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移湖(wandering lake)是指在歷史時期多次發生位移的湖泊。中國新疆的羅布泊是一個典型的游移湖(目前仍有爭議,沒有明確的論斷)。羅布泊是孔雀河與塔里木河的河口湖。兩千多年來,塔里木河下游有三次明顯改道,羅布泊也相應地移動三次,位置變動於北緯39°~40°與40°~41°之間。1952年,新疆尉犁縣修築了大壩,截斷塔里木河的水流,只有孔雀河的河水注入羅布泊,而塔里木河注入台特馬湖(南羅布泊)。這樣,兩個湖的位置相對穩定下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游移湖
- 外文名:wandering lake
- 提出者:斯文·赫定
- 學科:地理科學
釋義,形成原因,爭論,
釋義
游移湖的概念是由瑞典探險家和地理學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並創立了有名的 “游移湖” 理論。 “游移湖”理論的主要內容是:公元330年以前, 塔里木河一直向東奔流, 注入樓蘭南面的老“羅布泊” ,即清代地圖上的羅布淖爾。 塔里木河改道後, 又向東南流入喀拉庫順地區的湖泊。羅布泊猶如塔里木河鐘擺上掛的錘,反覆地南北擺動,一個來回遊移的周期約1500年。羅布泊之所以南北游移,是由於進入湖中的河水挾帶大量泥沙, 沉積在湖盆里, 從而使湖底抬高,導致湖水往較低的地方流動。 一段時期後, 被泥沙抬高的湖底又遭到強風的吹蝕而降低,這時湖水又流到原來的湖盆之中。
形成原因
對於游移湖形成的原因,目前還沒有定論,專家觀點各一,主要有以下三種論斷:
1、游移湖的形成主要是由於地質構造和運動表現不均衡的結果;
2、科學家們認為,除了地殼活動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積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例如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匯聚在羅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長,泥沙越積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覓新道,流向低洼處,形成新湖。而舊湖在炎熱的氣候中,逐漸蒸發,成為沙漠;
3、還有人認為是由於河流在土質鬆軟的谷地流淌,會自行改道,形成新的河床,造成新的湖泊,即湖泊游移。
爭論
關於羅布泊游移問題的爭論:
斯文·赫定提出的游移湖理論一段時期內影響廣泛,幾成定論。 但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和80年代初期,一些科學家結合20世紀70年代美國宇航局地球資源衛星發射後得到的羅布泊衛星影像, 否定了斯文·赫定的 “游移湖” 理論, 提出了羅布泊始終在羅布窪地的 “未遷說” 。 一時間,學術著作、報刊論述、學校教科書、科普讀物等出現了風行草偃現象,一提到羅布泊就眾口一詞地指出該湖“並非游移湖” 。
可是, 羅布泊真的從來沒有 “游移” 過嗎?近年來, 有專家經過潛心研究,又否定了“未遷說” 。專家指出,乾旱區的一些湖泊具有遷移的特性,而羅布泊是一個具有典型的遷移特徵的荒漠湖泊。河流變遷是湖泊遷移的先導,而湖泊遷移是河流變遷的結果,塔里木河下游的河道變遷是引起羅布泊遷移的根本原因。 羅布泊的遷移過程復原如下:漢晉時期,塔里木河下游的庫姆河和古代羅布泊 (即古籍所記載的 澤、鹽澤、蒲昌海) ,孕育了輝煌的樓蘭古文明。後來庫姆河改道經羅布沙漠西側的“小河”流注屯城(即今米蘭)北的湖泊,即《水經注》所稱的牢蘭海。 庫姆河改道後,樓蘭古城無聲無息地被遺棄在沙漠之中。大約在晚唐至五代之際,塔里木河下游水系再次出現巨大變動,改道後的湖泊在英蘇-阿拉乾一帶瀦積,清時稱之為羅布淖爾。18世紀後期或稍晚,羅布淖爾從英蘇-阿拉乾一帶遷移到喀拉庫順湖。1921年,塔里木河大改道,經東河灘流入孔雀河,並在鐵門堡河曲發育的地方突破薄弱的河岸, 東注羅布窪地, 形成現代史上的羅布泊。1952年,尉犁縣在塔里木河中游築壩,塔里木河因而復入故道, 終點湖在台特馬湖。20世紀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初, 塔里木河正值豐水期,洪水多次湧入下游, 突破台特馬湖湖區, 致使羅布窪地出現面積極大、水深極淺的大湖。但由於塔里木河下游水庫和孔雀河水壩的修築,羅布窪地來水漸絕。60年代中後期,廣袤無垠的羅布泊終於在羅布窪地消失了,塔里木河在大西海子水庫形成終點湖。此外,羅布泊的遷移還有著十分複雜的中間環節,有待專家們的深入研究。
羅布泊遷移問題一直存在著爭議,沒有很確鑿的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