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梣

湖北梣

湖北梣(學名:Fraxinus hubeiensisS.Z.Qu, C.B.Shang & P.L.Su)是木犀科梣屬的植物,落葉大喬木,高達19米,胸徑達1.5米;樹皮深灰色,老時縱裂。小枝挺直,被細絨毛或無毛。羽狀複葉長7-15厘米;葉柄長3厘米,基部不增厚;小葉柄長3-4毫米,被細柔毛。花雜性,密集簇生於去年生枝上,呈甚短的聚傘圓錐花序,長約1.5厘米。翅果匙形,長4-5厘米,寬5-8毫米,中上部最寬,先端急尖。花期2-3月,果期9月。

分布於中國湖北京山等地。為中國特有種。生長於海拔6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

該種樹幹挺直,材質優良,單株材積可達10餘立方米,是很好的材用樹種。樹姿清雅、樹形優美、小葉秀麗、觀賞價值高;萌芽力強、耐修剪;材質優良。既是珍貴的用材樹種,又是優美的園林綠化樹種,還是極佳的盆景、根雕素材,被譽為“活化石”或“盆景之王”。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選苗,移植,撫育,保護級別,物種現狀,瀕危原因,保護措施,

植物學史

1975年,原湖北農學院(現屬長江大學)蘇丕林教授首次在湖北京山虎爪山林場鯉魚壋發現對節白蠟;同年,在鐘祥市大口林場烏龍台採集到模式標本;1979年,該物種被正式命名為“對節白蠟”發表。

形態特徵

落葉大喬木,高達19米,胸徑達1.5米;樹皮深灰色,老時縱裂;營養枝常呈棘刺狀。小枝挺直,被細絨毛或無毛。羽狀複葉長7-15厘米;葉柄長3厘米,基部不增厚;葉軸具狹翅,小葉著生處有關節,至少在節上被短柔毛;小葉7-9(-11)枚,革質,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7-5厘米,寬0.6-1.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葉緣具銳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沿中脈基部被短柔毛,側脈6-7對;小葉柄長3-4毫米,被細柔毛。
花雜性,密集簇生於去年生枝上,呈甚短的聚傘圓錐花序,長約1.5厘米;兩性花花萼鐘狀,雄蕊2,花葯長1.5-2毫米,花絲較長,長5.5-6毫米,雌蕊具長花柱,柱頭2裂。翅果匙形,長4-5厘米,寬5-8毫米,中上部最寬,先端急尖。花期2-3月,果期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6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分布區京山、鐘祥的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南北氣候的過渡區域。該區地形條件複雜,北部海拔1056米的大洪山形成一道自然的綠色屏障,而向南地形逐漸降低。自然分布區內,地質構造極其複雜,土壤母質繁多,常見的有頁岩、砂岩、石灰岩和燧石岩;該種主要生長在河溝兩岸、兩山夾谷、山腳台地以及山腹土層深厚、肥沃、濕潤的地方,而丘陵地帶、平原四旁(路旁、村旁、宅旁、水旁)其分布較為集中。在土壤乾燥、甚至岩石裸露的地方也有少量分布,但長勢不佳。湖北梣是一種嗜鈣性植物,與其伴生植物多為嗜鈣和適應性較強的植物,這些物種一起形成了當地特有的群落和林型。

分布範圍

產於湖北。中國特有種。模式標本采自湖北京山
為中國發現之新品種。主產湖北省大洪山余脈京山市鐘祥市交匯處,以京山市為主,鐘祥有少量,海拔130-500米處。
湖北梣湖北梣

主要價值

經濟:湖北梣樹幹挺直,材質優良,單株材積可達10餘立方米,是很好的材用樹種。
觀賞:湖北梣夏秋葉色蒼翠、枝葉茂密、樹形優美、耐修剪,冬季落葉後根乾蒼勁、曲乾虬枝,是理想的園林綠化樹種。
研究:湖北梣野生資源在中國湖北的出現,暗示了中亞、東北非跟中國的白蠟屬植物在物種起源與演化方面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對開展植物區系和譜系地理學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栽培技術

選苗

苗木質量是保證移植成活率和後期植物健康生長的基礎,該次移植的湖北梣選擇的是已經成型的具有觀賞性,樹冠豐滿,植株健壯,生長量正常,無嚴重病蟲害,立地條件適宜掘苗、吊裝和運輸的苗木;選定需要進行移植的樹木後,在樹幹南側做出明顯標記,標明樹冠的朝陽面,以便栽植時參考。

移植

此次移植苗木全部採用帶土球移植,於立春後至清明前採挖起苗。為了挖掘方便,起苗前1-3天適當澆水使泥土鬆軟,以便於多帶宿土,少傷根系。苗木栽植前進行適當的修剪,剪口平滑,儘量縮小截面。土球的大小按樹木胸徑的10倍左右確定。
栽植前按照要求定好位置,沿四周垂直向下挖穴,其深度要比土球高度深10-20 厘米。穴挖好後,在樹穴底部回填適當的腐殖土和河沙,中間稍隆起。栽植時,看準樹木位置和朝向,使樹木一次直立穴中心。湖北梣樹木栽植深度應以其根頸位置與種植地表面高程相一致或略高為宜。在移栽之前要觀察樹木的根頸部位是否在土球上表面,若不在則說明原種植地埋土過深,應格外小心查找其表層主根的所在位置,並以此確定種植深度,即由根頸部位測得土球高度,或從主根所在位置測得土球厚度再加3-5厘米得到埋深數據。種植深度一定要確保根頸位置與種植地高程相對一致,以避免由於種植過深前期出現地溫低生根緩慢、澆水稍過又易引發爛根,後期出現根系吸氧向上生長,根系隨樹木生長越長越淺、長勢頹廢。樹木放穩後,用支柱將樹身支穩,再填土。種植時的回填土,為種植土加腐殖土(充分腐熟有機肥、草炭等)混合使用,配製接近原土壤性質的土,混合均勻。分層填土,分層夯實,注意保護土球。最後在穴口的外邊緣用細土培築一道高30厘米左右的樹堰,拍實。

撫育

支撐:新栽種的湖北梣,在栽植後設立三角形支撐架固定,支撐點要選在大於樹木總高度的1/3處,支撐桿與地面夾角儘量接近45°,不可大於60°,支撐點用無紡布等軟材料保護,以防傷皮,以起到穩定樹幹,抗風搖動,促進移栽湖北梣儘快形成根系,保成活,迅速恢復樹勢。
水份:定植後應馬上澆第一次水,第一次灌水量不太大,起到壓實土壤的作用。新移栽湖北梣大樹,因根系損傷而使吸水能力減弱,對土壤保持濕潤即可,水量過大,不利於根系的生根,還會影響到土壤的透氣性,不利根系的呼吸,嚴重的還會發生漚根現象。栽後2-3天內澆第2次水,適當加大水量。一周內澆第3次水,澆透水,每次澆水後應培土封堰,防止漏水。對樹冠進行適當的噴水,以減少水分散失,保持樹體水分平衡。喜水、喜光,為保證其成活和生長旺盛,在保證地下部分水分充足的前提下,儘量減少地上部分水分的散失。澆水以灌根為主。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在雨季則不澆或少澆;在高溫時期,宜早,晚澆水,切忌中午澆水。澆水應見乾見濕,做到不乾不澆,乾就澆透。雨季雨水較多時,及時做樹池排水措施。
北京園博園的湖北梣主要栽植在永定塔及古民居景區,種植周邊為園路和廣場等硬質鋪裝,這種硬質鋪裝的強地面輻射與日照輻射疊加,極易使新植樹木發生樹幹甚至大枝灼傷,從而影響樹木存活。為防止湖北梣灼傷,在樹體主幹密纏兩層草繩,對樹體進行必要的保護。
此次移植的湖北梣全是成型的苗木,需要控制肥水防止瘋長亂型。於早春、晚秋結合鬆土、除草,採用穴施的方式,施用有機肥料各一次。在生長旺季,經常澆水容易造成土壤板結,每隔7天要鬆土,疏鬆土壤,保證土壤的透氣性,結合鬆土,可施薄肥,補充樹體生長和樹勢恢復所需養分。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7年 ver 3.1——瀕危(EN)。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瀕危。1990年被正式定為中國第二批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物種現狀

僅在湖北鐘祥市與京山市交界的大洪山余脈及鄰近區域發現有對節白蠟的野生資源分布,分布範圍極其狹窄,且該區域遠離白蠟屬小花亞組其他種的自然分布區域。

瀕危原因

  • 內在因素
從繁育生物學特徵來看,湖北梣主要以種子進行繁殖,其果實為翅果,種子有深休眠習性,翅果在常規的播種條件下,要經過一年之久才可發芽;另一方面,湖北梣結實量有大小年之分,而在花期災害性天氣對其影響較大,制約其結實量和影響種子的質量,阻礙對節白蠟的有性繁殖。此外,湖北梣的根系較淺,生長速度中等,種間競爭力不強,凡是在湖北梣生長的地方,一旦有生長速度較快的殼斗科櫟屬植物侵入,對節白蠟便生長不良;且在櫟屬植物生長繁茂的地方不再有對節白蠟出現。
在湖北梣自然分布區內,其林型、群落類型和群叢時刻進行著演替變化,種內和種間競爭劇烈,加上人畜的肆意破壞,使瀕危物種遭受更嚴峻的挑戰。即使湖北梣在一些立地環境條件優越、母樹分布合理的自然群落,種子出苗率很高的情況下,幼樹難以成林,正是這些條件所致。種子的深休眠習性和幼苗難以成林影響其自然種群的更新,致使野生植株越來越少,瀕臨滅絕。
  • 外部因素
由於重利用輕保護,亂砍濫伐成風,尤其是為製造樹樁盆景、碳薪材,導致湖北梣的野生資源遭到過度掠奪式的採挖,破壞嚴重。當地人只砍不育、過度開發,致使湖北梣野生資源日趨下降,遭到嚴重破壞。

保護措施

從湖北梣種質資源分布現狀來看,人為破壞是其瀕危的主要外部因素;而內在因素則是其種子休眠和幼樹成林困難等。因此,保護湖北梣野生種群和種質資源的主要途徑是:減少人為因素的破壞、提高有性繁殖的效率和保證幼苗的生長。因此,保護湖北梣資源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 法律法規的建立及宣傳:為給保護瀕危植物湖北梣提供法律基礎,應制定切實有效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條例。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和相關人員,形成完善的野生瀕危物種保護管理體系。對湖北梣野生資源採取就地保護原則,建立自然保護區:包括森林公園和風景名勝區等。雖然有相關法律法規,但人們對湖北梣的重要性仍缺乏認識。因此,應加強宣傳教育,讓人們了解湖北梣保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過各種途徑提高人們的保護意識,防止湖北梣資源遭到進一步的破壞。
  2. 對節白蠟保護的科學研究:通過研究湖北梣野生群落的種群格局、空間分布規律、天然更新狀況、物種多樣性等,分析湖北梣的瀕危機制,提出有效的保護對策。還要結合群體遺傳學、生殖生物學、保育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多種理論與方法,對已遭到破壞的湖北梣居群採取人工方法恢復群體物種多樣性。
  3. 人工繁育:為保護湖北梣這一瀕危物種,既不破壞野生資源,又要滿足市場對庭院美化、園林綠化等需求,人工快速繁育顯得極其重要。由於湖北梣種子深休眠的習性影響其繁殖效率,為提高種子繁殖效率,對研究影響種子休眠機制的因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無性繁殖在植物上也廣泛套用,對湖北梣大田扦插繁殖技術進行研究,1年生枝條大田扦插宜在夏季進行,選擇沙壤土做基質,能取得較高成活率。對湖北梣愈傷組織進行誘導研究,認為該種可以採用此法快速獲得大量植株。在此研究基礎上,應進一步開展其生殖生物學相關方面的研究,為天然種群的恢復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