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路”是解放後才鋪建的,在此之前只是一條小小的泥濘土路,鋪上石板後路變寬了,在這裡做生意的人也多起來,現在這條老街仍有賣電器的、賣陶瓷器皿的、賣塑膠和鋁製品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游曲溪
- 類別:地名
- 時期:解放後
- 特點:無任何加工打磨
老街,想起了曲溪市場的老石路。這條街由沒有經過任何加工打磨的石板按V字形鋪建,據那裡的老住戶說,“石路”這個街名就是由此而來。
走進老石路,兩旁的商鋪一間連一間,可是開門做生意的卻只有寥寥幾家,有賣家具的、賣電器的、賣塑膠和鋁製品的……可是最熟悉的書店卻都不在了。最記得當年學生時放學後總是三五成群騎著腳踏車來這裡買書,走過花季書店,逛進益友書屋,駐足新華書店……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書店,腳踏車鈴聲、翻書聲、笑聲、彩色文具、書香……每天,歡樂洋溢於老石路!只是曾經的熱鬧已經隨著歲月沉澱成門檻邊的蜘蛛網!
踱步老石路,秋風習習,風裡有熟悉的筆墨香。原來還有一間不起眼的小鋪,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正在幫人寫請柬。高科技時代,什麼都靠電腦列印,毛筆代人寫春聯寫請柬倒讓人品到了上個世紀的味道。老者說這路是解放後才鋪建的,在此之前只是泥濘土路而且很窄,鋪成石路後寬了很多,也隨之成了曲溪市中心(人們習慣將曲溪鎮稱呼為“曲溪市”,大概是曲溪市場的簡稱),慢慢熱鬧起來,他這小鋪已開了二三十年了。說著老者望著大街微微發獃,對面鋪子的牆上寫著紅色的革命標語,它們雖已蒙塵黯淡卻依然清晰可見,或許有些東西還在,有些感覺卻不同了!
時代的變遷令很多東西都隨之改變,昔日的華僑大樓如今卻是基督教曲溪堂,樓雖殘舊卻不變,只是那朗朗詩歌告訴過路人它現在的存在意義。我依稀間看到不少人帶著好奇的目光走進大樓,瞅瞅手錶,摸摸鋼筆,聞聞香水……華僑商品不就是進口商品嘛,這樣想來無論是過去或是現在這大樓都是在傳播外國文化呢!旁邊敲磚砌牆的聲響吸引了我的注意,原來百貨大樓正在改建,也不知道要建什麼,只知道那布滿歲月痕跡、具有時代特色的黃漆牆正慢慢變成嶄新的白牆。百貨大樓大門緊閉,曾經裡面出售的色彩多樣的布匹、各式各樣的搪瓷品,還有手電筒、口琴等都已經是很久以前的記憶了。這裡曾經接踵摩肩,車水馬龍,繁華喧鬧,現在偶爾走過的卻也只是附近的居民。不忍心看時代的印記一點點在眼前消失,於是慢慢往前走。
不往裡走還真不記得這裡還有一間戲院呢,如若不是門上那搖搖欲墜、殘破的牌匾還真看不出這是什麼建築物!沒有了音樂聲、劇情對白、觀眾的笑聲,只有轟隆隆的機器聲。門前的空地是集市,左邊的攤位亭每逢“圩日”仍有人在這裡做三鳥買賣。而以前這裡更加忙碌與熱鬧。攤位亭擺賣的是怕日曬雨淋的五穀雜糧,另一邊是豬崽家禽交易,還有一邊是青菜海鮮買賣,叫賣聲、討價還價聲、雞鳴鳥叫聲,所有的嘈雜喧鬧匯成集市的熱鬧。集市周邊是窄而幽長的小巷,住慣了大街通巷,見到這些巷子總有種酸酸而又暖暖,遙遠而又親切的感動。悠悠穿過小巷,竟又回到華僑大樓,有點茫然卻又感驚喜。
人就是感性的動物,偶爾會翻翻舊相片,閒時也會哼著老歌走走以前去過的地方。老石路雖然沒有悠久的歷史,也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更沒有壯觀的建築物,只是沉澱了我們樸實日子的腳印,承載了爺爺奶奶的生活印記,爸爸媽媽的青春回憶,我們的成長樂趣!重遊老街,尋找曾經的腳印,享受回憶的美好,品嘗歲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