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桓山寺》是詩人王恭創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游桓山寺
- 作者:王恭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詩
《游桓山寺》是詩人王恭創作的一首詩。
《游桓山寺》是詩人王恭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水木通禪觀,清游卻忘還。風泉衣上落,魚鳥鏡中閒。綠髮縱教變,青雲未可攀。超然人境外,何必市朝間。2作者簡介王恭,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長樂(今屬福建)人。長年隱居七岩山。永樂四...
《游徑山寺》是元代施琪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迢迢雙徑躋層峰,層峰高削青芙蓉。嵐光掩映翠欲滴,夜半見日扶桑紅。梵宮去天不盈尺,樓閣崢嶸炫金碧。天香清徹旃檀林,井泉寒鎖蛟龍宅。煙霞欲曙撞華鐘,數千食指如雲從。塵埃不到清淨界,誰能面壁參真空。我來游觀春已老,綠陰靜晝留芳草。盤桓絕頂俯人間,...
寺門下望情豁然,桑柘紛披滿一川。嵩高女幾列左右,王屋太行來掌前。背為孔氏懸泉莊,岩洞猶存荊棘荒。到今其下多怪石,熊蹲虎攫爭軒昂。嗟予歸來苦不早,汩沒朝市行欲老。捫蘿躡屣須數游,筋力支離難自保。靈山寺流泉 司馬光 去寺猶一里,隔林聞水聲。安知乘興客,山下遠相迎。和范景仁 司馬光 宜...
⑹寧作我:寧願保持自我獨立的人格。語出《世說新語·品藻》:“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云:‘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⑺豈其卿:何必趨炎附勢獵取功名。語出揚雄《法言·問神》卷五:或曰:“君子病沒世而無名,盍勢諸名卿,可幾也。”曰:“君子德名為幾,梁、齊、...
伊山,又名桓山,因桓伊讀書於此而得名。位於湖南省衡陽縣杉橋鎮伊山村北端,距縣城北17公里,蒞臨蒸水支流石獅港中游。自衡陽市經呆鷹嶺過板橋而入杉橋,進伊山沖八里方至。千年古寺伊山寺,寺以山名,山因寺幽,甚為壯觀。發展歷程 晉朝,行軍司馬桓沖,原籍安徽宿縣,總督豫江,揚諸州軍事。前秦王苻堅興...
游鐘山記 鐘山¹,一名金陵山,漢末秣陵²尉蔣子文³逐賊死山下,吳大帝封曰蔣侯⁴。大帝祖諱鐘⁵,又更名蔣山,實作揚都之鎮⁶,諸葛亮所謂“鐘山龍蟠”⁷,即其地也。歲辛丑二月癸卯,予始與劉伯溫、夏允中二君游⁸。日在辰,出東門,過半山報寧寺⁹。寺,舒王故宅,謝公墩隱起其後,西對...
當年九座寺擁有寺僧五百餘眾,也符合南少林名剎應有的規模。作為南少林文化源頭之一的九座山和九座寺,當年和尚傳授與練習少林拳術遺蹟至今可見,例如武僧練功的石擔。寺西北山上可屯兵千人的九龍寨(當地人稱“賊營”),能容納三百人練武的“第一桓”石窟,上面還有“拳打臥牛之地”和練膽石等。正覺禪師 九座寺創建...
[44]桓魋石室,位於徐州城北桓山,桓山又名聖女山,蘇軾有《桓魋墓詩》兩首。百步洪,為古泗三洪之一,百步洪又名徐州洪,蘇軾曾在這“相地築亭種柳”。蘇軾《王定國詩集敘》:一日,定國與顏復長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飲酒,乘月而歸;《百步洪二首(並敘)》:王定國訪余於彭城,一日棹小舟,與顏長道...
累世紀群交,憶蘭省樞桓,齊向後塵趨軌範;傳家召杜譜,喜皖峰滬瀆,共聽兩地頌台萊。得文衡山(文徵明)芝南山閣畫卷,乃自書“芝南山館”匾於廳事,並自製一聯云:歷中外廿年身,宦海扁舟,萬頃驚濤神尚悚;就高低數弓地,儒宮環堵,三竿曉日夢初醒。集蘇句贈余小霞聯:勸子勿為官所腐;知君欲以詩...
太平興龍寺 ◎馮時行 茶嶺 ◎陳運判 挹翠閣 ◎王敏 紫雲坪摩崖詩 ◎吳廷舉 玉蟾寺 ◎柯相 鐵礦道中 北岩書懷用劉梅國壁韻 ◎曾鎰 報恩寺 ◎黃元白 秋興 九日游北岩寺二首 游沖相寺二首 ◎楊瞻 靜邊寺四首 ◎王嘉言 蟠龍洞 ◎初旦 游鳳凰山 ◎來知德 白岩道中遙寄楊雙泉 白岩道中 寄楊印峰 重過...
江波也有類似景色:“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烏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蘇軾《游金山寺》)這幾句幾乎可作這一首的註腳,說明湖光也是如此。第一句“非鬼亦非仙”,是總寫湖光的奇異;第二句是寫“月黑”之後,風平浪靜之時,湖光清晰可見;第三句寫隨著船行,湖光如同也在移動,...
創建東林寺 西元381年,欲往羅浮山(今廣東境內)靜修弘教,路經潯陽(今江西九江)見廬山峰林閒曠秀麗,正是修行的好處所,即定居於此,建造精舍龍泉寺,領眾清修,弘法濟生。後來由於各地高僧名士望風而來者日益增多,龍泉寺已不敷使用。於是,在江州刺史桓伊的全力資助下,在廬山西面,新建寺院東林寺,作為集...
遊學許昌、洛陽,博通六經,尤善老莊。後出家為僧,師從釋道安於恆山,隨至襄陽。前秦末,南下荊州,後居廬山。東晉太元年間,江州刺史桓伊助其構東林寺,居寺三十餘年,創立淨土宗。慧遠學識淵博,工詩善文,嘗與宗炳、劉遺民等十八高賢結白蓮社,共期西方淨土,吟詩法詠。著有《法性論》《廬山記略》等。
《游金陵城南諸剎記》是清代王士禎創作的散文。作品原文 廿二日(1),自烏衣巷出聚寶門(2),遂造報恩寺,即古長乾寺,明金陵八大寺之一也(3)。龍象巨麗(4),甲諸剎。登九級塔,俯視金陵城闕,旭日飛甍(5),參差可見(6)。西瞰大江(7),南望牛首(8),東面蔣山(9),紫雲丹巘,出沒煙霧,郁...
前兩句,寫遊覽三日,欲離去還留住,一生身世未卜,不知再能來此一游。一種失而不得的心情溢亍言表,升沉惆悵的意緒寄於言內。“情中景尤難曲寫”(王夫之語)。詩人筆法精到,山寺的幽境麗景凝聚於一去一住的內心波盪,“化景物為情思”生髮而出。詩人投跡“紅白花開山雨中”,留連忘返,消愁釋憂,不為...
王徽之出身琅琊王氏,初以門蔭入仕,歷任徐州(桓沖)騎曹參軍、大司馬(桓溫)參軍、黃門侍郎。生性高傲,放誕不羈。對公務並不熱忱,時常東遊西逛。後來,索性辭官,住在會稽山陰。太元十一年(386年),去世,時年四十九歲。書法有“徽之得其(王羲之)勢”的評價。後世傳帖《承嫂病不減帖》《新月帖》等。 衛瓘 衛瓘(220...
起筆不落窠臼,將游悟真寺的時間、地點一一交代清楚。雖有杜甫《北征》開端的痕跡,但用於山水詩,猶為罕見,實為散文遊記作法。下文再寫捨棄車馬,徒步上山,小憩兩次,登山入寺。將登山過程寸步不遺、一一道來。清人賀貽孫評白詩說“段段求詳”,從此詩可窺見一斑。入寺之後,環顧四周,“如擘山腹開,置寺於...
送張祥之房陵送桓子之郢城過禮 早春潤州送從弟還鄉 送告八從軍 送元公之鄂渚尋觀主張驂鸞 峴山餞房琯崔宗之 送王五昆季省覲 送崔易 送盧少府使入秦 送謝錄事之越 洛下送奚三還揚州 送袁十嶺南尋弟 永嘉別張子容 送袁太祝尉豫章 都下送辛大之鄂 送席大 送賈昪主簿之荊府 送王大校書 浙江西上留別...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四子各分散,母聲猶至今。卷568_2 「升仙操」李群玉 嬴女去秦宮,瓊笙飛碧空。鳳台閉煙霧,鸞吹飄天風。復聞周太子,亦遇浮丘公。叢簧發天弄,輕舉紫霞中。濁世不久駐,清都路何窮。一去霄漢上,世人那得逢。卷568_3 「雨夜呈長官」李群玉 遠客坐長夜,雨聲孤寺秋。請量東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