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公案:蘇軾遊蹤與北宋書法空間》是劉鶴翔創作的藝術史著作,首次出版於2022年7月。
蘇軾一生的宦遊呈現為宏大的文化地理結構,相關的書法作品是這一地理結構的表征。該書對蘇軾書法的歷史方位、蘇軾書法的感知空間、蘇軾書法的人文主題,以及蘇軾書法的價值觀念進行深入研究,並藉由這些方面考察書法的歷史文脈。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湖山公案:蘇軾遊蹤與北宋書法空間
- 作者:劉鶴翔
- 類別:藝術史著作
- 字數:347千字
- 首版時間:2022年7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成書過程,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是關於蘇軾書法的個案研究,以蘇軾書法活動為主要研究對象。第一章探討的是書法空間傳統在宋代的變遷,以及這一變遷所呈現的蘇軾書法傳統視野,進而將蘇軾書法置於北宋政治、社會和文化的歷史交會點上加以分析,指出蘇軾書法的歷史方位和文化方位。第二章考察的是蘇軾一生宦遊所呈現的空間圖景,探討作為地誌記錄的蘇軾書法是如何參與構成這一圖景,以及將地表空間人文化的方式。第三章以圖像學的視角,研究蘇軾的個人建物所蘊含的書法視覺主題與交往主題,並重點討論了蘇軾的燕集書法,以及蘇軾的唱和活動與其書法文本之間的時空同構關係。第四章立足於書齋空間的考察,揭示蘇軾書法的空間詩學。第五章討論的是流寓空間中的蘇軾書法,指出了蘇軾書法活動對謫居地人文世界的影響。第六章是對蘇軾書法價值支點的嘗試性研究,主要圍繞蘇軾關於書法作品“不朽”的言論,探討其在書法活動中所持有的人文信念。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斯文與書法之文 | 第二章 流動的景物 | 第三章 士人紀念碑 | 第四章 蘇軾的“心齋” | 第五章 流寓空間中的蘇軾書法 | 第六章 不朽的書寫 |
---|---|---|---|---|---|
第一節 空間蛻變與蘇軾的傳統視野 第二節 斯文重建與書法復興 | 第一節 景物之眼 第二節 書題與山水文本 | 第一節 “天下”與士人之樂 第二節 唱和詩與書法文本 | 第一節 蘇軾的空間詩學 第二節 寓意於物 | 第一節 流寓中的書寫 第二節 士庶之間 第三節 品題與名物 | 第一節 “書”與“勢” 第二節 “多難畏人”與“不朽” |
成書過程
《湖山公案:蘇軾遊蹤與北宋書法空間》原型為劉鶴翔的博士學位論文。劉鶴翔選擇蘇軾作為考察對象,是基於對蘇軾的常識性了解。從傳記材料可知,蘇軾詩文與書畫活動呈現為一個宏大的地理結構,從西蜀到蘇杭,從北方的定州到禹跡之外的海南島,在藝術世界和現實人生中,這意味著一種關於遠方的詩學。中南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前院長趙小平將劉鶴翔的博士論文推薦給了中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湖山公案:蘇軾遊蹤與北宋書法空間》獲得中南大學資助出版。
作品思想
該書作者將蘇軾的宦遊空間把握為一個文化地理結構,在這一方法論意識下,蘇軾的題名、題字和詩文題刻,被解釋為這一地理結構的表征,以及北宋士大夫“天下”意識的鏡像。作者認為,在其時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文化中,這些書法文獻體現了樂觀的文化態度和遠大的文化抱負。將蘇軾的山水題刻視為將外部自然人文化的簽名形式,作者指出士大夫書法空間的這種擴張,與北宋積極探索外部世界、追求客觀再現的繪畫具有互文性。作者還對書法的空間文本進行了分類。山水題刻之外,士大夫建物是作者重點考察的領域。在士大夫普遍追求入世價值的北宋,這些建築物作為書法載體,具有文本化的傳世效力。通過文本分析,作者認為作為“士人紀念碑”的建築物以及相關書法作品,表征了一種政治—文化上的“全景視覺”。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湖山公案:蘇軾遊蹤與北宋書法空間》 | 2022年7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227-0212-4 |
作者簡介
劉鶴翔,文學碩士(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博士(四川大學),中南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特聘副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