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實驗室

國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實驗室下設基因工程實驗室、纖維品質檢測室、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室、分子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17人,其中研究員4人,副研究員5人,具有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4人。實驗室主任由副所長張志剛博士兼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實驗室
  • 主管部門:國家棉花改良中心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以棉花育種為核心,進行生物技術理論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重點是利用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高技術手段,開展棉花優異種質創造、育種理論、技術和方法的創新研究,提升我省的育種水平,增強科研後勁,實現又好又快地創造、育成棉花新材料和新品種的目標。

發展歷史

國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實驗室依託於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於2002年由國家農業部批准籌建,2007年10月通過驗收並正式運行。

科研條件

實驗室占地面積250m,儀器46種、109台(套),包括Millipore超純水製備系統、PCR儀、電泳分析系統及凝膠成像分析系統、種子水分測定儀、人工氣候箱、生化培養箱及恆溫培養箱、土壤養分速測儀、葉面積儀、葉綠素測定儀、CO2及O2測量儀、光照有效輻射計、光合作用測定儀LI-6400、馬克隆儀、光電長度儀、束纖維強伸度儀、切片機、螢光顯微鏡、生物顯微鏡等大型實驗儀器,建設總投資280餘萬元。
“十二五”期間,實驗室將以“艱苦創業、開拓創新、求實創優”的精神和“求是、求實、求新、求成”的學術風範,將進一步加強學科隊伍建設,提高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加強學術交流,突出自身特色和優勢,力爭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或具有重大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科研成果,把實驗室建設成為農業生物技術領域的先進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就

承擔了國家“863”計畫、國家“十五”攻關計畫、科技部成果轉化基金、農業部棉花生產專項基金、農業部後補助和湖南省重點攻關計畫等研究項目15項。獲得國家和省級科技成果獎8項,其中“棉花雜交種選育的理論、技術及其在育種中的套用”研究課題2004年1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選育了湘雜棉系列新品種18個,湘彩棉新品種2個和湘棉不育系1個,獲得國家專利1項。湘雜棉已成為我省棉花生產的主栽品種,並在湖北、江西、安徽、河南、浙江等長江流域棉區推廣種植。至2008年,湘雜棉在省內外累計推廣種植9000萬畝,創社會經濟效益200億元以上。

人才培養

實驗室遵循“聯合、競爭、開放、交流”的運行機制,以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為根本,重視高素質和創造性人才隊伍建設,著力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優良的學術環境,加強學術交流。培養了博士1名,碩士3名,並引進碩士5人。隨著實驗室的運行日趨完善,本室加強了與國內外研究單位的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已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科學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湖南文理學院等研究單位建立了長期合作研究關係;與湖南農業大學聯合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幾年來的實踐表明,該實驗室已逐步成為我省研究開發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