城中步行街建設過程中,2007年11月,上泰和坊發現有子城城牆牆基,從城牆牆基剖面來看,中間是夯土牆,夯土牆可以說明秦末項羽所築城牆和春秋時金蓋山下菰城一樣,都是泥質。夯土牆內外有紀年磚,銘文是漢“永初二年(108)作”,說明漢代烏程縣治設在項王城時,在夯土牆內外砌磚牆加以保護。2008年春夏間,市博物館組織專業人員在上泰和坊地段進行發掘,經4個月的努力,發掘面積達1500平方米,終於發現子城東門遺址,遺址有甬道、城門牆基等,甬道寬4.6米,城門牆基厚9.8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