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都市職業教育中心

宜都市職教中心位於長江、清江交匯處的三國古城-陸城,始建於1938年,1985年正式轉型為一所職業學校,學校是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湖北省首批"512工程"合格學校、省園林式學校、宜昌市首批"名牌學校"、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培訓考試中心、國家級職業鑑定中心、國家三級安全技術培訓中心、國家德育實驗基地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北省宜都市職業教育中心
  • 校舍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
  • 現有教職工:166人
  • 專任教師:143人
學校概況,教育教學,

學校概況

學校集職教、成教、電大為一體,學校占地175畝,校舍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教學設備配套齊全,擁有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電工電子實驗室等12個專業實驗室;校外在國營三八八廠、宜化楚星等地建有8個實習基地。有400米標準田徑場、1500座的多功能廳、寬敞明亮的學生餐廳;投資200多萬新建的綜合實驗樓已建成"計算機考試培訓中心"、"電工電子培訓中心"、"生產加工實習中心"。現有教職工166人,專任教師143人,具有中高級職稱的教師80餘人。獲技師、考評員、高級工等 "雙師型"教師80餘人。現開設有機電、數控、電子、化工等10餘個專業,72個教學班,在校中職生達到3700多人,電大專、本科學員達到500餘人。
面對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良好機遇,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學校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主線開展工作,堅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強化課程改革及教育教學研究,不斷加大辦學投入,擴大辦學規模,著力提高實踐能力和技能水平,立足推動現有學校資源的整合與共享,發揮學校資源輻射作用,以推動宜都周邊縣市職業教育的發展。學校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畢業生致富有門、升學有望、就業有保障。《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人民教育》雜誌、《湖北日報》等新聞媒體先後對學校辦學經驗進行了報導,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正在為爭創湖北省中等職業示範學校和國家重點扶持的1000所縣(市)職教中心而努力奮鬥。

教育教學

學校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主線開展工作,堅持開拓創新、依法治校、民主治校,進一步最佳化辦學環境,增強基礎能力,深化校企合作,促進了辦學水平的全面提高。
1、抓辦學環境建設,擴大學校社會影響力
一是爭取領導重視。我們抓住國務院出台的一系列發展職業教育的大好政策,堅持多聯繫、勤爭取,主動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匯報學校工作,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同時,積極爭取市人大、政協對職業教育的關注,不僅將國家有關政策、決定,學校發展規劃等材料送到他們手中,還邀請他們來校進行調研,出謀劃策。近兩年,人大專班、政協專班、教育科協專班先後來我校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研,這些有識之士的鼓與呼對我校的發展、對地方職教觀念的轉變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是加強隊伍建設。學校將"三個隊伍"建設納入發展大計。2006年,根據市委要求,我校黨、政幹部均由公推直選、兩推一選產生,7名幹部平均年齡38.7歲,他們既有經驗,又有幹勁,為學校的發展注入了活力。我們針對師資結構嚴重失衡的狀況,將師資隊伍建設提到重要議事日程,每年除堅持做好教師校本培訓以外,還要擠出10餘萬元資金選派部分教師參加國家級專業教師培訓,並積極爭取國家職業教育師資培訓計畫,安排教師隨學生下廠實習,通過多種渠道培訓專業課教師,獲技師、考評員、高級工等專業技術職稱的"雙師型"教師已有50餘人。 "抓黨建,促發展"也是學校工作的一個突破點,我們堅持推行黨員"三掛"制度、推行黨員先進性教育長效機制建設,在校園內形成了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黨組織的感召力不斷增強,每年有3-7名師生光榮加入黨組織。校黨總支2007年被宜昌市委表彰為"五好基層黨組織";2008年被宜都市委表彰為"黨建工作示範點";學校被宜昌市文明辦表彰為2008年"學雷鋒先進單位"、被宜都市委、政府表彰為06-07年度"最佳文明單位"、"雙擁工作先進單位";學校工會組織充分發揮民主管理、民主參與的職能,積極開展工會活動,先後榮獲宜昌市"模範職工之家"、宜都市"工會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校團委工作成效顯著,被團市委授予"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被團省委授予"志願者服務先進集體"、"五四紅旗團委"等稱號。校團委2007年被共青團宜昌市委表彰為"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宜昌市'五四'紅旗團委十大標兵團委"、"共青團工作示範學校" 、"宜都市優秀青年志願者指導中心"。和諧的人文環境深化了職教辦學的內涵、促進了師生素質的提升。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學校提出了創辦"品牌學校"的奮鬥目標,在不斷加大辦學投入、擴大辦學規模的基礎上,突出了學校的內涵延伸,有了自己的教研專刊和校刊、網站等交流、宣傳陣地,並積極藉助多種新聞媒體宣傳學校,每年都有300多篇宣傳報導見報,為學校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和外部環境。科技節、藝術節、家長開放日、校企聯誼會的成功舉辦,擴大了學校的社會影響,加深了社會及家長對職教的認識了解。市民對職教中心的認可度在不斷提高,職教中心的影響在不斷擴大。2006年學校被省教育廳等八廳委聯合表彰為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2007年學校在宜昌市組織的《職教的春天》大型文藝匯演中,參賽節目《春天的希望》,以出色的表現榮獲大賽一等獎;同年,參演節目《五洲人民齊歡笑》在市藝術節上獲一等獎,組織學生參加市中小學生藝術節以出色的表現獲高中組團體一等獎,這些都大大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美譽度。
2、抓基礎能力建設,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積極爭取國家投資項目改善辦學條件。2006年,經多方爭取,投資200萬的國債專項資金到位,用該項資金建設的實訓樓已全面竣工,已建成了機加工實訓中心、計算機培訓考試中心、電工電子考工培訓中心,並開始投入使用;幾年來,我們通過開源節流向內挖潛力改善辦學條件,先後籌資近600萬元配備了三個微機室、一個多媒體教室、建起了可容納550人住宿的學生公寓、裝修了學生餐廳,學生禮堂舞台、燈光、音響設備裝修配置到位;興建了澡堂、教工食堂、校門、建築面積達300平方米的總務用房,改造了學生教寢室、食堂以及新增校區校舍,為我校學生參加實訓及對口高考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學習、生活場所。完善了學生運動場地的建設,建成了學生桌球場、羽毛球場、田徑運動場,為同學們的課餘活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完成了校道的綠化美化,使校園環境更加清新優雅;2006年,學生食堂順利通過上級部門檢查驗收,被認定為省級食品衛生管理"A級單位"並掛牌。
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突出特色辦學。一是突出骨幹專業、重點專業的培植,在保持原有電子骨幹專業基礎上,又申報了機電骨幹專業。並組織專班大幅度地對電工、電子、機械、計算機、化工等專業課程進行改革,真正使所設課程更能滿足職業崗位對學生能力的需求。二是科研興教成效顯著。先後有十多個國家、省級課題順利結題,其中有兩個課題獲得市政府軟科學獎;老師們圍繞課題研究積極探索教育教學的新方法、新思路,僅08年在各級刊物發表的教育、教學研究論文就達159篇,形成了一種濃厚的教學教研氛圍;2009年九月,被中國教育教學研究會表彰為"教育教學先進單位";學校校刊《宜都職教》在全國校刊評比中榮獲一等獎。09年對口高考共有13名同學上本科線,上線率達到了100%;三是通過舉辦一年一度的學校運動會、科技節、藝術節等"一會兩節"活動,推進素質教育,充分體現了我校的辦學特色。四是結合新形勢下中職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個性等方面的特點,制訂德育課題計畫,構建德育工作體系,提高德育科研能力,並成功申報了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立項課題"整體構建設學校、家庭、社會和諧德育體系經驗總結與推廣研究"子課題。2007年6月,學校正式被教育部確定為首批中職德育實驗基地學校。在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深化研究與推廣實驗"2006年會暨第九屆學術研討會上,學校獲2006年度"德育科研先進實驗學校"稱號;成立了家長學校,狠抓安全教育,近幾年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學生犯罪率為零,2007年被陸城綜治委表彰為"綜合治理先進單位",2009年10月,學校被湖北省教育廳確定為第三批"湖北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試點單位。
實行"一憑多證"強化技能培養。一是搞好培訓基地創建。11月,機加工"實訓基地"受到宜昌市教育局發文認可;2005年,"星火學校"創建成功並掛牌,為我校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奠定了基礎;2006年8月,388實訓校區正式掛牌,每年有300多名學生進住實訓校區,開始實訓實習生活。這些培訓基地的成功創建為我校學生技能培養奠定了良好分得基礎。二是強化技能、提升素質。一方面調整大綱、計畫,建設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操作訓練,組織學生到校外見(實)習達萬餘人次。另一方面,實行"一憑多證"(畢業文憑+計算機等級證+相關專業職業資格證),鼓勵學生掌握多種技能,兩年來,先後組織2000餘名學生參加了計算機等級考試、電工技能等級考試、餐廳服務技能等級考試等技能鑑定。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使我校的畢業生就業能力明顯增強。2007年在校學生鄭方濤發明的"功率可調電烙鐵"獲得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證書,受到了多家企業的青睞;2009年11月,在湖北省教育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財政廳聯合舉辦的首屆中職技能大賽中,學校08電(2)班劉危偉同學在各市州眾多優秀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二等獎。
實行"訂單"培養暢通就業渠道。我們通過走"校企聯姻、訂單培養"之路,就業訂單率達到80%,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七年達到了96%以上,就業滿意率達到了86%以上。湧現了鄧春意等一批創業明星,在 2007年我市的招商引資項目中有我校兩位畢業生返鄉投資,投資額2.6億元。《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人民教育》雜誌、《湖北日報》等新聞媒體先後對學校的辦學經驗進行了報導。
3、抓校企合作,增強學校辦學活力
一是大膽嘗試學校與部門辦學、私立辦學的合作,2005年,我校"校校、校企"聯合起步,當年,招生規模迅速擴大,不僅超額完成了宜昌市教育局下達的招生計畫,也進一步整合了教育資源,緩解了學校計算機嚴重不足的矛盾;二是探索學校與國有企業的合作,2005以來,我們先後與國營238、388廠聯合,建立機加工及數控實訓基地,388實訓基地運行良好,學生技能提高快,家長滿意度高,社會評價好;三是尋求與私營企業的合作,2007年,我們利用已竣工的實訓大樓作基地,進行招商引資,尋求新的合作方式,已與華中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簽訂聯辦實訓基地協定,機械加工實訓車間已經安裝到位,為學生實訓創造了更好的條件。這些舉措都為學校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五是成教培訓穩步運行。2004年10月,國家三級"安全生產培訓基地"考核評估順利完成,12月正式授牌。經市政府批准,由市安監局組織,學校在全市各行業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培訓活動,確保了企業的安全生產。僅2008年在東陽光化成簿公司、正耀電子等企業就完成了特種作業人員培訓782人次,完成農民工培訓431人次,為我市的平安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