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智慧湖北建設的意見

為在快速崛起的信息經濟浪潮中贏得主動、搶占先機,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湖北實施和實現“建成支點、走在前列”的戰略目標,湖北省人民政府對智慧湖北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智慧湖北建設的意見
  • 發布機構:湖北省政府辦公廳
  • 發布日期:2015年08月09日
  • 文號:鄂政發〔2015〕52號
基本信息,基本內容,

基本信息

索 引 號:000014348/2015-19317
分 類:其他 :意見
發布機構:省政府辦公廳
發文日期:2015年08月09日
名 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智慧湖北建設的意見
文 號:鄂政發〔2015〕52號

基本內容

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智慧湖北建設的意見
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引領經濟社會進入智慧發展新時代,為推動我省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加快推進智慧湖北建設,推動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既是打造我省經濟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舉措,也是我省改善民生服務和提升社會治理的重要途徑。為在快速崛起的信息經濟浪潮中贏得主動、搶占先機,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湖北實施和實現“建成支點、走在前列”的戰略目標,現對智慧湖北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網際網路與各行業深度融合,積極培育壯大信息經濟,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著力加強信息化協同套用,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主動創新社會管理和民生服務新模式,不斷挖掘改革創新和融合發展的新潛力,打造創新驅動和智慧型轉型新優勢,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台階。
(二)主要原則
1市場主導,政府推動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調動市場主體投資積極性,推動智慧湖北項目建設和運營市場化,同時加強政府引導支持,開展試點示範和績效考核,營造環境,創造條件,形成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智慧湖北建設發展新模式。
2統籌推進,協同共享
加強智慧湖北頂層設計、規劃布局、共建共享等方面的統籌謀劃,促進系統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加快制定各類標準規範,確保技術標準和管理服務規範統一,促進社會大合作、系統大集成、數據大開放、業務大協同,防止重複建設、信息孤島和業務分割。
3創新驅動,智慧型轉型
以改革創新釋放發展紅利,大力促進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投融資機制創新,激發全社會推動智慧設施、智慧套用、智慧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壯大信息經濟,引領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4套用為要,惠民優先
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民生服務為重點,運用智慧手段提供多樣化服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智慧湖北建設的出發點,切實增強智慧湖北建設帶來的便捷、高效、創新的感受度,讓智慧湖北建設成果惠及全民。
(三)總體目標
到2017年,全省經濟社會各領域網際網路化、智慧化水平顯著提升,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初步建立以“寬頻普及、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套用創新、民生普惠、產業轉型、安全保障”為主要特徵的智慧湖北,力爭成為全國有影響力的智慧基礎設施先行區、產業轉型升級引領區、智慧政務運行高效區、信息經濟產業聚集區、智慧城市建設示範區。
智慧基礎設施先行區。信息基礎設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固定寬頻用戶1300萬戶,光纖入戶率達到50%,實現寬頻村村通。寬頻省際出口12000Gbps(吉比特每秒)以上,城市和農村家庭分別具備100Mbps(兆比特每秒)、20Mbps接入能力。4G網路實現行政村全覆蓋,3G、4G用戶2800萬戶。楚天雲成為全省統一的信息交換核心樞紐平台,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產業轉型升級引領區。信息技術向工業領域全面滲透,工業企業兩化融合水平整體提升,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進入全國前列。全省兩化融合示範企業超過800家,貫標企業突破100家。智慧型製造、服務製造模式在重點企業得到全面推廣,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突破100家,重點行業裝備數控化率達到70%。
智慧政務運行高效區。社會管理和民生服務的智慧化水平明顯提高,建立跨地區、跨部門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機制。全省電子政務平台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基本實現行政審批事項全覆蓋、網上辦理流程全覆蓋。移動政務得到廣泛套用,信息便民惠民利民水平大幅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能力顯著增強。
信息經濟產業聚集區。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信息與內容服務、新型商業模式和服務業態為主體的信息經濟快速發展,規模突破1200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實現倍增發展,規模突破8000億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4000億元,其中網路零售額3000億元。
智慧城市建設示範區。初步建成具有湖北特色的智慧城市群,實現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智慧發展。智慧城市國家試點城市成為全國先進典型,地級以上城市基本實現智慧運行,格線化管理模式大範圍推廣。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升級換代
順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全面加快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夯實智慧湖北建設基礎和支撐。
1加快高速寬頻網路建設
實施寬頻湖北專項行動,推進光纖寬頻普及提速工程,全面開展省乾網光纖升級,加快城市社區和農村地區光纖改造,加強工業寬頻建設。建設完善武漢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連點,支持武漢、黃石、荊門等地創建國家寬頻示範城市,支持黃岡、十堰、孝感、恩施等地實施“寬頻鄉村”示範工程。堅持把寬頻普及率列入縣域經濟考核,提高城鄉寬頻普及水平。推動電信企業提升服務能力,實現網路資費合理下降。
2發展移動網際網路及下一代網際網路
發展高速移動網際網路,加快4G網路向鄉鎮和行政村延伸,加快移動寬頻網路在農村地區的覆蓋。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參與無線網路(WiFi)建設與運營,提高公共場所無線網路覆蓋率。加快下一代網際網路的部署和套用,支持武漢國家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城市建設。鼓勵開展下一代網際網路規模商用,優先推動政府網站和大型商業網站開展下一代網際網路協定(IPv6)套用示範。
3統籌三網融合發展
創新業務融合模式,促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網際網路網路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推進電信業務和廣電業務雙向進入。加快下一代廣播電視骨幹網和廣播電視無線數字覆蓋網建設,推進全省廣電網路雙向化、智慧型化改造。實施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推廣幸福新農村網際網路電視(IPTV)套用項目,完善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
(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大力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提檔升級服務業,加快智慧農業發展,促進套用模式和產業業態創新,推動產業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1推進兩化深度融合
加大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全省兩化深度融合示範工作推進力度,以點帶面推動兩化融合水平整體提升。實施智慧型製造創新平台專項工程,推進網際網路和工業融合創新,完善眾包設計、個性化定製等研發設計服務體系,發展按需製造、柔性製造、網路製造、雲製造等新型生產製造模式。推廣和普及工業物聯網,鼓勵在生產過程控制、供應鏈管理、線上診斷等環節加強物聯網創新套用。依託“數控一代”裝備創新工程,加強工業裝備和工業產品中的智慧型模組植入,提高裝備和產品智慧型化水平。實施機器換人工程,推廣和普及工業機器人套用,建設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發展綠色製造,建設工業能耗線上監測平台,推行契約能源管理,推廣節能示範項目,開展能效對標達標工作,推動工業綠色轉型發展。
2提檔升級服務業
創新生活服務模式,大力發展基於網際網路的各類智慧型生活性信息服務業,支持移動服務,促進線上線下融合、供需快速對接,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創新生產服務模式,大力發展智慧型生產性信息服務業,充分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提升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行銷售等環節的資源整合和經營管理能力,大力發展線上監測、遠程管控等服務製造。提升生產性信息服務業專業化和市場化水平,支持各行業龍頭企業剝離信息化服務部門,開展面向行業的新型服務業務。
3加快智慧農業發展
積極推進湖北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建設,以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加快農業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信息服務的套用推廣,提高農業生產的標準化、集約化、精細化和智慧型化水平。實施農產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工程,加強農村電子商務平台和服務體系建設,鼓勵農民利用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完善涉農信息服務體系,整合各方涉農信息服務資源,構建智慧農業雲服務平台。加快建設“中國農谷”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提升農業信息化水平。
(三)構建智慧化的社會治理體系
推動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加快信息資源開發開放步伐,全面提升重點領域社會協同治理能力。
1提升政務服務效能
實施楚天雲及基礎資料庫共享工程,依託現有省級電子政務網路平台資源,建設全省統一的楚天雲基礎設施服務平台和數據交換樞紐平台,建立和完善人口、法人單位、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巨觀經濟等基礎資料庫,推動省內行業雲和區域雲向楚天雲匯聚。以重大業務套用為牽引,加快建設完善省級重要信息系統,重組跨部門政務服務業務協同流程,促進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完善並聯行政審批和電子監察平台,面向企業、居民提供網上“一站式”政務服務,實現辦事全程留痕,促進限時辦結。完善縣級電子政務公共服務平台,推進政務服務網路向鄉鎮(街道)、村(社區)延伸,提高基層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水平。加強移動政務服務,發展移動執法和政務服務設備,完善移動政務套用,促進政務服務向掌上延伸。
2提高重點領域社會協同治理能力
推廣格線化管理服務平台,構建多部門聯動的管理服務機制。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加快對通信、電力、燃氣、供排水、供熱等管網的智慧型化改造。實施全省應急平台專項工程,完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重要基礎設施隱患等各類突發應急事件監測體系,推進城市應急聯動系統建設。強化信息技術在社會綜合治安管理、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監控、安全生產智慧型監管等重點領域的綜合示範套用,提高精準化管理水平。實施公安雲專項工程,加強對人、車、物、路等社會治理要素的智慧管控,促進管控信息的跨區域共享套用。
3提高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水平
積極推進政府內部信息交換與共享,打破信息的地區封鎖和部門分割,建立跨地區、跨部門的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有序推進全社會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支持徵信機構依法採集信用信息,支持網際網路企業、行業組織等社會力量依法參與信息資源開發和提供增值服務。引導各類社會機構整合和開放數據,構建政府和社會互動的信息採集、共享和套用機制,形成政府信息與社會信息互動融合的大數據資源。建立信息資源交換和共享入口網站(平台),提供網上數據開放服務。落實政府信息公開和企業信息公示等相關規定,制定信息資源的開放管理辦法,建立信息資源開發責任和權力清單機制。
(四)構建智慧化的民生服務體系
充分發揮網際網路高效、便捷優勢,構建廣覆蓋、多層次、差異化、高品質的信息惠民服務體系,促進信息消費,保障和改善民生。
1增強政府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加快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構建優質高效、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務信息平台,解決教育、文化、衛生計生、就業、社保、養老、住房保障、社區服務等民生熱點問題。開展深入基層、貼近民眾的“一站式”、“一體化”網際網路服務,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縮小城鄉、區域和不同群體之間的數字鴻溝,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支持武漢、黃石、襄陽、孝感市孝南區等地創建信息消費國家試點城市,支持襄陽、宜昌、孝感等地創建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創新政府服務模式,探索建立長效機制。
2引導社會力量開展民生服務
引導社會力量開展服務創新,發展新型智慧民生服務。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共同參與開發和創新公益性和增值性套用服務,發展智慧家庭、智慧旅遊、智慧健康、智慧體育、智慧校園、智慧社區等生活類信息服務,培育信息服務市場,推進信息服務專業化和產業化,以信息服務促進信息消費。實施智慧社區推廣工程,整合社區管理、公共服務、便民服務等各類信息資源,完善水、電、氣、熱等公共事業類信息服務,打造集家居安防、遠程醫療、智慧養老為一體的智慧社區。
3統籌推進智慧城市民生服務
加強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統籌推進智慧城市民生服務類套用平台建設,促進系統大集成和業務大融合,提升民生服務業務集成化和服務一體化水平。紮實做好智慧城市試點工作,支持武漢、襄陽、宜昌、荊州、黃岡、鹹寧、仙桃等地創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城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務為試點工作突破口和亮點工程,優先推進居民需求迫切的民生服務領域智慧化項目建設。推動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建設,完善導航、授時、位置信息等便民信息服務體系,實施交通出行綜合信息服務專項工程。
(五)加快培育信息經濟
大力培育雲計算、大數據、高端電子信息、電子商務等新產業和新業態,促進產業向高端化和集群化發展,打造信息經濟產業聚集區,搶占經濟社會發展制高點。
1發展雲計算大數據產業
積極推動雲計算服務模式創新,大力發展計算、存儲等資源租用類和套用軟體開發部署類雲計算平台服務,鼓勵信息技術企業加快向雲計算產品和服務提供商轉型,推動公有雲、私有雲、雲計算外包服務發展。實施湖北大數據分析處理中心專項工程,面向醫療健康、電子商務、智慧型工業、網際網路金融等數據密集型行業和領域,提供雲計算運營服務,發展商業需求預測、精準行銷、供應鏈金融、個人信用管理等大數據服務。支持雲計算大數據與物聯網、移動互聯、北斗導航、智慧型汽車、智慧型製造等技術和服務的創新套用與融合發展。建設雲數據產業聚集區,支持呼叫中心建設發展,探索建立省級大數據交易所,打造第三方數據交易平台,促進大數據的深度挖掘和流通套用。
2發展高端電子信息產業
實施電子信息產業倍增工程,增強產業集群輻射能力,重點支持武漢、襄陽、宜昌、荊州等地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鞏固發展光電子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新一代光通信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構建較完善的雷射產業鏈,打造國內最大的雷射產業基地。跨越發展核心基礎產業,完善積體電路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產業鏈,推進國家存儲器產業基地建設,將武漢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儲存晶片生產基地;推進高端面板生產線建設,打造全國最大的中小尺寸顯示面板生產基地;加快創建武漢中國軟體名城,扶持市州特色軟體園區發展。壯大發展新興信息消費產業,加快智慧型手機等各類智慧型終端研發及產業化,推進湖北國家數字家庭套用示範產業基地創建;加快北斗衛星導航套用產業鏈整體推動,將武漢建成北斗晶片及智慧型終端產品的高端製造基地,打造千億元北斗產業集群。
3發展電子商務
積極推進創建電子商務示範城市、示範基地和示範企業,逐步形成以武漢為龍頭,以襄陽、宜昌、鄂州等重點城市為區域支點,輻射中部乃至全國的電商中心。發展一批具有湖北產業特色的行業電子商務平台,重點在裝備製造、鋼鐵、食品、紡織、建材、醫藥產業,支持產值過百億企業建立採購平台,提升重點行業產業鏈協同能力。大力推動電子商務進社區、進農村,積極發展跨境電商和移動電商,鼓勵開展個人對企業(C2B)、線上到線下(O2O)等多種模式的電子商務。深入實施“電商換市”計畫,引進國內外知名電子商務企業落戶湖北。推動物流信息化發展,建設中部智慧型物流中心,壯大物流信息服務業。
4發展“網際網路+”新業態
推動網際網路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大力發展眾需、眾包、眾設等眾創空間,加大對創業孵化器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基礎條件,完善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集聚創業創新資源,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各類中小型專業化網際網路平台企業,打造網際網路產業生態圈,豐富最佳化“網際網路+”生態環境。鼓勵我省網際網路企業開展全國性套用服務,培育協同製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務、高效物流、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新業態、新模式。
(六)強化網路安全保障
按照網路安全和信息化“一體兩翼、驅動雙輪”的總體要求,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安全防護體系。
1完善網路安全管理制度
落實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完善我省信息安全管理、防護等方面的制度規範和應急處置預案。建立完善智慧型化的信息安全防護體系、監控體系、信任體系和應急體系。加快建立物聯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大數據安全套用標準,完善大數據安全評估體系,加強對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的保護力度。
2加強要害信息設施安全防護
完善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電子認證等網路基礎套用平台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加大電力、能源、水利、交通、冶金、石化等重要領域工控設備和政務、銀行、證券、通信等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投入,確保要害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穩步推進電子政務、重要信息系統軟硬體裝備的安全可靠替代。
3發展信息安全技術和產業
加快技術攻關和產業發展,制定信息技術、網路安全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大網路與信息安全技術研發力度,加強對雲計算等領域的信息安全技術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加強自主可控安全產品推廣套用。積極培育信息安全自主品牌和骨幹企業,建設網路安全產業基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跨地區、跨部門的一體化合作協調機制,成立省長任組長的智慧湖北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經信委。加強智慧湖北的統籌推進和頂層設計,建立推進工作機制,加強工作考核,將智慧湖北建設納入省政府重點督辦工作。成立智慧湖北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提升科學決策水平。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負責相關領域任務的細化和落實。各市州要按照省統一部署和要求,科學、有序、務實推進。
(二)加大政策扶持
各地區、各部門要結合自身實際,建立信息化持續投入保障機制。創新信息化項目投資收益機制,在信息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項目引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通過投資補助、基金注資、擔保補貼、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增強吸引社會資本能力。省市產業引導基金要把信息化領域建設作為重點,加大投入。支持重點項目開展股權和債權融資,形成風險投資與商業信貸、股票與債券、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相互補充的投融資體系。加大對信息服務企業的政策扶持,將信息服務企業納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適用範圍,將信息服務企業寬頻支出納入“營改增”抵扣範圍。
(三)強化推廣套用
圍繞信息基礎設施、社會管理和民生服務,完善法律政策體系,加快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套用,建立多層次套用試點示範推廣體系。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加大政府機關、國有企業在電子政務、民生服務和兩化融合等領域對信息服務的採購力度。定期舉辦優秀成果展示會和經驗交流會,宣傳推廣光纖入戶、幸福新農村、智慧社區等成效顯著的示範項目。加大標準規範的推廣套用和宣貫力度,提升標準實施效果。完善政務信息公開制度,加大信息資源開發力度,提升信息開發對套用發展的支撐能力。
(四)加強創新驅動
創新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光纖入戶改造、公共場所WiFi服務等建設和運營。創新電子政務項目建設模式,鼓勵設備租賃和購買服務模式。創新信息技術套用服務模式,加強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新技術的綜合套用,拓展套用範圍,深化業務套用。創新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機制,制定信息資源使用分級認證授權制度。強化人才支撐,建立培訓基地,完善創新性和實用性人才培訓、考核、選拔和激勵制度,創新對信息服務企業引進領軍人才的激勵辦法。
2015年8月9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