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是一所理科基礎堅實、工科實力雄厚、人文學科獨具濃厚文化背景、經濟管理學科富有特色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直屬國家教育部,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學校起源於宋朝四大著名書院之一、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的嶽麓書院,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時勢變遷,一直保持著文化教育的連續性。1903年嶽麓書院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學,1937年成為國民政府教育部十餘所國立大學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李達為湖南大學解放後第一任校長,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了校名。1953年全國院系調整,湖南大學曾先後更名為中南土木建築學院和湖南工學院,1959年恢復湖南大學原稱。1963年起隸屬國家機械工業部,1978年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98年調整為教育部直屬高校。2000年,在全國高等學校布局結構調整中,湖南大學、湖南財經學院合併組建成新的湖南大學。
學校在教學上保持和發揚“重基礎、重質量、嚴管理”的傳統,積極開展教育教學創新工程,人才培養質量在社會上享有良好聲譽,具有“基礎紮實、思維活躍、適應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特色,在2005年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達到優秀。學校設有國家工科、理科(化學)基礎課教學基地、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近年來,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優秀獎8 項;獲得國家精品課程19門,國家優秀博士論文3篇。通過穩定本科招生規模,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從學士、碩士到博士教育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及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格局。新中國成立以來,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16萬多名高級人才,其中有13名校友當選為院士。近三年,學生參加挑戰杯、力學競賽、數學建模競賽、TCL杯競賽等一系列國家級和省級競賽,共獲得省級以上獎勵625項次、1056人次。
學校發揮基礎好、學科綜合性強的優勢,在不斷提高基礎研究水平的同時,致力於解決國民經濟建設中急需解決的理論與實際問題。設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18個部、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形成化學工程、土木工程、建築設計、機械製造與車輛工程、機電一體化及自動控制、計算機套用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等科技集團力量,管理科學與工程、國際貿易學、金融學、會計學等都已成為管理學和經濟學領域的重要研究力量,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學校“985工程”二期重點建設“化學生物科技創新平台”、“汽車先進設計製造技術創新平台”、“現代結構與橋樑科技創新平台”和“經濟開放與貿易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科研力量得到進一步的整合和最佳化。近年來,學校先後在國家哲學社科基金重大項目、“973”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上實現零的突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數一直名列全省前茅;國家級科技進步獎大幅增加,先後取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在內的國家級大獎15項。
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湖南大學,深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與關懷。劉少奇、賀龍、王震、華國鋒、胡耀邦、江澤民、李鵬、朱?基、李瑞環、喬石、尉健行、李嵐清、吳?國、賈?林、黃?菊、李?春等領導同志都曾來嶽麓書院視察工作。他們指出:湖南大學與嶽麓書院一脈相承,有光榮的歷史,又有大的發展,應該很好地加以重視,繼承和發揚過去的優良傳統,把湖南大學辦好。為擔負起發展千年學府、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重任,湖南大學以“三個面向”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科教興國”戰略,弘揚嶽麓書院的優秀文化傳統,堅持改革創新、重點突進、強化特色,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科建設水平和綜合辦學效益,致力於將學校建成在國際上有影響的、特色鮮明的綜合性、開放式、研究型國內一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