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房洞山

《游石房洞山》是明代文學家徐霞客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參考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二十七日晨起,飯而行。由岡東南下峽,一里余,復有煙氣鬱勃,則熱水復溢塢中,與冷水交流而西出峽。其塢皆東大山之環壑也。由其南復上坡里余,有坑自東山 橫截而西,若塹界之者,其下亦水流淙淙。隨坑東向上一里,從坑墜處南渡其上。蓋其東未渡處,亦盤壑成坪,有村倚東峰下,路當其西南。半里,有岐:一南行坡 上,一東向村間。遂循東峰南行,前望尖山甚近。三里稍下,見一塢橫前,其西下即烏索之旁村,其南逾即雅烏之西坳矣,乃悟此為固棟道。亟轉而 東,莽行坡坂間。一里,得南來大路,乃知此為固棟向南香甸道,從之。漸東北上一里,稍平,東向半里,復上坡,平上者一里,行峰頭稍轉而南,半里,即南雅烏 之脊也。東隨塢脊平行半里,乃東北下。抵坳東,則有路西自坳中來者,乃熱水塘正道,當從墜坑東村之岐上,今誤迂而南也。於是又東下一里余,其下盤而為坪, 當北山之東,山界頗開,中無阡塍,但豐草芃芃。東北一峰東突,嶻嶪前標,即石房洞山也。
於是循西山又北下半里,見有兩三家倚南坡而廬,下頗有小流東向而墜,而路出其西北,莫可問為何所。已而遇一人,執而詢之。其人曰:“雅烏山村也。”亟馳去。後乃知此為畏途,行者俱不敢停趾,而余貿貿焉自適也。又北一里,再逾一東突之坡,一里,登其坳中,始覺東江之形, 自其南破雅烏東峽而去,而猶不見江也。北向東轉而下,一里,有峽自西北來,即嶻嵲後西北之山,與西界夾而成者,中有小水隨峽東出,有小木橋度其上。過而 東,遂循北山之麓,始見南壑中,東江盤曲,向西南而破峽。蓋此地北山東突而嶻嵲,南山自石洞廠南,盤旋西轉,高聳為江東山北嶺,與北對夾,截江西下,中拓 為塢,曲折其間,路從其北東行,一里,有岐東南下塢中,截流渡舟,乃東趨石洞之道。

參考譯文

二十七日,早晨起床,吃飯後動身。由山岡東南下到峽中一里多,又有濃郁的煙氣,是熱水從山塢中溢出,與冷水匯合而往西流出峽谷。這裡的山塢都是東面大山環繞的壑谷。由峽谷南面再上坡一里多,有坑從東山往西橫截,好似塹溝一樣隔在這裡,坑下也有淙淙流水。沿著坑谷向東上走一里,從坑谷下墜處往南躍到坑谷上。坑谷東面未走過的地方,也有壑谷盤繞成平地,有村莊靠在東峰下,路應該在東峰的西南邊。半里,有岔路:一條往南通往山坡,一條往東通向村莊。(我)就沿著東峰往南走,往前看尖山距離非常近。三里後稍往下,見一個山塢橫在前面,山塢西下方就是烏索旁邊的村子,從山塢南面越過去就是雅烏山西面的山坳,我才明白這是去固棟的路。急忙折轉向東,莽莽撞撞地行走在山坡之間。一里,到了南來的大路上,才知道這是固棟通向南香甸的路,順著它走。慢慢地往東北上走一里,路稍平緩,向東半里,再上坡,平緩向上一里,在峰頂稍轉向南半里,就是南雅烏的山脊。往東沿山塢岡脊平行半里,就向東北往下走。抵達山坳東頭,則有路自西邊山 坳中延伸過來,就是去熱水塘的正路,原本應該從坑谷東面村莊的岔路上走,現在錯繞向南了。於是又向東下走一里多,其下方盤繞成為平地,正當北山東面,山界相當開闊,中間沒有水田,但青草繁茂。東北有一山峰向東突起,高大險峻,像標桿一樣插在前方,這就是石房洞山。
於是沿西山又往北下走半里,看到有二三戶人家依靠南面山坡建屋居住,下邊有好些溪水向東流瀉下去,而路通到它的西北方,無處可以打聽這是什麼地方。不久遇到一個人,拉住他打聽。那人說:“這是雅烏山村。”就趕緊離開。後來才知道這裡是險途,行人都不敢停腳,而我糊裡糊塗坦然自如。又往北走一里,再越過一個向東突出的山坡,一里,(我)攀登至山坳中,這才發現東江的地形,自它的南邊衝破雅烏山東面的峽谷流去,但仍看不見江流。向北轉向東往下走,一里,有山峽自西北延伸過來,就是那座高山後面西北方的山與西面一列山峰相夾而形成的,其中有小溪流順峽谷往東流出去,有小木橋橫渡小溪之上。走到橋的東頭,就沿北山 的山腳走,才看到南面壑谷中,東江彎彎曲曲,向西南衝破峽谷流去。這個地方北山東突而高大險峻,南山從石洞山以南,盤旋西轉,高高聳立而成為江東山峰的北 嶺,與北山相對夾立,截斷江流使之西下,中間拓展為山塢,在山峰之間曲折延伸,道路從它的北邊往東一里,有岔路往東南下到塢中,截流而渡,是往東去石洞山的路。

作者簡介

徐霞客(1587-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陰(今江蘇江陰)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自幼好學,博覽群書,欲“問奇於名山大川”。21歲開始專心旅行,30多年間歷盡艱險,足跡南至雲、貴、兩廣,北到燕、晉,遍及現在的19個省區。其考察所得,按日記載,死後由季會明等整理成《徐霞客遊記》。徐霞客的重要地理學貢獻有: 對喀斯特地貌的詳細考察、記述和探索,居世界先進水平;糾正了古代文獻有關中國水道源流記載的一些錯誤,如否定“岷山導江”舊說,肯定金沙江乃長江上源的事實;觀察記述了不少植物品類及其分布的若干規律;對火山、地熱及各種人文地理現象的細緻考察與記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