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觀:中國古典繪畫空間本體詮釋》是2011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繼潮。
基本介紹
- 書名:游觀:中國古典繪畫空間本體詮釋
- 作者:劉繼潮
- 頁數:295頁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1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22.6 x 15.2 x 2 cm
- 重量:458 g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8035714, 7108035715
- 條形碼:9787108035714
作者簡介,藝術簡歷,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作者簡介
劉繼潮,安徽省合肥人,1944年生。1967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美術專業,1983年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研修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安徽省美術理論研究會會長,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名譽顧問。曾任安徽大學藝術學院首任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
藝術簡歷
1982年論文《以神寫形試析》發表於《美術》雜誌第7期
1989年中國畫《選擇》入選“全國第七屆美術作品展覽”,獲安徽省美術作品展覽二等獎
1990年主編《盧沉論水墨畫》
1993年《跡》入選“全國首屆中國山水畫展覽”,獲優秀獎
1998年《接受與創造》出版,安徽美術出版社
2000年應德國中國中心邀請,赴漢諾瓦舉辦畫展
2001年應邀赴美國西雅圖,在美國銀行畫廊、西博京畫廊舉辦畫展
2002年應日本文化交流協會邀請,赴日本東京舉辦畫展
2004年論文《建構古典山水畫空間理論的話語體系——釋“以大觀小”的思維智慧》發表於《美術研究》第2期
2005年《劉繼潮畫集》出版,安徽美術出版社
2006年《綿延之維——劉繼潮中國畫展》,紹興博物館舉辦
2007年《綿延之維——劉繼潮中國畫展》,合肥亞明藝術館舉辦
主編安徽省高等學校“十一五”省級規劃教材《中國繪畫欣賞》,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8年劉繼潮文集《筆墨之外》出版,安徽美術出版社
2009年主編《近現代中國畫研究論文選集》,為“經典回顧與現代思考中國畫學術系列活動”系列叢書
內容簡介
《游觀:中國古典繪畫空間本體詮釋》主要探討中國古典繪畫的空間問題。針對現當代美術理論界對沈括“以大觀小”理論闡釋的失誤,作者採用“本體詮釋”的方法與路徑,突破“散點透視”的桎梏,詳盡而深入探討《夢溪筆談》中所闡示的“以大觀小”的真義,從而追溯中國古典繪畫淵源及哲學基礎——《易經》文化傳統思維方式的大智慧,並緊密聯繫歷代繪畫創作經典作品,深入淺出地討論中國古典繪畫獨特的空間觀念與理路,為中、西古典繪畫比較提供新的視角,進而引發思考如何繼承與弘揚寫意繪畫傳統這一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作者主張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中,建構中國古典繪畫自己獨特的空間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
媒體評論
劉繼潮先生的《游觀——中國古典繪畫空間本體詮釋》,是一部具有當代意義,有理論,有創建的中國畫理論專著。本書以傳統繪畫空間理論為衣缽,對沈括“以大觀小”理論進行了創建性論述,並提出了“本體之觀”、“物象之原”、“游觀”、“視覺經驗”、“層次空間”等概念。這些論點著重理論含義與實踐體驗,清晰、準確地把握了傳統繪畫空間文化的源頭,以“易經”之觀,智慧地梳理了傳統繪畫空間的整體結構,並以筆者多年從事中國畫實踐的人文體驗中,著重於理論和實踐,在實踐中把體驗又上升為理論認知,為此,本書最具有理論和實踐為一體的人文價值和學術價值。
——田黎明(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教授、中國畫畫家)
《游觀——中國古典繪畫空間本體詮釋》一書是當下學術界不可多得,具有獨立見解的學術性專著。作者本著重彰中國文化、中國美術獨特價值的理想,以創造性成果為中國學術界爭得一席之地,在歐美學術話語之外,開創出中國學術的領地。作者的創新能力突出,見解獨特,且文采斐然。
——張曉凌(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研究員、美術史論家)
目錄
序一 成中英
序二 邵大箴
一 空間研究的緣起
歷史與現實的冷漠
宗白華的洞見
本土研究的誤區
海外研究的影響
二 “以大觀小”真義
本體詮釋理解
解讀與重建
“觀”與“看”的分野
山水之法與真山之法
三 “山水”空間秘蘊
本體之“觀”
“物象之原
“游觀”的智慧
“山水”創作機制
霍克尼與散點透視
中西對話的平台
四 畫家與古典山水畫
觀念與路徑
“目識心記
想像與表現
筆墨之外
五 古典人物畫與花鳥畫
同理而異跡
“窺探其意思
“觀物之生
六 建構“山水”話語
關鍵字
本體詮釋結構
意象精神
位置的自由經營
七 省視中國畫空間問題
問題與反思
回首美術教育
變革之痛
歷史的無奈與遺憾
八 整體的中國畫論
易理與畫理
筆墨與空間
常識與辨析
九 開放的本體與空間
多元與對話
回歸與重建
本體的開放性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圖版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