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本科教育學院

湖南大學在教學上保持和發揚了“重基礎、重質量、嚴管理”的傳統,積極開展教育教學創新,人才培養質量在社會上享有良好聲譽,具有“基礎紮實、思維活躍、適應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特色。學校設有國家工科(化學)基礎課教學基地、國家理科化學人才培養基地、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設有本科專業65個。“十五”以來,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在國家“質量工程”建設中,獲得國家精品課程25門,國家教學名師4名、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5門雙語教學示範課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6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2個。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辦學思想,始終堅持人才培養在學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為適應學校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需要,在“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重創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以培養研究型和複合套用型人才為目標,從2004年開始實施“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培養模式。從2006年開始全面實施彈性學制下的學分制改革。學校注重弘揚嶽麓書院文化教育傳統,加強文理溝通,促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積極推進大學文化整體育人,文化素質教育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學院簡介,培養方案,專業設定,

學院簡介

“十一五”期間,學校教學工作的思路是:繼續加大教學投入力度,突出本科教學的基礎地位,把本科教學的水平和質量作為衡量辦學水準的第一標誌;以素質教育為核心,注重學生國際競爭能力的培養,構建具有湖南大學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師資隊伍建設為核心、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煉和突出自身特色,形成湖南大學的人才品牌;強化教師教學考核,加強教風和學風建設,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創建優良的成才環境,將本科教學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按照這一目標,學校在推進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方面,以轉變教育思想和更新觀念為先導,以教學改革為核心,以隊伍建設和條件建設為保障,注意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強化創新意識,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落實到專業教學計畫中,將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落實到教材建設上,將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努力建立起主動適應21世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體系,形成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教學機制。

培養方案

為適應快速發展要求,深化教學改革,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從2006年開始全面實施彈性學制下的學分制改革,在“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重創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以培養研究型和複合套用型人才為目標,構建了“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的兩階段(2+2)培養模式。
為全面貫徹落實質量工程精神,深入探索通識教育基礎上寬口徑專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穩步推進學分制改革,有效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經討論研究,擬在基本保持兩階段培養特徵的基礎上,對2006版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指導性教學計畫進行修訂和完善。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實踐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牢固樹立人才培養是高校根本任務、質量是高校生命線的觀念;以理念為先導,全校統一設定公共通識教育課程,原則上按文、理兩大類設定學科通識教育課程,以學院為基礎拓寬專業口徑,以生涯規劃(興趣)驅動學科交叉;全面落實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著力構建具有時代特點和我校特色的本科學分制教育教學體系,培養以“寬、專、交”為特徵的基礎紮實、思維活躍、適應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研究型和複合套用型人才。
二、基本原則
1、通識教育與專業特色教育有效結合。通識教育旨在為專業教育提供一個廣闊的知識背景,並非輕視或排斥專業教育,而是強調專業深化所需要的堅實基礎。不僅不能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人為割裂,而且要更加重視加強兩者的貫通。學校高度重視校級通識課程的設定與建設,除傳授廣博知識和具體技能外,更注重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原則和思維方法。學院要認真體會學校的教學理念,將學科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努力消除學科的專業壁壘,拓寬專業口徑,在專業教育過程中融入通識教育的內涵。學校實施“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注重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有效結合,培養既精通本專業,又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有初步了解並能將其融會貫通的人才。
2、推進大學文化整體育人。確立既“成人”又“成才”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在素質教育的路徑下,推進大學文化整體育人。以人為本,改變重課內輕課外、重知識輕文化的傾向,重視知識教育更重視文化育人。其實,教育主要是文化教育。文化育人並不忽視知識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只是不再將知識的傳授作為教育的最終目的,而是更強調在所有課程中促進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交融,強調走向社會,深入實踐。雖然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各自知識體系大不相同,由此蘊涵的思維、方法、原則大不相同,但追求的精神價值是一致的,缺乏任何一種文化,必將導致學生素質的不全面。只有實現兩者的交融,才能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健全人格、全面發展的人。
3、樹立大工程理念。現代工程正以工程鏈的形式呈現出集成化的趨勢,它把科學、技術、人文、社會、經濟、管理、倫理、道德、法律等內容都納入自己的視野,形成一種面向工程實際的大工程理念。樹立這一理念,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一方面要以國際標準與基本要求,推進工程教育改革,促進工程類專業辦出特色和優勢,另一方面要加強非工程類專業的工程素質教育,促進人文教育與工程教育的結合。
4、實施“寬、專、交”培養。 學科交叉點往往就是科學新的生長點和科學的前沿。現代科學的發展把分化與綜合緊密地聯繫起來,把人為分解的各個環節重新整合。學科知識交叉對於培養大學生創新性思維具有重要意義,培養交叉型人才是時代的要求。加強大學生的跨學科教育,推進學生自主選擇專業(包括修讀第二專業)、自主選擇課程,引導和鼓勵學生在畢業最低要求學分以外修讀拓展課程,積極探索“寬、專、交”人才培養模式。
5、最佳化課程體系,增強課程內涵建設。課程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要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突破就必須加強學生基礎知識、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全面培養。增強課程內涵建設,將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及時充實到教學內容中,積極推進雙語教學,構建有利於學科交叉與融合的“階段+課程群組”的課程體系。通識教育階段課程除全校公共通識課程外,原則上由學校按文、理兩大類統一設定。專業教育階段課程原則上由學院安排,建立課程群組,其中專業選修課要求各學院整合本院的課程資源,以學院為單位制訂方案;專業拓展課主要是給予學生學習交叉專業、交叉學科知識的環境,既可以指導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本學科專業知識,也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各自的生涯規劃或興趣學習其它相關學科專業的知識。各專業要充分挖掘本專業優質資源,開出一批可供非本專業學生選擇的課程,吸引他們選修。
6、最佳化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內涵建設。創新之根在實踐,實踐是創新特別是原始性創新的源泉。各學院要創新思維,採取有效措施,豐富實踐教學類型,統籌考慮實驗、實習、社會實踐、課程大作業、課程設計(論文)、學年論文、專業綜合設計和畢業設計(論文)等各種環節,確保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不斷線。進一步融合社會實踐與實習教學,統籌考慮實習類型、方式和時間,統一為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兩類。強調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的有效結合,鼓勵學生到有指導畢業設計(論文)條件的就業(升學)單位進行畢業設計(論文)。積極推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和創新,推進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列入教學計畫的各實踐教學環節累計學分(學時),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一般不應少於總學分(學時)的15%,理工類專業一般不應少於總學分(學時)的25%。
三、培養方案的總體框架及通識教育階段課程
本科培養方案是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制定的對本科學生培養規格的基本要求,是教學管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依據,是學校審查本科學生畢業資格、授予其學士學位的主要依據。學校穩步推進彈性學制下學分制改革,本科基本學制4年(建築學、城市規劃專業5年),達到畢業要求後,學生可在3-6年(5年制專業為4-7年)內畢業。4年制大理類專業畢業最低學分數為173,大文類專業畢業最低學分數為163,5年制專業畢業最低學分數為220。
(一)總體框架
四年制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總體框架如下:
兩階段 大類 課程類別分組情況 學分數 修讀說明 學分數總計
本科培養方案(大理類專業:173學分,大文類專業163學分) 通識教育階段:
大理類:103.5學分
大文類:98.5學分 全校公共通識教育課程(必修) 思想素質系列課程 16   45
文化素質等系列課程 22 含大學英語12、開放實驗1、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1
身體素質系列課程 8 含軍事、軍訓
大理類學科通識教育課程 A組 27.5 理、工類專業必修 57.5
B組 30 理、工類專業選修
大文類學科通識教育課程 A組 20.5 經管、人文和法學類專業必修 52.5
B組 32 經管、人文和法學類專業選修
專業教育階段:
大理類:69.5學分
大文類:64.5學分 大理類 專業核心課程 26.5 必修 44.5
專業選修課程 10 在學院內選修
專業拓展課程 8 在全校範圍內選修
大文類 專業核心課程 27.5 必修 45.5
專業選修課程 10 在學院內選修
專業拓展課程 8 在全校範圍內選修
集中實踐環節 大理類 25+(5.5) 現代工程訓練、課程設計(論文)、社會調查、學年論文、實習、專業綜合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 + “兩課”實踐、軍訓、開放實驗 25+(5.5)
大文類 19+(5.5) 19+(5.5)
獎勵 創新學分 SIT計畫、學科競賽 可以替代部分實踐環節
5年制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參照上表執行。
(二)通識教育階段課程設定及安排
通識教育階段課程分全校公共、大理類、大文類通識教育課程,其中全校公共通識教育課程包括思想素質系列課程、身體素質系列課程和文化素質教育系列課程,大理類、大文類通識教育課程均包括通識A組和B組課程。通識教育階段課程設定及安排見附屬檔案。
學院在制訂專業教學計畫時可以選擇要求更高的同類課程,也可以用該專業的相應專業基礎課取代其內容有包含關係的所在大類的通識A組課程。例如:統計專業可以選擇《高等數學A》,套用物理專業可以用其相應的專業基礎課取代《大學物理》課程。
(三)集中實踐環節學分及設定要求
人才培養方案中除課程實驗外的集中實踐環節總學分數大理類專業不低於30.5,大文類專業不低於24.5(其中包含思想素質課程實踐、軍訓和開放實驗5.5學分)。集中實踐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豐富如課程大作業、課程實習、課程設計(論文)、專題論文、專業綜合設計、獨立實驗課程等實踐環節類型。此類型學分數大理類專業為5-9,大文類專業為6,建議安排在第七大學期前完成。
2、加強工程教育,強化現代工程訓練項目建設,現代工程訓練中心及各學院應根據實際情況、學科專業特點,整合傳統工程訓練項目的同時,積極開發新的工程訓練項目供學生選擇。原則上要求大理類專業學生參加金工實習、電工電子實習等現代工程訓練項目2-6學分,大文類專業2學分。對於目前開展工程訓練條件不足的大文類專業,可以設計其它類型的實踐環節代替。建議安排在第四個大學期前完成。
3、融合社會實踐與實習教學,統籌考慮實習類型、方式和時間,統一為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兩類。原則上大理類專業的實習學分為4,大文類專業的實習學分為3。
4、畢業論文(設計)學分大理類專業為10,大文類專業為8。指導性教學計畫第8學期原則上只安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方式進行。畢業設計(論文)開題、下達任務書等前期工作,各學院根據人才培養需要可適當提前完成。
5、為確保實踐教學質量,各學院要有效結合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鼓勵學生到有指導畢業設計(論文)條件的就業單位(升學單位)進行畢業設計(論文)。
6、對於參加國家、省、校三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與創新訓練(SIT)計畫項目並結題、參加有關學科競賽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學校獎勵學分,經有關專家認定,可以替代相關實踐環節學分。
7、5年制專業參照執行。
四、輔修專業、第二專業
為培養複合型人才,學校設定輔修、第二專業,其教學計畫不單獨制訂。第二專業主幹課程在本科同類專業教學計畫的課程設定里加以“*”標識,其總學分最低要求為40學分。輔修專業總學分最低要求為20學分。輔修、第二專業原則上不單獨開課,學生隨班修讀。學生所修輔修專業、第二專業的課程不得與該學生主修專業教學計畫規定的課程相同。
五、其它說明
(一)因專業所屬學科的特殊性,廣播電視編導、表演、播音與主持、工業設計、藝術設計(含工業造型)、建築學、城市規劃、景觀學、社會體育、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軟體工程、數字媒體技術、英語和日語等13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單獨制訂。上述專業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要全面貫徹學校人才培養理念,在學校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總體框架基礎上統籌考慮學校兩階段人才培養模式和本專業的特點。
(二)學時學分計算原則上理論教學每16學時為1學分;單獨設定的實驗課以及理論課程中的實驗、上機等實踐環節,每32學時為1學分;體育課課內每30學時為1學分。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分集中和分散兩種形式進行,原則上1.5-2周為1學分,其它集中實踐環節原則上每周為1學分。由於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學時與學分對應的差異性,教師工作量計算方法另行制訂。
(三)學院要充分利用科研資源優勢促進本科教學,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積極推進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善教學效果。努力實現教學理念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轉變。以質量工程項目建設為抓手,帶動專業、課程、實驗室及教師隊伍的建設,形成保障本科教學質量的可持續發展機制,使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新突破,確保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顯著增強。實施“走出去、請進來”的發展策略,進一步拓寬國際合作交流渠道,為學生營造多元化的文化氛圍,加強學生跨文化的理解和溝通能力,使學生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互動中開闊國際視野,提高國際競爭能力。

專業設定

所屬院系
專業編號
專業名稱
學位類別
學制
專業代碼
畢業學分
開設年份
土木工程學院
0101
土木工程
工學
四年
080703
173

0102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工學
四年
080704
173

0103
給水排水工程
工學
四年
080705
173

0106
工程管理
管理學
四年
110104
173

建築學院
0201
建築學
建築學
五年
080701
220

0202
城市規劃
工學
五年
080702
220

0203
藝術設計(環境藝術)
文學
四年
050408
163

0204
景觀學
工學
五年
080713S
220
2007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0301
環境工程
工學
四年
081001
173

0302
環境科學
理學
四年
071401
173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
0401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工學
四年
080301
173

0402
車輛工程
工學
四年
080306W
173

0403
熱能與動力工程
工學
四年
080501
173

0407
工業工程
工學
四年
110103
173

設計藝術學院
0501
工業設計
工學
四年
080303
173

0504
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
文學
四年
050408
163

0505
藝術設計(工業造型)
文學
四年
050408
173

工商管理學院
0601
工商管理
管理學
四年
110201
163

0602
市場行銷
管理學
四年
110202
163

0606
電子商務
管理學
四年
110209W
163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0701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工學
四年
080601
173

0702
電子信息工程
工學
四年
080603
173

0703
自動化
工學
四年
080602
173

0704
測控技術與儀器
工學
四年
080401
173

計算機與通信學院
0801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工學
四年
080605
173

0803
通信工程
工學
四年
080604
173

0806
信息安全
工學
四年
071205W
173

0807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
工學
四年
080627S
173
2008
化學化工學院
0901
化學工程與工藝
工學
四年
081101
173

0902
化學
理學
四年
070301
173

0903
套用化學
理學
四年
070302
173

數學與計量經濟學院
1001
數學與套用數學
理學
四年
070101
173

1002
信息與計算科學
理學
四年
070102
173

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
1101
套用物理學
理學
四年
070202
173

1102
電子科學與技術
工學
四年
080606
173

力學與航空航天學院
1201
工程力學
工學
四年
081701
173

1205
飛行器動力工程
工學
四年
081502

未招生
外國語學院
1301
英語
文學
四年
050201
173

1303
日語
文學
四年
050207
173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1401
材料科學與工程
工學
四年
080205Y
173

140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學
四年
080302
173

會計學院
1701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管理學
四年
110102
163

1702
會計學
管理學
四年
110203
163

1703
財政學
經濟學
四年
020103
163

1709
財務管理
管理學
四年
110204
163

金融學院
1811
金融學
經濟學
四年
020104
163

1821
保險
經濟學
四年
020107W
163

統計學院
1903
統計學
經濟學
四年
071601
163

法學院
2003
法學
法學
四年
030101
173

經濟與貿易學院
2108
經濟學
經濟學
四年
020101
163

2112
國際經濟與貿易
經濟學
四年
020106
163

軟體學院
2601
軟體工程
工學
四年
080717W
173

2602
數字媒體技術
工學
四年
080628S
173
2007
廣播影視藝術學院
2701
表演
文學
四年
050412
163

2702
播音與主持藝術
文學
四年
050419*
163

2703
廣播電視編導
文學
四年
050420
163

新聞與傳播學院
2801
新聞學
文學
四年
050301*
163

2804
廣告學
文學
四年
050303
163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2901
行政管理
管理學
四年
110301
163

2902
政治學與行政學
法學
四年
030401
163

中國語言文學學院
3001
漢語言文學
文學
四年
050101
163

體育學院
3101
社會體育
教育學
四年
040203
163
2010起停招
3102
運動訓練
教育學
四年
040202
163
2010
嶽麓書院
3201
歷史學
歷史學
四年
060101
163
2009
生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7801
生物技術
理學
四年
070402
173
2006
國際教育學院
2301
環境工程(國際教育學院)
工學
四年
081001


2302
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教育學院)
經濟學
四年
020106


2303
建築工程(國際教育學院)
工學
四年
080703


2304
電氣信息(國際教育學院)
工學
四年
0806


2305
土木工程(國際教育學院)
工學
四年
080703


2306
工商管理(國際教育學院)
管理學
四年
110201


2307
會計(國際教育學院)
管理學
四年
110203


2308
軟體工程(國際教育學院)
工學
四年
080717W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