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吟

《湖上吟》是宋代詩人章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湖上吟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全宋詩》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章甫
作品原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誰家短笛吹楊柳,何處扁舟唱采菱。
湖水欲平風作惡,秋雲太薄雨無憑。
近人白鷺麾方去,隔岸青山喚不譍。
好景滿前難著語,夜歸茅屋望疏燈。

作品賞析

這是一篇秋日游湖之作,記敘了詩人湖上見聞,景美情真。
首聯以問句開篇,發端即擒人思緒。是誰家的短笛在吹奏《折楊柳》?又是哪裡的船上唱起了《采菱曲》?詩人剛剛乘船游湖,就被這悠揚的笛聲和美妙的歌聲打動了,只可惜放眼望去卻未見吹笛、唱歌之人,暗示湖面之遼闊。詩人此處設聲,既為撩人思緒,又給靜景配上動聽的聲音,賦予這湖光山色以靈動的氣息,
頷聯以廣鏡照闊景。詩人首先放眼湖面,“湖水欲平風作惡”,以擬人之筆描摹風吹水動的景象。只見湖水在“惡風”的翻轉下掀起層層綠波,浩浩蕩蕩延伸開去。詩人的目光隨湖水蕩漾而至水天相接之處,繼而轉向高空。“秋雲”,交代了作者游湖的時節。而秋天正以天高雲淡為常見之景,“雲太薄”,故而“雨無憑”。“無憑”,即沒有根據,此指沒有下雨的根據。湖水浩蕩,加之天高雲闊,一片遼闊之景躍然紙上。
頸聯著筆細處,描摹眼前之景。白鷺近人,揮之方去,巧寫白鷺飛向詩人又迅捷而去的英姿。青山隔岸而立,喚之不應,任憑人、鳥之聲湮沒於寂靜山巒之中。詩人此聯多用映襯之法,以飛鳥之動映襯高山之靜,以青山映襯白羽,繪就了一捲動靜相宜、青白相諧的優美畫圖。這幅美景也深深地印在了詩人的腦海里,久久難以磨滅。
尾聯作總結之語,抒發詩人感慨。“好景” ,是對前文所寫之景的總括,一個“好”字將詩人游湖所見的美景統攬於筆下。而這景究竟好到了什麼程度呢?詩人含蓄地給出了答案:這滿眼美景已經好到了“難著語”的地步。“難著語”,謂無法用語言形容,可見詩人對眼前湖光山色的欣賞之情。帶著滿目美景和喜悅的心情,詩人回到了自己的茅草屋。“夜歸”,說明詩人很晚才結束此次游湖之行,其盡興不言而喻。詩人興盡而歸,雖已人夜卻了無睡意,游湖所見始終徘徊於詩人眼前,使其只能起坐“望疏燈”,在搖曳的燈影中重溫那片湖光山色。
全詩繪景聲情並茂,景中含情。詩人居茅屋,伴孤燈,表明其生活簡逸,不與濁世同污。其寫白鷺、青山,寫秋雲、平湖,均隱含了對逍遙隱逸之境的嚮往之情,細品之,餘味無窮。(王婧)

作者簡介

章甫(1045—1106),北宋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徙居平汀府(治今江蘇蘇州),字端叔。熙寧二年(1070)進士,調臨川縣尉。歷任知山陰縣、通判宿州、等職。徽宗即位,擢知處州。親附宰相曾布,力主調和新舊黨爭,請廢元裕黨禁。曾布罷相,遂坐降一官,出知泰州。尋罷官,退居平江府。未幾,得提舉舒州靈仙觀以終。著有《孟子解義》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