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側褶蛙,簡稱湖蛙。蛙科(Ranidae,即赤蛙科)大型水棲蛙,學名Rana ridibunda,外貌和習性與其近緣種水塘蛙(R. lessonae)和食用蛙(R. esculenta)近似。在歐洲通稱為池蛙。湖蛙棲於歐洲和西亞的沼澤地、河岸和湖邊。體長約9~13公分,體色為褐色或綠色,背部有或無不規則的黑斑。白天上陸活動,常曬太陽,很少遠離水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湖側褶蛙
- 拉丁學名:Pelophylax ridibunda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兩棲綱
- 亞綱:滑體亞綱
- 目:無尾目
- 亞目:新蛙亞目
- 科:蛙科
- 屬:側褶蛙屬
- 種:湖側褶蛙
簡介,形態特徵,生存分布,
簡介
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58毫米,雌蛙60毫米左右。眼間距小於上眼瞼寬,鼓膜大而明顯。背側褶寬厚,最寬處略窄於上眼瞼寬,背部滿布小圓疣。指、趾末端較尖,後肢長短適中,脛跗關節前達眼與鼻孔之間,第四趾兩側之蹼超過遠端關節下瘤,有內外2跗褶,內蹠突小,略突出無刃狀。背面綠色或橄欖綠色,有深棕色大斑,沿脊線兩側略對稱排列,後肢具橫紋。雄性第一指背面婚墊灰色;有1對頸側外聲囊;有雄性線。卵徑2毫米,動物極黑色。蝌蚪全長65毫米左右;唇齒式為Ⅰ:1—1/Ⅱ:1—1;下唇乳突1排。尾部深色小斑點密集,尾末端尖。
生存分布
生活于海拔700米左右的沼澤地、河灘以及農田、草地等靜水環境內,棲息環境植被繁茂。5月上旬是繁殖盛期,產卵多在雨後上午8~11時,雌蛙產卵500~3000粒;蝌蚪在稻田及靜水塘內生長。分布於新疆(霍城、新源、伊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