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國畫院是經湖北省編制辦公室批准,由湖北省文聯主管並成立的省級專業畫院。畫院辦公大樓位於武漢市武昌區張之洞路243號,樓內設有展覽廳、會議廳、閱覽廳、多功能畫室為一體的多功能設施,多名畫家在此進行創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北國畫院
- 性質:省級專業畫院
- 現任院長:陳迪和
- 畫院精神:傳承,創新,國風,楚韻
- 工作宗旨:出作品,出人才,出精品
- 辦院方針:體制內外、年齡長幼、地域四方
介紹,主要社會評價,名單,
介紹
湖北國畫院院長陳迪和說,我們的辦院理念是要把湖北國畫院打造成學術性的團體,立足傳統,發展創新,弘揚國風楚韻,培養組建一支有影響的優秀畫家隊伍。
湖北國畫院推行“體制內外並存、年齡長幼並存、地域四方並存”的方針,主要宗旨是出作品、出人才、出精品,是湖北省眾多有實力、有理想、有追求的畫家獲得共同切磋、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有效平台,同時畫院還兼顧對湖北省業餘美術愛好者進行培訓的職能。畫院現有畫家50名,多位畫家的作品數次在國內外各種大展、大賽中獲得較高榮譽,是湖北省美術事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主要社會評價
以傳承創新為本 為國風楚韻放歌
文/賈德江
湖北國畫院成立於2012年10月,是由湖北省文聯主管的省級專業畫院。政府開設畫院,是當代中國藝術體制中的一大特點。回望歷史,當代畫院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中國文化傳統的源遠流長和持續不斷,尤其離不開新中國建立之初敬愛的周總理為提倡中國繪畫的傳承而興辦畫院的遠見卓識。湖北國畫院的成立,更是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大力發展文化事業的號召下,實現以傳統文化為根基的中國美術現代轉型的有力舉措,旨在搭建一個研究、創作、推動中國畫發展的平台,用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作品占領藝術高地,為飛速發展的社會主義服務,為廣大人民民眾服務。
湖北國畫院在成立之始,即已發揚光大中國畫傳統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並引導精神文化健康發展為己任,以改革開放的襟懷吸取古代畫院和新中國畫院的經驗加以發展,並在集思廣益中逐漸完善辦院的基本思路。這基本思路據我了解大致包括如下數點:
一是面對經濟全球化條件下西方文化借經濟實力向開發中國家滲透的情勢,堅定不移地貫徹“傳承”方向和“創新”方針,旗幟鮮明地弘揚民族文化,以出作品、出人才為宗旨,深入發掘、研究、繼承優良傳統與努力探索、創新相結合,以實現創作上時代性、民族性與個性的統一為追求。
二是針對市場經濟大潮席捲神州繪畫作為特殊商品開始流通的情況,以清醒的頭腦保持精神產品的質量與品位。提倡“國風”,極力打造代表國家形象的精品,弘揚“楚韻”,狠抓具有地域特色的力作。提倡淡泊名利,力戒浮躁時風,堅持深研傳統,立足貼近生活,認真寫生,廣泛採風,以踏實深入的作風直溯藝術的源頭活水。
三是本著“抓人才、促精品”的原則,迅速建立一支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為中國畫的繁榮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由此,畫院對省內外分散的畫家進行了整合,實行了體制內與體制外並存的用人制度,不受年齡的限制,不受地域的限制,儘可能地把那些卓有成就的畫家團結在畫院周圍,擺脫“文人相輕”的舊習,培植“文人相親”的美德; 既充分發揮個人的創作自由,又重視砥礪切磋,共同奮進。
四是順應開放搞活的形勢,開門辦院,採取“請進來”或“走出去”的方式,加強省內外交流,推進創作,同時積極開展海外交流,弘揚中華文化。把研究傳統與探討創新結合起來,把團結畫家與提高畫家結合起來,把繁榮創作與培養新人結合起來,把師造化與師古人結合起來,把寫生與臨摹結合起來,把寫意的精神與寫實的因素結合起來,把個人探索與集體探求結合起來,極大地推進中國畫在傳統基礎上的復興。目前,湖北國畫院已擁有一支精銳有力的人才隊伍,不斷推出有影響力的精品,已成為弘揚民族繪畫、中興楚文化傳統、銳意推陳出新的中堅力量,顯示了朝氣蓬勃、潛力無限的發展態勢。
這次畫院舉辦的作品展是建院以來的第一次畫展,匯聚了畫院老中青三代畫家的200多件作品。這是一次整體亮相,也是一次交流; 是一次總結,也是一次檢閱; 是為了研究,也是為了促進。從院展作品中可以看出,陸續進入畫院的新銳,在努力變法圖新中多已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諸如陳迪和開創了獨領風騷的“方筆山水”,闊筆縱橫、精深逸宕; 李乃蔚以唯美的工筆女性人物享譽畫壇,素樸典雅、精嚴要妙; 鄧朝金突破了傳統山水舊有程式,格高氣正、宏博清超; 張健在出新道路上邁開穩健的步履,崢嶸奇崛、雄強渾樸; 梁岩以水墨肖像獨占鰲頭,筆蒼墨潤、形神畢現;塗同源融南北山水於一體,繁茂蔥蘢、渾厚華滋; 呂紹福追求清逸淡遠一格,撲朔迷離、風神自顯; 胡學武集諸家之法於一身,豐厚潤澤、真力瀰漫; 黃少牧取新安畫派之長,寫山真骨、蒼雄深秀;葉利平以枯筆焦墨取勝,真情內蘊、吞吐大荒; 譚崇正以實驗性水墨糅進現代人的生存狀態,猶如心泉自然流淌,淋漓恣肆、水墨交響; 王振傑廣蓄千山英華,飽納萬壑靈氣,積健為雄、樸拙沉厚; 鄭瑰璽以大景花鳥名世,筆精墨妙、生機勃勃; 李洋則子承父業,著力於女性人物的細膩刻畫,清新雅麗、楚楚動人……可稱眾美並陳,各擅勝場。他們的作品,雖然描繪對象不同,表現手法有別,風格迥異,但從總體來看,卻顯示出某些引人注目的共同特色。這一共同特色就是集藝術性、學術性、探索性於一體,以嶄新的面貌和超強的創作實力而彰顯“楚文化”魅力。
自古以來,楚文化即秉天地之靈和,人文之薈萃,鐘靈毓秀,奇絕一方,但隨後便融會了秦晉文化的雄強、中原文化的拙厚、吳越文化的秀麗、巴蜀文化的浪漫,創造出代表時代最高點的楚文化。湖北國畫院的畫家們大多能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地發揚了這一傳統,有體有用地整合各種資源,大多以傳統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和筆墨語言為基礎,在向縱深開發的同時,輔之以水墨寫實的造型功力,補充以西方現代藝術處理形色與平面的手段,改變了一味追求西式寫實或西式抽象的囫圇吞棗,又巧妙地融合西畫之長,因而在個性發揮時,具有了時代氣息和民族特點。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次院展是當代中國畫領域一次高水平的實力展示,它將為湖北國畫院帶來非同尋常的影響。
不可否認,湖北國畫院是湖北省推行文化體制改革而創辦的一個新型畫院,在當代社會中的處境是挑戰與機遇並存。它的機遇存在於我們對其文化位置和性質的深刻理解之中,存在於國家文化戰略的推廣之中。年輕的湖北國畫院的首屆作品展已向我們展示了它的活力及大為拓展的眼界,正以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烈的創造意識經由立足本源、回歸傳統、感悟生活、超越自然、創立品牌、突出地方特色而大步穩健地走向藝術的現代化里程。毫無疑問, 這一團隊對於湖北建立當代美術強省的形象,弘揚和光大具有民族氣派的楚文化審美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意義深遠。它標誌著湖北省中國畫創作和研究進入了一個專業化發展的新階段。
2013年3月8日於北京
美術專家:“荊楚畫派”在中國畫壇異軍突起
湖北國畫院首屆作品展在湖北省美術館隆重開幕,獲得多位全國著名美術理論家的充分肯定和較高評價。專家表示“荊楚畫派”有望填補中國畫中“楚韻”的缺憾,成為中國畫壇的“新秀”。
在湖北國畫院首屆作品展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國畫學會副會長孫克表示,近年來湖北國畫界的力量逐漸強大,擁有一批沉潛的、有藝術信念的畫家。隨著國畫逐漸走上主流的道路,作為楚文化發祥地,湖北畫家有望彌補長安畫派、浙派、金陵畫派等畫派中的歷史縫隙,在全國打響“荊楚畫派”品牌。
湖北國畫院於2012年10月成立,這所年輕的畫院秉承“文人相親”的理念,現已聚集了全省60多位優秀國畫家。該院的首屆作品展共展出50位畫院畫家的187件作品,是湖北傳統筆墨畫風的一次集中展示。
這些作品個人風格鮮明,地域特色突出,包括大氣磅礴的方筆山水,清逸淡遠的淡墨山水,生機勃勃的大景花鳥和清新雅麗的工筆人物等,大多為畫家們新近創作而成,受到許多參觀者的喜愛和好評。
“湖北人有一種熱烈的追求崇高理想,不惜犧牲,雖九死猶未悔的浪漫主義精神,這應該是最寶貴的,也是楚韻的核心。”著名美術理論家王鏞說,楚文化精神是“愛國情懷、民生關切、鐵血意志、浪漫色彩”的集中體現。
他建議,傳承“荊楚畫派”既要傳承中國畫傳統筆墨技法和寫意精神,也要傳承楚文化的傳統精神。湖北畫派應從屈騷浪漫傳統中汲取精神力量,同時發揮想像力,將浪漫主義色彩更多地滲透到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中。
《美術》雜誌美術評論家尚輝說:看了湖北國畫院這個展覽,刷新了我對湖北美術界的認識,就是它對於傳統的敬重,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構成了一種聯繫。這是我的第一個印象的改變。湖北國畫院能湧現出這么多畫家,我所熟悉的在新時期以來在湖北美術界形成的變革的潮流和今天在展覽中所呈現的畫家是有區別的,某種意義上講湖北美術界的中國畫界也在進行藝術的反思,這種藝術反思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對傳統的重新認知,由這種重新認知中來理解傳統和現代的關係。如果是這樣一個結論的話,我覺得這個畫院的成立和這個展覽的舉辦就不僅僅是我們湖北的問題,可能更多的隱喻了整箇中國美術界。
湖北國畫院院長陳迪和說,湖北國畫院立足傳統,發展創新,始終把“楚韻”作為湖北省中國畫藝術發展的立足之本,力爭用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國風楚韻”占領藝術高地。
大型國畫《遺愛十二景》在黃岡博物館展出
大型國畫長卷《遺愛十二景》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打造遺愛湖公園文化元素重要工程之一,為“湖北畫家畫湖北”大型中國畫採風創作活動開篇之作,由湖北國畫院26位畫家歷時9個多月集體創作完成。
該畫卷採用中國傳統青綠園林山水畫表現手法,由十二段連綴而成,每段以“遺愛湖公園”一景為中心。十二段表現了12個各具特色的景點,獨立成章,合為長卷。全長66米,縱1.2米,氣勢恢弘,場景壯觀,以藝術的方法再現了遺愛湖秀美的自然風景。
名單
劉成春、塗同源、胡學武、曹曉凌、安忠、劉革法、段文秀、謝順華、倪利華、馬建平、鄧鐵柱、劉沉香、李新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