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商管理專修學院(長沙博雅職業中等專業學院)成立於1992年,坐落於湖南長沙國際航空城。學院根據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原則,開設有工商企業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航空服務、自動化、電子電器、機械製造等20多個熱門專業,舉辦有本科、大專、中專學歷教育和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工商管理專修學院
- 創辦時間:1992年
- 建築面積:30000餘平方米
- 占地面積:約50餘畝
學校簡介,辦學規模,綜合實力,培養模式,組織機構,師資力量,辦學理念,開放式的教學,封閉式的管理,校訓,博雅人的觀念,博雅人的精神,
學校簡介
長沙博雅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成立於1992年,坐落於湖南長沙遠大三路黃花國際航空城。由長沙博雅置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舉辦,學校根據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原則,開設有計算機套用、模具製造技術、電子電器套用與維修、機械加工技術、電腦文秘、茶葉生產與加工等多個熱門專業。
學校占地面積約50餘畝,現有建築面積30000餘平方米,有教學大樓、學生公寓、計算機網路中心、語音室、多媒體演播廳和專業實驗室,有校園區域網路、校園英語電台及其它文體活動場地。
學校堅持大眾化、職業化、市場化的辦學定位,實施開放式教學、封閉式管理模式,堅持推行以教能懂、教會用、教有用的務實教學觀。學校緊跟市場發展需求,以培養高技術、高技能的新型職業人才為方向。
學校現有在籍學生1300餘人,專、兼職教師80餘人,80%的教師為“雙師型”教師。畢業生由學校負責推薦工作。18年來為社會共培養畢業生近萬人,分布於湖南、廣東、上海、北京、四川、江蘇、浙江等20多個省市。多年來學生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
學校不斷拓寬辦學領域和辦學層次,目前學校與長沙學院進行校際合作,成立長沙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博雅教學部,舉辦有全日制自學考試的十餘個專業,且學校為全日制自學考試考點。過硬的教學質量、嚴格的學生管理,高度負責的就業推薦,得到了教育部門和社會的肯定。2003年被長沙市評為“依法辦學、誠信辦學”十佳學校,2007-2009連續三年被評為長沙市“年檢優秀學校”,2009年被推薦為長沙市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單位”,2009年被評為黃花鎮“綜治先進單位”,2010年被評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優秀考點”,並納入長沙縣職教集團。
辦學規模
學院占地153畝,規劃建築面積98400平方米,擁有建築30000平方米,建有網路計算機中心、語言室、多媒體演播廳和專業實時中心及實驗室、有校園區域網路、校園英語電台及其它文體活動場地。
學院開設有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貿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自動化、機械加工、模具製造與熱處理等20多個專業。學院堅持大眾化、職業化、市場化的辦學定位,以學生就業率為目標,開放式教學、封閉式管理、實施以教學效果為核心化的務實教學觀:緊跟市場經濟發展需求,以培養高技術、高技能的新型職業人才為方向。據有關資料顯示,學院有在籍學生2000餘人,專、兼職教師150餘人,畢業生由學院負責推薦工作。共培養畢業生4000餘人,分布於湖南省、廣東、上海、北京、四川、江蘇、浙江等20多個省市。學生就業率均達98%以上。
綜合實力
綜合辦學實力主要體現:
經濟實力:新華文軒集團是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的首批成果企業,在原四川新華書店系統的基礎上整合資源、改制而成,年營業額已達30億元以上;卓泰教育集團是超大規模的職業教育產業集團,2013年財務評估,僅校園建設和實訓設備的總值就已達16億元。能充分保障旗下的學院正常運行並擁有優質教育資源(優秀教師、現代教學設施等),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成功。
辦學經驗:四川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綜合性省屬重點大學一一四川師範大學創建於1946年,已有60多年的辦學歷史;卓泰教育集團1993年開始辦學,至今已經20年。通過這么多年的成功實踐,已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
先進模式:卓泰教育集團創建並成功運作了“訂單培養+三項結合”、“素質教育+技能訓練”等6種培養技能人才的模式,多家新聞媒體作了深度報導,如中國教育報、四川日報等。
教育資源:四川師範大學擁有豐富的高等教育資源,僅教學科研人員就達3000餘人,還有27個學院、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基地、3個國家級及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8個省部級研究機構和重點實驗室、16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卓泰教育集團獨占從業近20年的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僅四川聯合經濟專修學院的專任教師就達1200多人。
培養模式
學生入學,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三種專業班:高中起點本科班,學制四年;高中起點專科班,學制三年國中起點專科班,學制四年。畢業後可繼續深造,專科就地升本,本科生可就地通過強化培訓進行本(科)碩(士)連讀,前往國家教育部認可的國外大學留學並獲得碩士學位。
學院與東部地區1000餘家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校企合作關係,協商設立了企業獎學金。求學期間,按照合作單位要求訂單培養,走出校門都是實用性技術人才。學院以“三用(實用、夠用、管用)”為原則,開設文化課、技術課、特色行為課、特色素質課四類課程,幫助學生具備在現代城市生活、在現代企業就業、在現代職場創業的各種能力。此外,學院教師根據教育規律,結合學生的特質和潛質,為他們量身定製一套科學、適用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逐步實現“三學”(勤學、善學、博學)、“三成”(成長、成才、成功)。
學院吸收並創新世界上先進的德國“雙元制”模式,利用課堂、基地、企事業單位三個單元進行教學,做到學校與企業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學生與學徒合一、教室與車間合一、上課與上班合一、作業與產品合一。課堂上,主要傳授文化知識和專業理論;基地指校內的實訓基地,主要結合專業理論進行實際操作訓練、開展崗前培訓;企事業單位指校企合作單位,學生畢業前可前往實習,強化提高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
組織機構
師資力量
湖南工商管理專修學院前身為博雅職業技術進修學院,簡稱“博雅”。其員工素以“博雅人”自稱,形成獨特的“博雅文化”。學院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努力營造親密和諧的人文環境,十年風雨里歷程,銳意進取的一批批“博雅人”,始終堅持以科教興國為己任,愛崗敬業、團結奉獻、奮發圖強。
據有關資料顯示,學院有專、兼職教師15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6人,占任課教師總人數的30%。學院還依託附近眾多名牌企業的成功人士,組建了一支以案例教學、實地培訓為專長的教師隊伍。
辦學理念
開放式的教學
其主要內涵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需要什麼人才,該院就培養什麼人才——設什麼專業,開什麼課,採用什麼教學手段,全面與市場接軌。不因循守舊、不拘形式、大膽探索和改革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手段。提倡務實和創新,用市場來引導教學的改革。
該院的辦學宗旨:為市場經濟建設培養既有知識、有能力、又有道德修養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一專多能、具有綜合素質的實用型人才——亦即該院的培養目標。
“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面向全體”是根據“寬進”特點提出的;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目標、任務,都在自己的起跑線上有所前進;要用多重標準衡量、評價學生,揚長避短,關注閃光點。“全面發展”是根據必定“嚴出”提出來的,用人單位對人才要求必定是“嚴進”。為此,要將文憑與水平並舉,“應試”與“套用”並重,實行目標教學,異步教學和訂單教學。
封閉式的管理
該院要通過“封閉式的管理”強化思想、強化意志、強化紀律,使學生達到高度自覺,以完善自強、自立品質。另方面,還要通過各種學生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讓讓學生在搞活校園的同時,還高度關注社會、市場。
校訓
“學生存、學關心、學做人”是對全部辦學理念的高度濃縮和概括
學生存:
學生存、求生存是人類發展的基本活動。
生存的出發點是發展,生存的不斷提升是發展。
生存的規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生存的根據(條件)——競爭、拼搏、(自我)奮鬥。
生存的手段——獲取知識,將知識轉換成能力,改變命運,創造財富;全面發展、一專多能、具有綜合素質;學關心、學做人。
生存(求職)的策略——先求生存、後求發展。
學關心:要不斷增強:
責任意識——向國家、社會(含單位)、家庭負責。
團隊意識——把個人的小我融於集體的大我之中,注重集體的力量,是現代人的重要品格。
協作意識——善於與人交往、善於聯合力量、善於調動多種積極因素是現代人成就事業優秀品質。
公益意識——利他、關愛他人、關心社會,善於獻愛心是現代人的高尚品德。
學做人:一方面要富於進取心、責任心、博愛心,不斷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另一方面要善於為人處事、寬以待人、嚴於律己。
博雅人的觀念
①博雅人的價值觀。
是學院領導和全體師生員工對學院追求的目標和分辨事物好壞、美醜、是非的標準,決定著人們思維、行為的價值取向。要求大家忠誠、愛校、敬業、愛崗、奉獻、面向全體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所謂“天下興亡,我的責任”,“博雅興衰,我的責任”,都屬於價值觀範疇。
②新人才觀。
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全面發展、一專多能、具有綜合素質的實用型人才。
成才的決定因素是個人的自我奮鬥,家庭、社會、學校都是外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入人才市場流通的商品是人才,仍受價值觀規律的制約。
③就業觀。
就業是檢驗教育、教學質量的最好標準。以正確的人才觀為基礎,畢業生進入社會必定是“自主擇業、雙向選擇”,關鍵要靠自己的實力去爭取用人單位聘用之外,就業要有平衡的心態,知己知彼,合理定位。就業的策略是“先求生存,後求發展”。生存和發展都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必要過程。
博雅人的精神
①“四個一精神”。
博雅是一所學校——要求尊師、重教、愛生。
博雅是一個家庭——要求充滿親情、溫馨、團結、協作、和睦相處。
博雅是一個企業——要求富於企業的競爭意識、經營意識、效率意識和優勝劣汰意識。
博雅是一支軍隊——要求象軍隊一樣講團隊精神、 講嚴明紀律、講服從命令、講艱苦奮鬥。
②“敬業、樂群、求實、創新”。
③“自尊、自信、自強、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