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里村(山東海陽市郭城鎮下轄村)

港里村(山東海陽市郭城鎮下轄村)

港里村,位於山東海陽市郭城鎮西部,地處東經121°05′,北緯37°02′。東與河南村相鄰,西南與西樓子村交界,南與東樓村接壤,北與新發莊相連。隸屬郭城鎮,距鎮政府駐地2.5公里。 全村轄區面積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6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蘋果等。 2002年,全村350戶,998人。有姜、劉、王3姓,其中姜姓人口較多,均為漢族。明萬曆四年(1576年),姜志福、姜志祿兄弟二人居住在村的下方,後遷者姜守志居住在村的上方,兩份人為了聯宗合族,取“和睦宗族”之意,故命名講禮村。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本村貢生薑作泉根據村西有一道南北石港,港外有大河深灣,更名港里村。另一說,明朝萬曆四年(1576年),姜姓來此建村定居,因四面環山,故命村名掌里,後演變為港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港里村
  • 轄區面積:2.5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76公頃
  • 農作物:花生、大豆、蘋果等
大事記,經濟發展,組織建設,文教科技,

大事記

1941年3月本村解放
1958年建月牙水庫(後改稱建新水庫,下同),占本村土地66.7公頃
1980年用上電網供電
1982年投資15萬元,全村吃上了自來水。 同年村修連村路2公里。 同年建大口井1座、攔水壩2道。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20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86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達到480公斤,比1978年增長194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407公斤,總產26萬公斤。1978年以來,全村發展果園2.3公頃。 2002年,第一產業總收入544萬元,其中農業400萬元,林業3萬元,畜牧養殖業130萬元,其它11萬元。
第二、三產業建國前,村內沒有工商業。改革開放以來,第二、三產業得到發展。2002年,全村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達到320人。第二產業總收入130萬元,其中工業90萬元,建築業40萬元;第三產業總收入225萬元,其中運輸業40萬元,商飲業95 萬元,服務業90萬元。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8年,姜成章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最早的黨員。1942年2月成立黨支部。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15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4個,黨員45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姜松山、姜憲章、姜吉鳳、姜從基、姜吉慶、姜吉成、劉同禮、姜吉培、姜慶民、姜明軍、劉同洲、姜兆傑、姜慶村、姜吉光、劉明清、姜保強、薑桂賢、劉明鳳。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3年,設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姜憲章、姜喜、姜慶祥、劉同江、孫典君、姜從基、劉同洲、姜吉培、姜洪照、劉振東、劉明軍、姜保強、薑桂利、姜慶石。

文教科技

1941年建國小,有教師5人。1963年建幼稚園,有教師1人。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各類大、中專院校的學生15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人均糧食450公斤。2002年,全村有各種運輸車90輛,機車30輛,電話56部,電視機280台,電冰櫃7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民居住以草房為主,人均住房面積不足5平方米。1998年以來,村統一規劃街道、建房,全村共建新房80棟。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4平方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