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摘要
湖南黃沙坪鉛鋅礦隸屬湖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為國有中型礦山企業。礦山1967年正式投產,截止立項(2006年)前已連續生產39年,礦山保有基礎鉛鋅礦石總量為161.71萬噸,保有鉛鋅可采資源服務年限4.89年,屬於資源嚴重危機礦山。為保障礦山持續穩定的發展,根據相關檔案精神,申報了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項目並獲批准(項目編號:200643044)。項目承擔單位為湖南黃沙坪鉛鋅礦,項目勘查單位為湖南省湘南地質勘察院。項目的總體目標任務是:對礦區深部進行普查工作,大致查明深部礦體的形態、產狀和規模,探求333資源量。對鎢、鉬等其它礦產開展綜合勘查與評價。深入研究區內鉛鋅礦床的成礦地質條件、控礦地質因素、區內各類斑岩、成礦元素組合及分帶規律,指導深部找礦。提交333鉛+鋅資源量20萬噸,鎢鉬資源量5萬噸。 項目於2006年10月立項,2010年11月完成全部野外工作,並順利通過野外驗收,被評為優秀級,2011年3月24日通過報告終審,被評為優秀級。本次勘查共投入經費3233.26萬元(中央財政1435萬元,礦山自籌1798.26萬元)。在4年的工作中,按照“理論指路、 技術攻關、尋岩探盲、綜合找礦、全面評價”的原則,通過對礦區成礦規律的研究,確定了找礦靶區;利用坑道、鑽探在礦區深部尋找、發現、評價鉛鋅鎢鉬多金屬礦體。取得了很好的找礦成果,實現了找礦重大突破和找礦理論的升華:①建立了“黃沙坪式”成礦模式,並定位、定量的圈定了找礦靶區和預測了資源量。②研究認為區內岩漿岩是屬一個同期、同源的複合花崗岩類的岩枝群體,不同岩性的花崗岩都與矽卡岩型鎢鉬多金屬礦的形成具有成因聯繫。③研究認為礦區的磁鐵礦體、鎢鉬礦體、銅(鉛)鋅礦體、銀鉛鋅礦體是岩漿期後氣成熱液礦床礦體分帶規律的整體反應。④套用岩枝的概念,將本區岩漿岩劃分為2大岩枝。⑤套用了蝕變—礦化區的概念,並根據各類礦體的空間分布及其與岩體、氣熱蝕變的相依關係,從三度空間角度將全區劃分為16個蝕變—礦化區。⑥在礦區的中部新發現並初步評價了受F3斷裂帶控制的 W1構造蝕變帶型矽卡岩型鎢鉬多金屬礦體群。⑦基本控制了受301#岩枝接觸帶控制的W216矽卡岩型鎢鉬多金屬礦體群。⑧新增資源量:332+333金屬量:WO3+Mo+Bi+Sn金屬量33.93萬噸、CaF2 731萬噸、鐵礦石3968萬噸、Pb+Zn 51.40萬噸、Ag 384 噸、Cu 2.68萬噸。⑨經礦山4年來的開發利用,建成了年處理礦石40萬噸的鎢鉬多金屬選廠, WO3、Mo、Bi的回收率分別為58.3%、81.5%和54.6%,精礦品位分別為63.1%、45.5%和5.2%(鉍中礦)。鉛鋅礦是在原有49.5萬噸/年選廠生產,Pb、Zn回收率多年穩定在90.2%-91.5%之間,精礦品位分別為68%-70%和44.5%-45.5%。目前該公司能綜合利用礦區內鉛、鋅、鐵、鉬、鎢、鉍等多金屬礦資源,年產鉛鋅金屬3.2萬噸,標鎢礦600噸,鉬金屬280噸,產品年銷售收入5.45億元,安置職工3000餘人,獲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