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融法師

棲霞寺開山祖渾融法師小傳

黃夏年

桂林最美的地方是棲霞山,棲霞山最美的地方是七星岩,七星岩下面有一個棲霞寺。明代桂林名人張大復的《棲霞寺》贊曰:“名山藏古寺,幽閣繞藤蘿。修竹留雲住,長松聽鳥歌。梵聲霞里出,清磬月中和。一榻琴書冷,驚聞秋已過。”

棲霞寺開山祖渾融法師小傳
黃夏年
桂林最美的地方是棲霞山,棲霞山最美的地方是七星岩,七星岩下面有一個棲霞寺。明代桂林名人張大復的《棲霞寺》贊曰:“名山藏古寺,幽閣繞藤蘿。修竹留雲住,長松聽鳥歌。梵聲霞里出,清磬月中和。一榻琴書冷,驚聞秋已過。”
“棲霞古洞,得僧渾融,始成名寺。”渾融和尚,法名本符。湖廣沅州人,俗姓張氏。父諱楚珩,曾經獲明朝的貢生。崇禎初年,被授予廣西柳州府馬平縣令。渾融隨父至廣西。後來父親升任陝西,不久攜全家回到湖廣。渾融少年知書能文,熟讀列吏。20歲時仗義任俠,為鄉人解急難罹患。明未李白成起義軍攻人北京,明朝亡滅。渾融感嘆正統不繼,又受父母在不遠遊所困,不能以身許志,恢復大明。矣父母終喪後,清軍人關,自念“吾祖父世受恩,今日然無報效,此行與草木腐耳!”心中志願無人可知,只好經常把酒自醉。每逢醉時泣下嘆氣,仗劍四游,落落寡歡。一次,渾融偶過湖南常德,與三乎和尚相見。和尚見他具有慧根,勸他落髮出家,他不願意。再遊歷衡山,在湖東寺向善知識漚和上人傾吐自己心中的苦惱,上人以手西指,說:“因緣有在,夙業未消,好辨前路!”渾融大悟,乃知宿業未消,出家方得消業,於是皈依漚和上人,取法名“本符”。第二天,向漚和上人告辭轉赴廣西。在桂林,渾融住在普明庵。拱粵將軍劉起蛟見渾融有將才,善待於他,向他諮詢機宜,勸他重新蓄髮,佐扶天下大事,渾融認為:“大丈夫不能立身忠孝,犬 耳!顧生也晚,無所成就,雖死無益。”劉起蛟奮然地說:“子休矣!獨不為我謀乎?”渾融回答不出。後來禁不住劉起蛟的反覆勸告,渾融最終同意,卸緇佩劍,參與軍事,所至皆捷,贏有“禿參軍”之號。不久,清軍來攻,衡州失守,渾融覺得“吾終不能附膏火以同燼也。”毅然告別劉起蛟,重新回到了山林。
渾融來到了七星岩下的壽佛庵,壽佛,全州人,父早歿,侍母以孝聞。博通內典,默然有得。出家後遍游名山,有靈異,傳說活了130歲,火煉身如金不壞,號為“壽佛”。渾融見庵中簡陋,池多毒蛇,填池築基,新整殿堂,安奉釋迦,嗣建亭閣、廊廡,植松竹、雜卉,終成名剎。渾融虔心行動,受到桂林城佛教徒的支持,桂令戎罡,在為官前,曾經受到庵內僧眾的照顧,城內的文人名士整日在此聚會,詠詩作畫,彭公禹峰以此地舊有棲霞洞,因題寺額曰“棲霞”,明彭年在《秋日棲霞訪渾公》曰:“花竹清幽漫不刪,一庵分亭一秋山。六時喧寂無塵到,四序明晴有客攀。蓉影美人新遘立,蕉花蠶婦古妝顏。偶然坐對生深慧,最愛山僧禮數間。”後來,渾融因曾為明武臣,被人告發,入獄半年,被戎罡救護,但是寺已半廢,渾融數年一衲一缽,苦行不綴,意志彌堅,皈依日眾,寺亦增修。大辨和尚應定藩孔王(有德)之請人廣西,見到渾融起敬信,對人說:“粵(廣西)山水勝,當有法器托處,其在斯人與?”向渾融贈送偈文。
有人贊曰:“楚人張氏,自號渾融。不死知孝,為僧見忠。……棲霞大意,色色空空。”渾融,是他的自號。向外人他仍自稱“本符”。若向他打聽家世,多不回答。他不持戒,不參禪,不託缽。對人不分貴賤,樂善待之,脾氣秉和。對士大夫好談忠孝大節,日誦矍式(豐+呂)和張同敞的《浩氣吟》,至拍案起舞,遇同輩,則勉以內典(佛典)。凡人有急事,必出面幫助。所受布施,一概無留,悉數資助那些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遇有贈言者,寶之弗失,牢記在心。豁達的心態,使他在90歲時,身體仍然健康,記憶不減,凡與他交遊過的人,都能一一道出,生平不忘。王日曾《贈渾公》云:“駐錫棲霞三十年,遠公長向白雲眠。千尋翠壁花含笑,萬壑秋濤樹帶煙。共說牛車參上乘,誰知龍性得安禪?我過蓮社時相訪,指點空山有洞天。”可知,渾融在棲霞寺住了30年,亦禪亦淨,以念佛為歸旨。康熙甲申年十月十四日丑時渾融和尚圓寂,起塔於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