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成立背景,省科協成立,組織體系,機構設定,組織會員,業務資產,建設成就,活動交流,報刊資源,人才培養,科普活動,競賽活動,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成立背景
1895年7月,湖南自然科學民眾團體,經戊戌六君子之一
譚嗣同倡導,譚的老師
歐陽中鵠和同學
唐才常等人籌集資金,在瀏陽縣文奎閣創辦瀏陽算學社(次年擴大為算學館)。該社為近代中國最早的科技團體之一,比
康有為在北京創辦的強學會早一個月。
1898年,譚嗣同在湘創設南學會。學會活動兼顧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具有政治色彩,除在岳州、邵陽等地設立分會外,其他地區亦模仿建立了類似的組織。比較有名的有瀏陽群萌學會、衡州任學會、郴州輿算學會、常德明達學會等。
1912年至1931年,湖南省農務總會、中華全國道路建設協會湖南分會、湖南農學會、中華醫學會長沙分會、省教育會自然科學研究會、中國工程師學會長沙分會等組織相繼成立。
1949年10月23日,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長沙分會(簡稱“長沙科代”)籌委會產生。長沙科代下設理、工、農、醫四個專門委員會,在向全湖南省發展組織的同時,配合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中心任務,團結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活動,參加政治活動,為恢復和發展工農業生產服務。
1950年1月1日,長沙科代創辦《自然科學通訊》月刊,公開發行。
1951年1月21日,中華全國科學普及協會湖南分會(簡稱“省科普”)成立。
1957年3月31日,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湖南分會(簡稱“省科聯”)正式成立。
省科協成立
1958年12月6日至7日,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湖南分會、中華全國科學普及協會湖南分會在長沙聯合召開全湖南省科技工作者代表大會,兩會決定合併,“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宣告誕生,同時,這次大會也被作為湖南省科協第一次代表大會。
1960年至1962年,由於國民經濟處於三年困難時期,省、專區、州、市科協人員陸續精簡,縣、市科協及基層科協活動相繼停止。
1963年起至“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965年,11個地、州、市,47個縣、市及部分農村區、社和廠礦,恢復或重建了科協組織。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及其所屬學會遭到衝擊,科技活動被迫停止。
1968年10月,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機關被撤銷,全湖南省各級科協組織亦解體。
1977年11月,中共湖南省委決定恢復湖南省科協,與湖南省科委合署辦公(1979年8月分開)。同時,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二屆委員會主席團恢復工作。
1980年9月,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在長沙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湖南省科協第三屆委員會。
1986年12月,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四次全省代表大會在長沙召開。
1991年10月,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五次全省代表大會在長沙召開。
1996年12月,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在長沙召開。
2001年12月,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七次代表大會在長沙召開。
2006年12月,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八次全省代表大會在長沙召開。
2011年12月,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省代表大會在長沙召開。
2016年12月,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全省代表大會在長沙召開。
組織體系
機構設定
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代表大會是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全省領導機構。全省代表大會每五年舉行一次,由全省委員會召集。特殊情況下,可以提前或延期舉行。全省代表大會行使的職權:
一、決定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的工作方針和任務;
二、審議和批准全省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三、制定和修改《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實施〈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章程〉細則》;
四、選舉產生全省委員會;
五、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全省委員會是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全省領導機構,全省委員會會議每年舉行一次,由常務委員會召集。全省委員會行使的職權:
一、執行全省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主席、副主席和常務委員會委員;
三、審議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年度工作報告;
四、決定授予榮譽職務;
五、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常務委員會在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全省委員會全體會議閉會期間,領導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的工作。常務委員會的職責為:
一、組織實施《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章程》和《實施細則》規定的任務;
二、決定舉行並召集全省委員會會議;
三、執行全湖南省代表大會、全湖南省委員會會議的決議、決定;
四、決定常務委員會專門委員會的設定、變動和人員組成;
五、批准全湖南省委員會委員的變更或增補和團體會員的接納或退出;
六、討論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據2018年7月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官網顯示,協會下設10個專門工作委員會,7個機關部門,6個直屬單位。
專門工作委員會 | 組織建設專門委員會 | 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門委員會 |
科技人才工作專門委員會 | 學術交流專門委員會 |
對外科技交流與合作專門委員會 | 老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 |
科學技術普及專門委員會 | 青少年科技教育專門委員會 |
創新創業專門委員會 | 決策諮詢專門委員會 |
機關部門 | 辦公室 | 組織人事部(機關黨委) |
學會學術工作部 | 科學普及工作部 |
機關後勤服務中心 | 調研宣傳工作部 |
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辦公室 | ---------- |
直屬單位 | 湖南省科技館 | 湖南省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 |
省科技諮詢中心 | 湖南科技報社 |
第二課堂雜誌社 | 湖南省展覽館 |
組織會員
據2018年7月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官網顯示,協會有省級科協127個,其中理科學會17個、工科學會44個、農科學會19個、醫科學會22個、綜合學科學會25個,有市州科協14個。
理科學會 | 湖南省物理學會 | 湖南省數學會 |
湖南省地質學會 | 湖南省光學學會 |
湖南省實驗動物學會 | 湖南省生態學會 |
湖南省力學會 | 湖南省計算數學與套用軟體學會 |
湖南省地球物理學會 | 湖南省地震學會 |
湖南省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 | 湖南省心理學會 |
湖南省微生物學會 | 湖南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 |
湖南省地理學會 | 湖南省運籌學會 |
湖南省自然資源學會 | ---------- |
工科學會 | 湖南省動力工程學會 | 湖南省有色金屬學會 |
湖南省儀器儀表學會 | 湖南省腐蝕與防護學會 |
湖南省計量測試學會 | 湖南省菸草學會 |
湖南省電工技術學會 | 湖南省煤炭學會 |
湖南省水力發電工程學會 | 湖南省化學化工學會 |
湖南省自動化學會 | 湖南省製冷學會 |
湖南省機械工程學會 | 湖南省印刷協會 |
湖南省土木建築學會 | 湖南省機械故障診斷與失效分析學會 |
湖南省電子學會 | 湖南省石油學會 |
湖南省計算機學會 | 湖南省爆破學會 |
湖南省電機工程學會 | 湖南省電磁兼容學會 |
湖南省航空學會 | 湖南省造紙學會 |
湖南省宇航學會 | 湖南省消防協會 |
湖南省通信學會 | 湖南省兵工學會 |
湖南省核學會 | 湖南省輕工學會 |
湖南省精密儀器測試學會 | 湖南省農業機械與工程學會 |
湖南省測繪學會 | 湖南省職業安全健康協會 |
湖南省鐵道學會 | 湖南省糧食經濟科技學會 |
湖南省公路學會 | 湖南省科學器材學會 |
湖南省航海學會 | 湖南省矽酸鹽學會 |
湖南省交通工程學會 | 湖南省物聯網協會 |
湖南省金屬學會 | 湖南省照明協會 |
農科學會 | 湖南省農學會 | 湖南省作物學會 |
湖南省林學會 | 湖南省茶葉學會 |
湖南省水利學會 | 湖南省農業系統工程學會 |
湖南省氣象學會 | 湖南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 |
湖南省昆蟲學會 | 湖南省動物學會 |
湖南省水產學會 | 湖南省植物學會 |
湖南省植物保護學會 | 湖南省防洪水庫最佳化調度研究會 |
湖南省園藝學會 | 湖南省畜牧獸醫學會 |
湖南省土壤肥料學會 | 湖南省水土保持學會 |
湖南省植物病理學會 | ---------- |
醫科學會 | 湖南省醫學會 | 湖南省康復醫學會 |
湖南省藥學會 | 湖南省預防醫學會 |
湖南省中醫藥學會 | 湖南省心理衛生協會 |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 | 湖南省藥膳食療研究會 |
湖南省生理科學會 | 湖南省營養學會 |
湖南省解剖科學學會 | 湖南省針灸學會 |
湖南省護理學會 | 湖南省超聲醫學工程學會 |
湖南省遺傳學會 | 湖南省病理生理學會 |
湖南省防癆協會 | 湖南省口腔醫學會 |
湖南省體育科學學會 | 湖南省免疫學會 |
湖南省抗癌協會 | 湖南省神經科學學會 |
綜合學科學會 | 湖南省自然科學學會研究會 | 湖南省科技翻譯工作者協會 |
湖南省企業科學技術協會聯合會 | 湖南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 |
湖南省標準化協會 | 湖南省科普作家協會 |
湖南省環境科學學會 | 湖南省土地學會 |
湖南省系統工程與管理學會 | 湖南省健康管理學會 |
湖南省科學學與科技管理研究會 | 湖南省洞庭湖可持續發展研究會 |
湖南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 | 湖南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 |
湖南省科學技術情報學會 | 湖南省工藝美術學會 |
湖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協會 | 湖南省兩型社會與城市科學研究會 |
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 | 湖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 |
湖南省科技新聞學會 | 湖南省工程管理學會 |
湖南省城鄉規劃學會 | 湖南省養生協會 |
湖南省技術經濟與管理現代化研究會 | ---------- |
長沙市科學技術協會 | 株洲市科學技術協會 |
湘潭市科學技術協會 | 衡陽市科學技術協會 |
益陽市科學技術協會 | 常德市科學技術協會 |
岳陽市科學技術協會 | 邵陽市科學技術協會 |
郴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 婁底市科學技術協會 |
永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 懷化市科學技術協會 |
張家界市科學技術協會 | 湘西自治州科學技術協會 |
業務資產
一、密切聯繫科學技術工作者,宣傳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應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建議、意見和訴求,維護科學技術工作者合法權益,建設科技工作者之家。
二、開展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倡導學術民主,最佳化學術環境,促進學科發展,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三、組織科學技術工作者開展科技創新,參與科學論證和諮詢服務,加快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套用,助力創新發展,為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作貢獻。
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推廣先進技術,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捍衛科學尊嚴,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五、健全科學共同體的自律功能,推動建立和完善科學研究誠信監督機制,促進科學道德建設和學風建設,宣傳優秀科學技術工作者,培育科學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六、組織科學技術工作者參與國家科技戰略、規劃、布局、政策、法律法規的諮詢制定和中國國家事務的政治協商、科學決策、民主監督工作,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科技創新智庫。
七、組織所屬學會有序承接科技評估、工程技術領域職業資格認定、技術標準研製、國家科技獎勵推薦等政府委託工作或轉移職能。
八、注重激發青少年科技興趣,發現培養傑出青年科學家和創新團隊,表彰獎勵優秀科學技術工作者,舉薦科學技術人才。
九、開展民間國際科學技術交流活動,促進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發展同中國(境)外科學技術團體和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友好交往,為海外科技人才來華創新創業提供服務。
十、興辦符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宗旨的社會公益性事業。
一、財政撥款;
二、資助;
三、捐贈;
四、會費;
五、企事業收入;
六、其他收入。
建設成就
活動交流
2018年5月,由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國際合作交流學術會議在
長沙理工大學國際交流中心科技報告廳舉行。該次大會的舉辦,對推動學會國際合作人才培養、推動學術資源互通共享,加強學會與學會之間的深度合作,逐步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學術交流融合格局,把學術交流與解決重大經濟社會問題結合,推動學術成果為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務,為湖南“五個強省”建設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2017年11月,由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和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主辦的2017湖南科技論壇“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型製造與最佳化”專題學術報告會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辦,天津大學
齊二石教授、清華大學
王凌教授分別作了學術報告。
報刊資源
《第二課堂》創刊於1985年,以青少年為主要讀者對象、面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每月編輯出版國小、國中、校外活動版各一本。
《
湖南科技報》創刊於1957年10月,是由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面向“三農”的專業報紙,旨在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實用技術、關注城鄉生活。
人才培養
科普活動
2018年9月,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教育廳等單位在全湖南省各地集中開展主題為“創新引領時代,智慧點亮生活”的湖南省2018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活動圍繞傳播新時代新發展理念、弘揚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等內容開展。
競賽活動
2018年5月,由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
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科技廳共同主辦的第11屆湖南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在長郡雙語實驗中學舉行,賽事共設有8個競賽項目,吸引了來自全湖南省14個市州的354支參賽隊伍總計830名參賽選手、372名教練員老師共1200餘人參加,最終有72支隊伍獲得金牌,90支隊伍獲得銀牌,123支隊伍獲得銅牌。
2018年9月,湖南省科學素質大賽2017首屆青少年網路科普知識競賽正式開賽,活動由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湖南省教育廳等聯合主辦,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全國“科技三會”精神,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促進科學知識普及,激發廣大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統一使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會徽。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會徽由古天象儀、太空飛行器、齒輪、麥穗、蛇杖以及中文和英文標出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稱組成。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會徽可在辦公地點、活動場所、會議會場懸掛,在出版物上印製,也可作為徽章佩帶。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標識圖案為雙面拓撲圖形,造型富於變化,富有動感。
舞動的絲帶寓意中國科協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象徵科協組織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宣傳推廣科協標識,旨在通過大眾傳播給公眾留下簡明直觀的深刻印象,並由此大幅度提升所代表組織的社會知名度,擴大社會影響力。
精神文化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宗旨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認真履行為科學技術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促進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和提高,反映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意見建議,維護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科學文化氛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不斷增強政治性、先進性和民眾性,建設開放型、樞紐型、平台型科協組織,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提供科技類公共服務產品的社會組織,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廣大科學技術工作者更加緊密地團結凝聚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貫徹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方針,弘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風尚,倡導創新、求實、協作、奉獻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民主辦會的原則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依法依章程開展工作。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主席 | |
副主席 | 丁榮軍(兼)、於起峰(兼)、劉小明、劉曉河、印遇龍(兼)、李華(兼)、張輝學、陳曉紅(女,兼)、周后德(兼)、羅安(兼)、鄭健龍(兼)、柏連陽(兼)、段美娟(女,兼)、秦裕輝(兼)、童旭東(兼)、傅愛軍、蔣曉雲(女,兼)、譚蔚泓(兼) |
黨組書記 | 劉小明 |
參考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