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生實驗處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先生於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建立中華所幸後方各省市人才集中,衛生事業因而獲得發展的機會,醫事教育機關亦有擴展。民國元年八月,於內務部下設衛生司,負責全國衛生事宜。

歷史記載,衛生機構,發展概況,

歷史記載

1912年4月,袁世凱篡奪了政權,臨時政府由南京遷至北京,仍設衛生司。衛生司負責傳染病及地方病的預防、海港及鐵道檢疫、醫師、藥師、藥品及藥物檢驗的監督與管理。另外還直轄衛生試驗所與衛生展覽館各一所。當時,學校衛生屬教育部,工業衛生屬工業部。陸、海軍軍醫分屬陸軍部及海軍部管理。 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於內政部下設衛生司,負責全國衛生行政。1928年11月11日改為衛生部,內分總務、醫政、保健、防疫及統計五司,分管各項衛生事宜。另設中央衛生委員會。至此,中央衛生體制的建立始具規模。1931年,衛生部改為衛生署,隸屬內政部。衛生署僅設總務、醫政、保健三科。1932年9月,中央衛生設施實驗處,為全國最高衛生技術機關,主要任務是創設各項衛生事業的實驗與研究機關,設立實驗區和訓練衛生專門人才。1933年11月,中央衛生設施實驗處改稱“衛生實驗處”,1941年,衛生實驗處改組為中央衛生實驗院。1936年,衛生署奉令隸行政院,並於1937年遷至漢口。 1938年,衛生署改隸內政部,西遷重慶。1941年,衛生署再度脫離內政部直隸行政院,機構擴大,內設醫政、保健、防疫及總務四處 1945年,抗戰勝利後衛生署遷回南京。於1947年再次擴大為衛生部,內設醫政、防疫、保健、地方衛生、藥政及總務六司。 其他中央部門的衛生組織有:軍醫署,海、陸軍司令部下設軍醫處;鐵道部下設衛生處;教育部與衛生署(部)合設醫學教育委員會、護士教育委員會以及助產士教委員會等。此外,教育部還設有衛生教育設計委員會以規劃及改進醫學教育及衛生教育事業。

衛生機構

方衛生機構的建立則以由美國通過協和醫學院衛生學科創設,由京師警察廳試辦公共衛生事務所為最早。該所系由當時京師警察廳得協和醫學院之助,於1925年5月創辦。工作範圍有:傳染病管理、婦嬰衛生、學校衛生、工廠衛生、環境衛生、生命統計、衛生教育、疾病醫療等。衛生行政當時為新興事業部分,1928年前尚無一定製度。各省市縣均無衛生專管機構。1928年12月1日,國民政府公布全國衛生行政系統大綱,規定省設衛生處、市設衛生局後,省市衛生主管機關逐漸設立。當時,經中央協助各省成立省衛生機構者有七省,如江西設全省衛生處,雲南湖南甘肅寧夏青海均設衛生實驗處,陝西則設衛生委員會。南京、上海、北平、天津、廣州、杭州、南昌等設市衛生局或衛生事務所。至1936年抗戰前期為止,省衛生事業機關有52單位、市82單位,總計134單位。1940年6月21日,行政院公布省衛生處組織大綱,規定省衛生處下設省立醫院、衛生實驗處、初級衛生人員訓練所、衛生材料廠等機關,各省制度漸趨一致。1945年時,全國省衛生機關244單位,市24單位,總計268單位。1947年底,設定公立醫院者計江蘇、浙江等11省共40所。據1945年6月全國登記的醫務人員累計數表明,醫師12964人,護士5972人,助產士5189人,藥劑師918人,牙醫353人。1949年統計表明:全國衛生機構3600個,其中,全國各級各類醫院2600個,療養院30個,門診所769個,專科防治所11個,婦幼保健院9個,藥品檢驗所9個,醫學科學研究機構3個。衛生技術人員總數541240人。其中,醫師38875人,護士32800人,中醫276000人,醫助49400人,牙醫300人,藥劑師484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108840人。

發展概況

從1912年至1927年,這15年期間軍閥割據各種事業很少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則藉助年有增加且所占比例很高的教會醫院得以促進和發展。這一時期,計有17所醫學院校相繼開辦。1915年調查:英美教會醫院發展成醫學院的達23所,這類外人辦的醫學教育均採用各該國的學制及語言,形成後來的英、美、德、日、法等醫學派系,幾乎使中國衛生事業的自主權淪入外人分割之手。教會醫院的護士學校亦同樣,一律採用英語教學,護士季刊亦中英文形式出版,醫院的護理表格均為英語 據1930年蘭斯洛(N.G.Lennox)報導,全國235所教會醫院中,醫師705人,護士1422人。其中,中國醫師401人,中國護士711人。醫學生2941人。1935年補充調查,全國醫師數5390人,中國籍4638人,占86%,外籍者752人,占14%。 舊中國社會經濟狀況極為落後,我國人民健康素質很差,據金陵大學1929年至1931年在17個省101個地區農戶調查資料,當時中國農村人口出生率39‰,死亡率28‰,平均期望壽命男性為34.85歲,女性為34.65歲,而當時歐美平均壽命約55歲。 據抗戰前數字統計,當時全國共有462所醫院,27553張病床,在醫院內工作的醫師2086人,護士4212人。 從1937年至1945年抗戰勝利,歷時八年,因處於戰時狀態,沿海各省市大都淪陷,日軍所至,破壞隨之,所有被侵占的省市,原有衛生事業大部分停頓,原有設備損失甚重。所幸後方各省市人才集中,衛生事業因而獲得發展的機會,醫事教育機關亦有擴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