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湖南瓊湖國家濕地公園地處南洞庭湖與西洞庭湖2處國際重要濕地交匯處,資江、沅江與澧水三水匯合的半島之上,包括以沅江市區為中心,互為連通的後江湖、蓼葉湖、上瓊湖、下瓊湖、石磯湖及胭脂湖等湖泊群構成,是洞庭湖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坐標為:東經112°16′35″~112°23′58″,北緯28°44′36″~28°51′42″。總面積1760.4公頃。
氣候特點
湖南瓊湖國家濕地公園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湖區氣候特色。光熱充足,降水適中。平均氣溫16.9℃。1月平均氣溫4.3℃,7月平均氣溫29.1℃。年平均日照數為1743.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322毫米。多集中在4~6月。無霜期276天。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湖南瓊湖國家濕地公園及周邊地區有種子植物543種,隸屬於353屬、119科,其中濕地種子植物138種,有
金蕎麥、
中華結縷草等4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古樹名木70餘株。
動物資源
湖南瓊湖國家濕地公園有脊椎動物總計5綱30目73科198種,魚類與鳥類資源突出,有魚類48種,占湖南已知魚類的27.9%;鳥類110種,占湖南已知鳥類的28.7%;有
鴛鴦、
雀鷹、
鳶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17種。
主要景點
湖南瓊湖國家濕地公園所在地沅江市,被譽為"魚米之鄉",漁耕文化深厚,是湘楚文化的發源地,李白、杜甫、王安石、曾國藩、毛澤東等歷代名人曾寄寓沅江,文化底蘊深厚;現在的沅江市有對洞庭漁耕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洞庭漁火節;有洞庭湖標誌意義的雙塔 "凌雲塔"、"鎮江塔";有百年歷史的木質樓閣-魁星樓;有清朝學府-古瓊湖書院;有展示洞庭湖歷史文化的洞庭博物館,此外還有湖區特有的防洪堤與防浪林;有紀念98抗洪勝利的洞庭閣,此外還有悠久的船文化、知青文化、美食文化、詩歌文化、儺文化等,文化資源。
瓊湖書院
瓊湖書院位於湖南龍陽(今屬沅江)跑馬嶺周家灣。清乾隆十二年(1748年)知縣方廷機(一作方廷璣)率官紳建。今僅存書院門樓一座。瓊湖書院門樓為磚木結構,橫樑和牆頭上雕刻著人物山水鳥獸圖,屋檐邊嵌著曲線形天花板,屋面蓋有黃色琉璃瓦,屋脊上裝有紅、綠色寶葫蘆。正門上方懸掛的正是清末狀元張建勛回沅朝祖時所題贈的“瓊湖書院”匾額。
瓊湖公園
瓊湖是洞庭湖中的一個半島,沅江市城區的所在地。因它靠洞庭湖畔隨水而建,占地約600公頃,島上有湖,湖中有島,是一個以水域為主體,以梅樹園和鐘家嘴兩處陸地為依託的水上公園。該園已建有文化娛樂區、水上遊樂區和文化古蹟區。其中文化古蹟區修建了水上亭閣和體現湖鄉特色的洞庭博物館。
宣教中心
宣教中心由展示廳、閱覽室、影音室和辦公室四個部分組成,總面積700多平方米。其中,展示廳包括介紹瓊湖國家濕地公演的由來,普及濕地知識,展示瓊湖和胭脂湖常見的動植物及其標本,通過多媒體視頻聲畫多面展示瓊湖國家濕地公園。
作用價值
湖南瓊湖國家濕地公園內水域闊廣、港汊密布、岸線曲折、堤岸自然、林草豐茂,與沅江市城區形成"濕地-森林-城市"複合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特徵典型、生物多樣性豐富、歷史遺蹟文物眾多,人文底蘊深厚、景觀資源組合度高,是洞庭湖周邊湖泊濕地的典型代表,保護意義重大。公園內生物多樣性豐富,珍稀動物眾多,保護和科研價值極高。
開發建設
2011年12月,國家林業局批准湖南瓊湖國家濕地公園獲得試點建設。
2012年,沅江成立全省第一個縣級濕地公園管理局,推進項目實施。完成五湖連通工程,保障濕地公園與沅江、資江的水文暢通,改善了水質。完成蓼葉湖、小葉湖濕地主題公園自然駁岸建設與濕地植物的配植,最佳化了生態與環境。完成濕地公園濕地文化普查,盤清了家底。同步推進了濕地公園界碑設定、湖下清淤工程、濕地資源監測及旅遊與水上活動設施建設。
2017年12月20日,湖南瓊湖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國家林業局檢查驗收。
2017年04月20日,沅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根據《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辦法(試行)》《湖南省濕地保護條例》等有關規定,印發《湖南瓊湖國家濕地公園保護管理辦法》。12月20日,湖南瓊湖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國家林業局檢查驗收。
2019年,為加強湖南瓊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有效保護濕地資源,沅江市林業局對湖南瓊湖國家濕地公園實收保護紅線圖。
歷史人文
湖南瓊湖國家濕地公園具有悠久深厚的洞庭湖漁耕文化、漁樵文化、堤垸文化,是湘楚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交通信息
湖南瓊湖國家濕地公園交通主要有長石鐵路、
長常高速公路,北連南茅大橋,省道1831線縱貫全境,水路有高速客輪直達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