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
湖山村共有工業企業168家,其中個私企業占90%以上,工業總產值6.25億元。主要產品有:水電、石灰石、重質碳酸鈣,還有球墨馬鐵鑄件、海綿、服裝、飲用水、
保溫材料、各類
膠合板、木製家具及針織品等。
一是石頭資源豐富。以白雲石為主的碳酸鈣資源儲量豐富,白度在90%以上,含鈣量98%,年開採礦石量50萬噸。湖山村建有生產石粉企業41家,年產值達30000萬元。超細鈣水磨造紙塗料、
塑膠母料、橡膠等產品企業逐年增加。青石資源儲量豐富,“嚴州青石”已成為市場緊銷產品。
二是家紡、
針織、五金工具、工藝蠟燭等外貿產品生產企業不斷壯大,產品遠銷
歐美、
東南亞各國。
三是木材家俱加工企業,湖山村年產木材810立方米,其中欽堂木材廠生產的課桌椅、膠合板等產品遠銷中國各地。
四是水電,勝利水庫水電開發電機組1725千瓦,年發電量650萬度以上。另有優質的山泉水資源,飲用水經檢測完全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產品暢銷上海和
浙江省各地。
湖山村依山傍水,自然資源豐富。共有耕地616畝,山林1805畝,水面40畝。1978年後,擴大經營範圍,園藝場和林場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林,現有茶葉140畝,水果(楊梅、桃子、梨)424畝,經濟效益明顯。與此同時,村里辦起石岩綢廠、湖山化纖布廠、水泥製品廠、制動器三分廠、五金氧化廠5家工業企業,另有10家個體工商戶,實現工業、農業和多種經濟的全面發展。1992年,全村共創產值789.25萬元,利潤50萬元,其中交村15.67萬元。共有職工250名,人均收入1802元。現村有固定資產1836.84萬元。
鄉村文化
湖山村在80年代初是新農村建設的典範,人均住房面積達46平方米,新編《蕭山縣誌》刊有湖山村容新貌的彩照。1981年,設立村民獎學金制度,凡考入大學獎500元,中專300元,高中100元。先後有5人考上大學、6人進中專。有村辦國小和幼稚園。1987年起,對年滿60歲以上的老人實行年60元的生活費補貼。1977年始,村投資近萬元建立開水房,給村民提供方便。在衛生保健上,早於1969年就設立村
醫務室,村民看病可報銷25%的藥費。1984年安排2名清潔工,負責村區內公用場所的打掃。在文化生活上,1989年後建造了婦女、老年、黨員的活動室,還建有
圖書室、廣播室、宣傳窗和黑板報,併購置相應的設備,配有專人管理。1984年,投資20萬元,用近4年時間修建了4米寬的沿河水泥路;1985年,投資36萬元,在萬羅山上建造了80米的深水泵和水塔,使村民用上自來水。湖山村村級經濟迅速發展,村民安居樂業,歷年來多次受到上級的嘉獎。1982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農業生產
先進集體。村黨支部,1984、1985年被中共浙江省委授予先進黨支部稱號。1980、1982年被中共杭州市委授予先進黨支部稱號。1982年至1986年連續4年被評為蕭山縣先進黨支部。1991、1992年被評為蕭山市婦女工作先進集體。1989年村黨支部書記鄭雙堯被中共杭州市委授予優秀黨員稱號。副村長鄭興江被評為杭州市和蕭山市勞動模範。1990年,全光照育苗新技術獲蕭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新農村建設
湖山村一個城鎮化新農村:48套排屋式新房整齊地排列成16棟,每套新房建築面積為120平方米,新村主街道寬18米,長300米,主街道兩旁的一樓全部開設寬大的
卷閘門。為了配合湖山村工業園區建設,新村完全按照農村城鎮化標準來興建,目標是建成集
商貿、旅遊於一體的商貿一條街。除第一期規劃的16棟住宅樓以外,還將配套建設村委會、文化中心、休閒廣場等。為了保質保量建設好新村,採取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管理的模式進行建設,排污排水、自來水管、電信廣電電纜由村里統一埋設,組織人力物力進行統一綠化、美化。
湖山村工業園區,藉助地理環境的優勢,工業經濟發展很快,村民家庭經濟
收入連年提高,湖山村人均收入7600元以上,使村民建房有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為了加速新農村建設,改變過去農居雜亂無章、低水平重複建設的現象,村里將村民的部分自留地按價收回,集中整理,統一規劃,完成基礎建設以後,公開招標,通過集約建設減少村莊占地,增加產業發展用地,從而實現土地節約。
湖山村為了滿足所有在新村建房的村民對新房戶型和外觀的要求,村兩委多次組織村民到外地考察,還聘請專家論證,達成了建設三層排屋式小樓的共識。新村建設中,村里為建房的村民統一聘請施工員,對規劃和質量嚴格把關,從而保證新村建設的順利進行。
園藝花卉發展
80年代初,湖山村致力栽植苗木,將原苗場擴建成園藝場,在經營、規模、
品種、造型、服務上下功夫,占據市場。至1992年全村園藝花卉的產值由1985年的20餘萬元增加到103.78萬元,
利潤由4萬元上升到25萬元。
湖山村園藝場,逐步引進品種,自行培植,先從防風林的水杉、泡桐及行道樹的法國梧桐、光玉蘭、龍柏起步,後又栽培桂、桃、梅、海棠、杜鵑、茶花、蘭花等,進而向柏科、松科、黃楊等樹種的修剪造型發展,還開設裝盆、扎型、地坪草、爬行植物等新項目。經過28年努力,目前園藝花卉已達100多類1200餘個品種。在發展園藝花卉中,重視培養藝術美育技術人才。對客戶在花卉的種養和栽培技術上進行指導,招來眾多客戶,拓展了銷售市場。
歷史沿革
湖山村地處湘湖的上湘湖東南部。長灘,歷史上是古湘湖中一高地,現70%以上的村民為鄭姓,相傳是從浦江鄭家塢遷入。從這一帶出土文物考證,在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期,沿湖兩岸已有人類活動的遺蹟。
春秋戰國時期,越王
臥薪嘗膽,屯兵固陵城越王山,離湖山村西北近二公里。古湘湖為蕭山城西的自然湖,北宋政和二年(1112),楊時為蕭山縣令時,以
湖南北山脈作依託,淹土築堤蓄水,以澆灌下游14.68萬畝農田,當時湖面為3.7萬畝。自宋後,歷代對湘湖有“禁”、“墾”兩種不同主張。年長日久,泥沙不斷淤積,湖面縮小,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鄉宦孫學思在湘湖的狹腰處築堤建跨湖橋,於是加速上湘湖湖底的淤高。自明朝後,在今湖山村鄰近始出現圍湖墾種,至清末湖面僅存萬畝,到民國時期成了東一塘,西一池,面目全非。古湘湖不僅風光秀麗,而且歷史悠久,文物勝跡眾多,歷史上蕭山八景之一的石岩望秋和湘湖八景中的覽亭遠眺、光照晨曦,均在村南山頂和鄰村交界處。在湖山村區內有明永樂年間吏部尚書魏驥的墓。現墓道、墳塋已毀,但尚存墓道旁的石人、石馬、石麒麟、石羊共8隻。在村東南的羅家塢,因其山中石質堅細,歷史上村民採石製作臼磨,而當年的縣令以“石岩山乃縣治龍脈所關”,曾立碑禁采,今尚存《羅家塢禁採石記》和其殘跡。此外,村歷史上還有湘湖土步魚、鯽魚、櫻桃諸土特產,現只留傳茶葉及稀少的白水團楊梅等名產。
名勝開發
湖山村的古蹟屬古湘湖歷史名勝的一部分,重振當年風采已列入規劃之中。1992年蕭山市人民政府成立湘湖開發辦公室,開發區塊共18.16平方公里,湖山村屬第二期的綠色開發帶。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8466
|
男
| 4436
|
女
| 4030
|
家庭戶戶數
| 2009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8360
|
家庭戶男
| 4348
|
家庭戶女
| 4012
|
0-14歲(總)
| 2655
|
0-14歲男
| 1341
|
0-14歲女
| 1314
|
15-64歲(總)
| 5358
|
15-64歲男
| 2852
|
15-64歲女
| 2506
|
65歲及以上(總)
| 453
|
65歲及以上男
| 243
|
65歲及以上女
| 210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7754
|
地圖信息
地址:餘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