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業大學棉花研究所

湖南農業大學棉花研究所是湖南農業大學下屬研究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農業大學棉花研究所
  • 所屬機構:湖南農業大學
湖南農業大學棉花研究所的前身是工業原料教研室棉花課題組。上個世紀50年中期由李增久、彭淡和最先從事棉花栽培、育種研究。20世紀60年代初吳小月、楊必泉、李曼瑞等人加入了研究團隊,老一輩棉花科學研究工作者為棉花教學科研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彭淡和教授參加了1982年版《中國棉花栽培學》的編寫,吳小月老師採用外源DNA導入的方法育成了湘棉12號。1995年創建了湖南農業大學棉花研究室,2001年建成湖南農業大學棉花研究所,並設立了專職科研崗位。棉花研究所成立以來,在棉花栽培、育種、技術推廣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研究所現有科研人員12人,其中正高職稱人員5人,副高職稱人員2人,中級職稱人員3人,技術員2人,海外留學歸國人員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4人,碩士學位的5人。
湖南農業大學棉花研究所成立以來,共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12項,育成棉花品種6個,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項,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生態學報、棉花學報等國內外雜誌上發表論文180多篇。研究所成立以來先後與墨西哥查平哥大學、美國孟山都(岱字棉公司)等就“棉花品種資源的蒐集、保存與利用”、“轉基因棉花品種的培育”等方面開展了合作研究。經過10多年的雜交、回交,定向選育,結合轉基因育種技術,已創建新的優異資源100多份,優良骨幹親本40多個。育成並審定轉基因抗蟲雜交棉品種5個,均被確定為湖南的主推品種或良補品種。還育成了2個溫敏雄性不育系,已通過南繁育性鑑定,並獲棉花高溫敏雄性不育雜交制種方法國家發明專利。陳金湘等首創了棉花水浮育苗方法,發明並研製了配套的物化產品,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研究成果居國際領先水平,於2009年獲得湖南省科學技術發明獎二等獎。近年來研究所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教育部科學研究計畫重點項目、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等10多項。劉愛玉教授作為湖南省棉花產業體系的崗位專家,組建了以湖南農業大學棉花研究所為核心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團隊。近年來,在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學科“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建設經費的大力支持下,棉花研究所已擁有了良好的科研平台,購置實驗室儀器設備近1000萬元,能滿足從基因挖掘、定位、克隆、轉化到品種培育的全程需要,可供棉花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等方面的實驗研究;建立了長沙地區和洞庭湖主產棉區育種、栽培科研基地,科研基地面積100多畝。本所招收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
湖南農業大學棉花研究所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1)棉花高產優質轉基因抗蟲雜交棉新品種的選育;(2)棉花多抗品種的選育及種質資源的篩選與創製;(3)高效雜交棉製種技術的研究;(4)棉花栽培分子生物學及高產高效輕簡化栽培理論與技術的研究;(5)棉花耐澇漬基因鑑定、氮素高效利用分子機理、以及棉花黃萎病抗性分子機制研究。(6)棉花高產高效輕簡化栽培理論與技術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