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成貴,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兼任湖北省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著有《中共黨史論談》、《中國工人運動史》第3卷等。
基本介紹
圖書簡介,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簡介
出版社: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7月1日)
平裝: 40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尺寸: 20.4 x 14.4 x 2 cm
重量: 458 g
作者簡介
徐凱希,江蘇省宜興市人,1953年3月生,1982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為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文史所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北省歷史學會秘書長。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湖北地方史。
內容簡介
《湖北新民主革命史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卷》主要內容: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湖北新民主革命史,在全國新民主革命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董必武、鄧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湖北這塊熱土上工作過、戰鬥過,給湖北人民的革命鬥爭以極大的鼓舞。
目錄
第一章 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與土地革命的興起
一 國民革命失敗後的湖北政局
二 八七會議的召開與中共湖北省委的貫徹
三 以鄂南為中心的秋收暴動
四 黃麻暴動
五 指導方針從暴動到割據的初步轉變
第二章 中心城市革命運動的復興
一 武漢工人運動的復興
二 兩次武漢暴動的運籌
三 中共湖北省委工作中心的調整
第三章 工農紅軍的創建與農村根據地的開闢
一 紅一軍的建立與鄂豫皖蘇區的形成
二 紅二軍團的組建與湘鄂西蘇區的形成
三 紅三軍團的組建與鄂東南蘇區的形成
四 鄂北地方紅軍的建立與鄂豫邊根據地的形成
第四章 革命鬥爭的曲折發展與紅軍的反“圍剿”鬥爭
一 “左”傾冒險主義錯誤與武漢暴動
二 鄂豫皖蘇區的反“圍剿”鬥爭與紅四方面軍的誕生
三 湘鄂西蘇區的反“圍剿”鬥爭
四 鄂東南蘇區的反“圍剿”鬥爭
五 鄂豫邊根據地的反“圍剿”鬥爭
第五章 蘇維埃政權下的社會變遷
一 土地革命
二 經濟建設
三 政治建設
四 軍事建設
五 文教衛生建設
六 社會生活
第六章 “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的貫徹與蘇區革命鬥爭的嚴重受挫
一 “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鄂豫皖蘇區的貫徹與紅四方面軍主力西征
二 “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湘鄂西蘇區的貫徹與反“圍剿”鬥爭
三 “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的影響與鄂東南蘇區的反“圍剿”鬥爭
四 “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的影響與鄂豫邊蘇區的反“圍剿”鬥爭
第七章 主力紅軍長征與三年游擊戰爭的堅持
一 重建主力紅軍堅守鄂豫皖根據地
二 紅二十五軍長征與鄂豫陝根據地的開闢
三 湘鄂邊轉戰與湘鄂川黔根據地的創建
四 紅二十八軍堅持大別山區游擊戰爭
五 紅十六師堅持幕阜山區游擊戰爭
第八章 抗日救亡運動的初步展開
一 一二九運動在武漢的發生
二 抗日救亡運動的繼續發展
三 國民政府在湖北的抗戰準備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部分內容
箭廠河會議後,組成紅一軍軍部。許繼慎為紅一軍軍長,曹大駿為政治委員,徐向前為副軍長,熊受喧為政治部主任。軍部設政治部、參謀處、軍需處、軍械局、軍醫院。同時組成紅一軍前敵委員會,成員包括軍長、副軍長、政治委員、各師師長及士兵代表兩人。紅一軍下轄3個師和1個獨立旅。其中紅一師由原紅三十一師改編,師長徐向前(兼),政治委員戴克敏(後為李榮桂),參謀長劉英,下轄5個大隊,共800餘人。
此時,紅三十二師、三十三師尚在皖西活動,紅一軍前委為完成對全軍的改編,執行中央集中紅軍向外發展的方針,由許繼慎、曹大駿率軍部前往商南和皖西。4月中旬,在南溪召開紅三十二師幹部會議,將紅三十二師改編為紅二師,師長漆德瑋,政治委員王培吾,參謀長漆海峰,下轄4個團,共600餘人。5月下旬,軍部到達皖西,由前委召開六安中心縣委及紅二師、紅三十三師領導幹部聯席會議,傳達中央關於建立鄂豫皖邊特委和紅一軍的決定,宣布紅二師一部和紅三十三師合編為紅三師。師長周維炯,政治委員姜鏡堂,副師長肖方,下轄兩個團,共300餘人。另由原紅三十二師一部及豫東遊擊隊合編為紅一軍獨立旅,共300餘人。
至此,鄂豫皖邊界紅軍完成統一改編,全軍共2100餘人。三支地方紅軍的整編和紅一軍的組建,為提高部隊戰鬥力,實現從游擊戰到運動戰的過渡創造了條件,鄂豫皖邊區紅軍從此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6月下旬,鄂豫皖邊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光山縣王家灣召開。到會的有來自鄂東北、豫東南、皖西蘇維埃的代表和平漢鐵路工人代表共200餘人。會議討論了政治報告、擴大紅軍和赤衛隊,以及土地革命等議題,通過了相應的決議。大會經過民主選舉,產生了鄂豫皖邊區蘇維埃政府,甘元景當選為蘇維埃政府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