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陵背斜核部金礦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研究》是由湖北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向萌、蔣達源、盧金祥、牟宗玉、何欽、聶開紅、肖蛟龍、廖宗明、李方會、鄭斐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北省黃陵背斜核部金礦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研究
- 第一完成單位:湖北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
- 主要完成人:向萌、蔣達源、盧金祥、牟宗玉、何欽、聶開紅、肖蛟龍、廖宗明、李方會、鄭斐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20210544 |
成果名稱 | 湖北省黃陵背斜核部金礦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研究 |
第一完成單位 | 湖北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 |
主要完成人 | 向萌、蔣達源、盧金祥、牟宗玉、何欽、聶開紅、肖蛟龍、廖宗明、李方會、鄭斐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6-03-01 |
研究終止日期 | 2017-12-01 |
主題詞 | 黃陵背斜、核部、金礦 |
成果摘要
這是湖北省地質局2016年度科技項目,該項目在充分收集、分析研究區以往成果資料基礎上,採用一系列調查手段,系統研究本區金礦成礦特徵,總結成礦規律,建立區域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對金礦資源潛力進行預測,指導區內找礦工作。 研究區處於鄂西黃陵背斜核部基底區,現已發現金礦床(點)76個,含金礦脈近三百條。通過本項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如下新的認識和成果:1.全面總結了黃陵背斜核部變質雜岩基底、岩漿岩的分布特徵,及區域地球化學場及金元素地球化學場的基本特徵。2.通過褶皺、韌性剪下帶、斷裂等行跡研究發現本區金礦的控礦構造,總結出五個北西向金異常帶。3.通過馬滑溝等典型金礦床的深入研究,進一步查明了本區金礦床(點)的成礦條件和控礦規律,為本區金礦成礦預測、深部礦體定位預測及勘查找礦提供了重要有利證據。4.總結出本區金礦經歷了塔式累聚的四個成礦時期,以成礦地質條件為基礎,結合地、物、化、遙信息綜合標誌的原則圈定出18個預測區。5.本次工作以馬滑溝金礦為典型礦床,運用地球化學構造疊加暈找盲礦方法,建立了構造暈疊加理想模型,於礦床深部圈定了三個成礦有利部位,具有找礦直接指導意義。,這是湖北省地質局2016年度科技項目,該項目在充分收集、分析研究區以往成果資料基礎上,採用一系列調查手段,系統研究本區金礦成礦特徵,總結成礦規律,建立區域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對金礦資源潛力進行預測,指導區內找礦工作。 研究區處於鄂西黃陵背斜核部基底區,現已發現金礦床(點)76個,含金礦脈近三百條。通過本項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如下新的認識和成果:1.全面總結了黃陵背斜核部變質雜岩基底、岩漿岩的分布特徵,及區域地球化學場及金元素地球化學場的基本特徵。2.通過褶皺、韌性剪下帶、斷裂等行跡研究發現本區金礦的控礦構造,總結出五個北西向金異常帶。3.通過馬滑溝等典型金礦床的深入研究,進一步查明了本區金礦床(點)的成礦條件和控礦規律,為本區金礦成礦預測、深部礦體定位預測及勘查找礦提供了重要有利證據。4.總結出本區金礦經歷了塔式累聚的四個成礦時期,以成礦地質條件為基礎,結合地、物、化、遙信息綜合標誌的原則圈定出18個預測區。5.本次工作以馬滑溝金礦為典型礦床,運用地球化學構造疊加暈找盲礦方法,建立了構造暈疊加理想模型,於礦床深部圈定了三個成礦有利部位,具有找礦直接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