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竹山縣廟埡碳酸岩型鈮稀土礦床研究

《湖北省竹山縣廟埡碳酸岩型鈮稀土礦床研究》是由湖北省地質實驗研究所、湖北省地礦局第五地質大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李石、朱惠民、劉源駿、郝用威、李國盤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北省竹山縣廟埡碳酸岩型鈮稀土礦床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湖北省地質實驗研究所、湖北省地礦局第五地質大隊
  • 主要完成人:李石、朱惠民、劉源駿、郝用威、李國盤
  • 等級:二等
基礎信息,項目簡介,

基礎信息

獲獎序號
19860075
項目名稱
湖北省竹山縣廟埡碳酸岩型鈮稀土礦床研究
主要完成單位
湖北省地質實驗研究所、湖北省地礦局第五地質大隊
主要完成人
李石、朱惠民、劉源駿、郝用威、李國盤
獲獎證書編號
KJ-86-2-16
獎種
科技
等級
二等

項目簡介

本成果是根據大量實際資料,從多方面論證了該礦床的成因為碳酸岩類型,並得到同行專家公認,從而填補了我國碳酸岩型稀有金屬礦床類型這一空白。 該課題從礦床的地質背景、含礦雜岩體,鈮稀土地球化學及富集規律、鈮稀土礦體,礦石特徵、控礦因素和礦床成因、找礦方向等入手,詳細、深入地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 1、該礦床位於武當隆起與秦嶺地槽的過度帶上。 2、含礦雜岩體由正長岩類和碳酸岩類兩部分組成。正長岩類成分上與鹼性正長岩相當,碳酸岩類可分為四種,其中黑雲母碳酸岩形成在先,鐵白雲石碳酸岩析出最晚。 3、礦床以富鈮貧鉭,富輕稀土貧重稀土為特徵。 4、礦化在正長岩類中較穩定,但在四種碳酸岩中有較大差異,隨各類碳酸岩的形成,鈮含量由低到高,鈮礦物各類由複雜到簡單,而稀土礦化則相反。 該成果的主要內容已選入了有關教科書中,作為典型礦床實例被引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