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方劇種志(三)》是湖南省戲曲研究所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湖南地方劇種志(三)
- 作者:湖南省戲曲研究所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時間:1989年10月
《湖南地方劇種志(三)》是湖南省戲曲研究所編纂的地方志。
湖南地方劇種志叢書 題詞 圖片 《採桑逼封》鐘無鹽 《收孔宣》孔宣 《三官堂》包拯 《李七攀良》李七 《打鞭換鐧》尉遲恭 《穆柯寨》孟良 《八戒鬧莊》豬八戒 衡陽湘劇《醉打山門》 譚保成飾魯智深 衡陽湘劇《亂箭》羅金城飾...
湖南地方劇種志(四)《湖南地方劇種志(四)》是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湖南省戲曲研究所 內容簡介 常德花鼓戲志.湖南花燈戲志.湘昆戲志.荊河戲志.武陵戲志
長沙縣榔梨鎮陶公廟戲樓 長沙嶽麓書院赫曦台 廟台演出 儺堂 田漢像 田漢手跡 歐陽予倩 像 徐紹清 像 徐紹清手跡 周貽白著作《中國戲劇史長編》、《中國戲曲發展史綱要》《湖南戲劇》《湖南戲考》《湖南地方戲曲叢刊》《湖南戲曲傳統...
長沙的媒體有國內主流媒體“湖南電視台”,還有長沙戶外傳媒、報紙雜誌傳媒、數字網路傳媒等,其中,湖南衛視為中國大陸年收入和收視率最高的地方電視台。 [46] 湖南經濟電視台為湖南本土受歡迎的電視台之一。長沙市屬的長沙電視台也是全國...
南陽地區地方劇種分布圖 本地劇種演出區域分布圖 志略 第一章 本地劇種 第一節 南陽越調 第二節 南陽二簧 第三節 鑼卷戲 第四節 宛梆 第五節 南陽曲劇 第六節 靠山吼 第七節 蛤蟆嗡 第八節 皮影戲 第二章 傳入劇種 第一...
大庸武廟戲台 武岡縣禳龍橋 清代長沙最早設有說書場所的火宮殿 城步鼓樓 《湖南唱本提要》《湖南曲藝初探》《湖南說唱》《1949-1979湖南曲藝選》《民眾藝術》-《文藝生活》長沙彈詞《猛回頭》贊土地面具 師門儺歌的師公服 師門儺歌的...
86年代至90年代相繼編纂出版了《中國戲曲志·湖南卷》(兩卷)、《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湖南卷》上下卷(這兩項國家級科研課題均率先完成,成為全國第一卷,獲得文化部的獎勵);《湖南地方劇種志叢書》共五卷(該叢書在“文化部第一屆文化...
衡州花鼓戲是湖南花鼓戲中一支重要的分支流派,它的唱詞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戲曲語言的共同特點,衡州花鼓戲採用衡陽官話方言作為舞台語言進行表演。其演唱除了講究字正腔圓的審美原則外,還講究以字行腔的演唱準則。衡州花鼓戲的唱詞通俗易...
長沙花鼓戲是中國具有地方特色及影響力的地方戲曲之一,它反映了歷代湖南人民的日常生活面貌和精神狀態,具有研究價值。傳承狀況 觀眾對於戲曲藝術情感的不斷淡化,戲曲編創隊伍的蕭條,傳媒工具多樣化等因素讓長沙花鼓戲面臨較大的生存危機。
湖南杖頭木偶戲以傳統劇目著稱,老一輩藝人擅演短小精悍的折子戲,《攔馬》《鴻門宴》《蘆花盪》《盜仙草》等都是較有特色的劇目。湖南木偶戲的繼承者發揚傳統,借鑑革新,使這個劇種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新創作的《金鱗記》《白蛇傳》《八...
中國戲曲的發展到了比較完美成熟的階段,明代萬曆年間前後,信陽地區不少地方,建造了古戲樓,充分說明當時的戲曲活動相當發達。清代以來,戲曲藝術更加發展普及,劇種紛呈。在信陽地區隨著京劇、豫劇、漢劇等劇種流入,猛烈地促進豫南地方劇種...
二、本志書所收資料為高安縣(市)境內的木偶戲、瑞河戲、鑼鼓戲、絲弦戲(後改稱高安採茶戲)、漢劇、京劇、京梆子7種,統編為一卷。 三、本志書為高安地方劇種第一本專業志書,時間上限均從各劇種實際情況出發,不予統一規定,下限...
粵北採茶戲是廣東粵北客家地區的小戲劇種,是廣東重要的戲曲劇種之一,舊稱唱花燈、唱花鼓、採茶戲、大茶或“三腳班”,是在粵北山歌和民間山調的基礎上,吸收贛南和湖南益州民間藝術精華創造而成的地方民間主要戲曲,流浪淵源可溯至唐宋...
《小戲骨》 [4] 現已拍攝李雪健主演的《焦裕祿》 [5]、黃婉秋主演的《劉三姐》 [6]、李谷一主演的湖南花鼓戲《補鍋》 [7]、王玉珍主演的《洪湖赤衛隊》 [8]、陳思思主演的《三笑》 [9]、田華主演的《白毛女》 [10]、趙雅芝主演...
二、內江地區早期的歌舞和戲曲 三、明清時期的戲曲活動 四、近代的戲曲活動 五、建國後的戲曲活動 圖表 一、大事年表 (一)明朝時期 (二)清朝時期 (三)民國時期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二、內江地區劇種表 志略 一、劇種 (一)...
1983年10月,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刁光覃、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朱琳、中國歌劇舞劇院教授、聲樂專家王嘉祥、作家趙鎮南與偃師縣戲曲工作者合影 1985年元月偃師豫劇團赴湖南演出載譽歸來 1983年8月偃師豫劇團首次赴蘭州演出與豫劇名藝人常...
《澠池縣戲曲志》是澠池縣文化局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澠池,是一個戲曲之鄉。 秦趙澠池相會,這是個婦孺皆知的佳話·想下有俳優侏儒,上有王公大夫,鼓瑟擊缶,唇槍舌劍,非“戲”而何?且以王不可“戲”之而言,可見古時戲之...
《曲靖市戲曲志》是曲靖市文化局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編撰戲曲志在中國是餚史以來第一次,這是創舉。是我國戲曲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一項艱巨而有意義的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越來越顯示出其意義與價值。 我們是在為後人準備...
“麻陽花燈戲”逐漸發展定型為湖南省地方保留小劇種之一,1990年被收錄於《湖南地方劇種志》中。2007年,麻陽花燈戲入選懷化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麻陽花燈戲入選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風景名勝 蘭山洞水庫 蘭山...
主編的《花燈戲志》,編撰的《陽戲志》、《儺堂戲志》、《武陵戲志》輯入《湖南地方劇種志》。參與編輯《湘鄂川黔蘇區革命文化史料彙編》,主編、撰寫湘西自治州《文化志》。劇本《櫃中兒》、《喜鵲渡》、《賭婚記》(合作)已發表...
歷任湖南省雙牌縣文化館副館長、館長、文化局副局長、縣總工會主席兼黨組書記、中共雙牌縣委辦公室主任、中共雙牌縣委常委等職。湖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零陵地區音協會員。曾先後參加《零陵地區民歌集成》、《湖南地方劇種志·零陵花鼓戲志》...
參與編撰的《花燈戲志》收入《湖南地方劇種志》叢書。近年來,潛心挖掘流傳於汨羅江畔的九龍集體舞,在1991、1992、1993年三屆中國岳陽國際龍舟節上,連續推出《九龍鬧洞庭》、《楚天雲龍》、《威風中國龍》三台大型集體名舞,均獲一等獎...
參與湖南省戲曲研究所編輯出版的《湖南地方劇種志叢書》獲文化部藝術科學成果一等獎;參與中國戲曲志·江西卷編委會編纂出版的《中國戲曲志·江西卷》獲國家重點研究項目成果集體獎。還參與《江西省文化藝術志》、《中國·江西戲劇家名錄》的...
1984年被《中國戲曲志·湖南卷》編委會聘為編委,後擔任《湖南地方劇種志》叢書中的《祁劇志》主編,獲文化部頒發的榮譽獎。《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有傳。 中文名 劉回春 出生日期 1921年 逝世日期 1998年 籍貫 湖南祁東縣 ...
配器指揮的大型花鼓戲《風過小白樓》參加首屆中國藝術節(中南)演出。編輯發行了花鼓戲、武陵戲盒式音帶10餘種。任《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湖南卷》副主編兼編輯部副主任,撰寫了"儺堂戲"、"常德花鼓戲"劇種分卷20萬字。主編並主撰《儺...
設計製作大小劇目百餘個,代表作有《田園新歌》、《蓮花洞》、《包公坐監》、《小河九道彎》、《金銀花》等均獲省文化廳頒發的舞美設計獎、繪景獎,設計圖多次在《劇海》雜誌、《湖南舞台美術作品選》、《湖南地方劇種志》上發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