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所著《游濟瀆廟詩》的碑帖,拓片收藏於國家圖書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居易
- 年代:唐大和5年(831)9月20日
信息,歷史,
信息
責任者
年代
唐大和5年(831)9月20日
地點
河南省濟源縣
拓片原物狀況
附刻
尾刻宋大中祥符八年正書重立題記
拓片版本
清道光拓
拓片描述
顧千里、瞿鏞藏拓
書體與行款
行書
裝裱獲得方式
丁惠康捐贈
數目與尺寸
1張43×63cm
題跋印記
文種
undefined undefined
書目索引
關聯關係
拓片錄文
館藏信息
顧專661
歷史
濟瀆廟,全稱濟瀆北海廟,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北2公里濟水東源處廟街村,是古四瀆唯一一處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現存最大的一處古建築群落,被譽為中原古代建築的“博物館”。古時濟水因獨流入海,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四瀆”。
祭祀之風,古來有之,在古代以農業為主的社會中,生產十分低下,科學很不發達,人們對一些自然現象無法解釋,隨意想出一些山水之神,祠興雲布雨,關係五穀收成。因此,封神祭祀,是歷代天子之禮,且程式繁、禮儀多。 自漢代起,朝廷每年派遣重要官員定期致祭漸成禮儀定製。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朝廷為祭祀“四瀆”神之一的濟瀆神建廟,濟水原稱北瀆大濟之神,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晉封為清源公,因此又名清源祠。唐貞元十二年(796年),鑒於北海遠在大漠之北,艱於祭祀,故在濟瀆廟後增建北海祠,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濟瀆神被封為清源忠護王,北海神被封為北廣澤王。宋、元擴建,至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廟宇擴建到400畝,占地33萬餘平方米。自隋起,歷代皇帝遣使蒞臨,舉行盛大祭典活動,唐宋時期,但凡國之大事,如戰爭、政權更迭、祈雨甚成皇室成員的生死都要向濟水神、北海神祭告,民間的祭祀活動更是頻繁有加,對祭祀活動更是推波助瀾,一直延續到清代,祭祀未斷,廟貌不衰。因此,一部濟瀆廟興衰史,也是中國古代水神崇拜史的縮影。
祭祀之風,古來有之,在古代以農業為主的社會中,生產十分低下,科學很不發達,人們對一些自然現象無法解釋,隨意想出一些山水之神,祠興雲布雨,關係五穀收成。因此,封神祭祀,是歷代天子之禮,且程式繁、禮儀多。 自漢代起,朝廷每年派遣重要官員定期致祭漸成禮儀定製。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朝廷為祭祀“四瀆”神之一的濟瀆神建廟,濟水原稱北瀆大濟之神,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晉封為清源公,因此又名清源祠。唐貞元十二年(796年),鑒於北海遠在大漠之北,艱於祭祀,故在濟瀆廟後增建北海祠,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濟瀆神被封為清源忠護王,北海神被封為北廣澤王。宋、元擴建,至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廟宇擴建到400畝,占地33萬餘平方米。自隋起,歷代皇帝遣使蒞臨,舉行盛大祭典活動,唐宋時期,但凡國之大事,如戰爭、政權更迭、祈雨甚成皇室成員的生死都要向濟水神、北海神祭告,民間的祭祀活動更是頻繁有加,對祭祀活動更是推波助瀾,一直延續到清代,祭祀未斷,廟貌不衰。因此,一部濟瀆廟興衰史,也是中國古代水神崇拜史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