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較粗壯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徑達15毫米,具多數簇生纖維狀根。莖單生,直立,高達100厘米,不分枝或上部有花序枝,被疏柔毛或無毛。基生葉和下部莖葉在花期通常生存,具長柄;葉片三角形,長13—15厘米,寬10—12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深心形,邊緣有粗鈍三角形齒,紙質:兩面無毛,羽狀脈,側脈6—9對;葉柄長達19厘米,基部漸擴大,稍鞘狀,但無耳;中部莖葉與基生葉同形,長達18厘米,葉柄長12—13厘米,基部具耳;葉耳圓形或腎形,徑1.5--4厘米,具粗齒,抱莖;上部葉橢圓形,卵形或披針形,有短柄或無柄,具耳,羽狀裂,頂裂片大,三角狀披針形,側生裂片1—2對,長圓狀披針形;最上部葉披針形,近全緣,無柄,具耳。頭狀花序有舌狀花,極多數,排列成開展頂生復傘房花序;
花序枝和花序梗被柔毛;花序梗細,長約3毫米,基部通常有苞片,具2—3個小苞片;苞片和小苞片線形。總苞狹鐘狀,長4—5毫米,寬約2毫米,具外層苞片;苞片4—5,線狀鑽形;總苞片草質,6—8,線形,長4毫米,寬1—1.5毫米,鈍,邊緣狹乾膜質,外面被疏短柔毛或近無毛。舌狀花3,管部長2.5—3毫米;舌片黃色,長圓形,長4毫米,寬1.3毫米,頂端有3細齒,具3--4脈;管狀花7—9,花冠黃色,長5—5.5毫米,管部長2.5毫米,檐部漏斗狀;裂片卵狀三角形,長1毫米,尖,上端有乳頭狀毛,花葯長1.5毫米,基部具鈍耳;附片卵形;花葯頸部短,向基部稍膨大;花柱分枝長0.8毫米,截形,頂端有乳頭狀毛、瘦果圓柱形,長2毫米,無毛;冠毛白色,長4毫米。花期6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灌叢和沼澤,海拔1200—1260米。
分布範圍
產湖南(武岡、東安、紫雲山)、
廣西(邊龍)。模式采自湖南武岡。
栽培技術
作扦插或壓條繁殖。扦插繁殖:每年7-10月,截取地上部枝條,並須帶有2個節間,選陰濕肥沃的土壤,將插條插入土中,土表留一個節,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約10-15d成活。翌年春移截,移栽前作畦,寬100cm,長可依地形及排水情況而定,穴栽或開溝栽種,行距35-45cm。壓條繁殖:每年9-10月,選母株粗壯枝條,於枝條基部2-3節處壓上泥土,枝稍露出地表,待節上生根後剪斷,使與母株分開,另行栽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