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高梁橋記

《游高梁橋記》是明代文學家袁宏道,袁中道兩兄弟游高梁橋時寫的兩篇遊記小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游高梁橋記
  • 作者:袁宏道、袁中道
  • 作者籍貫:湖北公安
  • 朝代:明
  • 形式:文言
  • 意境:崇尚自然 借景抒情
  • 出處:《袁宏道集校注》《珂雪齋集》
遊記介紹,袁宏道,原文,譯文,袁中道,原文,譯文,解釋,相關介紹,袁中道,袁宏道,高梁橋,

遊記介紹

袁宏道

原文

高梁橋在西直門外,京師最勝地也。兩水夾堤,垂楊十餘里,流急而清,魚之沉水底者,鱗鬣皆見。精藍棋置,丹樓珠塔,窈窕綠樹中。而西山之在幾席者,朝夕設色以娛遊人。當春盛時,城中士女雲集,縉紳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遊。時柳梢新翠,山色微嵐,水與堤平,絲管夾岸。趺坐古根上,茗飲以為酒,浪紋樹影以為侑,魚鳥之飛沉,人物之往來,以為戲具。堤上遊人,見三人枯坐樹下若痴禪者,皆相視以為笑,而余等亦竊謂彼筵中人,喧囂怒詬,山情水意了不相屬,于樂何有也?少頃,遇同年黃昭質拜客出,呼而下,與之語,步至極樂寺觀梅花而返。

譯文

高梁橋在西直門外,是京城風景最優美的地方。兩條河夾著堤岸,垂楊柳蜿蜒了十餘里,水流又急又清,魚沉到了水底,魚鱗和魚鰭都看得清楚。佛寺星羅棋布,紅樓朱塔,在綠樹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的美麗。而從西山為遊人所設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致早晚都不一樣,仿佛是故意用來娛樂遊人的一樣。當春意正濃時,城裡的達官貴人,只要不是特別的沒空都會來這裡遊覽一番。 三月一號那一天,帶著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遊覽。當時的楊柳剛剛抽芽,山色霧靄冥濛,水與河堤齊平,兩岸音樂聲不斷。盤腿坐在古樹根上,把茶當作酒來品飲,綠樹浪影好似勸人暢飲的音樂和錦帛一般,清清的水讓我產生錯覺,仿佛魚在天上飛,鳥在水裡游一般,人來人往,也好似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遊人看到我們三個人呆坐在古樹上,像傻和尚一樣,紛紛相視而笑。而我們是在笑他們在這裡設下宴席,喧囂怒詬,和這美景絲毫不相襯,也不知樂從何來。過了一會兒,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黃煒,叫他下來,與他交談了一會兒,步行到極樂寺觀賞了梅花,接著就回家了

袁中道

原文

高梁舊有清水一帶,柳色數十里,風日稍和,中郎拉予與王子往游。時街民皆穿溝渠淤泥,委積道上,羸馬不能行,步至門外。
於是三月中矣,楊柳尚未抽條,冰微泮,臨水坐枯柳下小飲。譚鋒甫暢,而飆風自北來,塵埃蔽天,對面不見人,中目塞口,嚼之有聲。凍枝落,古木號,亂石擊。寒氣凜冽,相與御貂帽,著重裘以敵之, 而猶不能堪,乃急歸。已黃昏,狼狽溝渠間,百苦乃得至邸,坐至丙夜,口中含沙尚礫礫。
噫!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雜花爛城野,風和日麗,上春已可郊遊,何京師之苦至此。苟非大不得已,而僕僕於是,吾見其舛也。且夫貴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為官職也。遊客山人所以不得已而至是者,為衣食也。今吾無官職,屢求而不獲,其效亦可睹矣。而家有產業可以餬口,舍水石花鳥之樂,而奔走煙霾沙塵之鄉,予以問予,予不能解矣。然則是游也宜書,書之所以志予之嗜進而無恥,顛倒而無計算也。

譯文

高梁橋原有一條清澄的帶子般的河水,楊柳綿延幾十里,剛好天氣比較晴好和暖。袁宏道拉我和王章甫一道前去遊覽。那時市民都在疏通渠道的淤泥,淤泥堆積在路上,瘦弱的馬無法行走,我們步行來到西直門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