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日電影關係》是由天地圖書有限公司於2006年5月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邱淑婷。
基本介紹
- 書名:港日電影關係
- 作者:邱淑婷
- ISBN:9789882115491
- 頁數:250
- 定價:HK$60
- 出版社: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06/5
- 副標題:尋找亞洲電影網絡之源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邱淑婷,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副教授。於2003年取得日本東京大學表象文化論博士學位,曾出版電影論文四十餘篇,並於歐美、澳洲、紐斯蘭、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中港台與日韓等地發表研究成果,獲香港中文大學頒發2008年度青年學者研究成就獎。
代表作品:《港日電影關係:尋找亞洲電影網路之源》(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9) 、《中日韓電影:歷史、社會、文化》(香港大學出版社,2010)等專書。
內容簡介
中日戰爭結束為止,香港電影與日本電影之間並無什麼接點可言。第二次大戰爆發以前,香港電影跟日本的關係,亦只能訴諸於香港人製作的抗日抗戰電影而已。言則,香港電影早期的日本元素都很負面和抽象。所謂抽象,是指片中的敵人多為不現身的「鬼子」、「矮兵」或「豺狼」,而這些亦只不過是「日軍」的化身罷了。淪陷時期,日本占領政府雖欲收買一些本地影人進行宣傳,最終卻因他們的反抗而沒有實現任何具體的合作計畫。港口電影人在戰前和戰時並沒有太多正面的接觸,這跟五十年代以後緊密的港日電影交流卻成了強烈的對比。
第一節 戰前的港日電影交流
(一)日本電影在香港的上映概況
1896年l月,法國人把電影介紹到香港。早期在港出現的都屬法、美製作的紀綠片,日本電影則要待十年後才登入香港。1905年6月,日本率先活動寫真會社在香港放映了一部有關日露戰爭的紀綠片,這便是日本電影在香港的第一次公映。同片更於同年7、8月在太平戲院再度放映。日本的吉澤商店、橫田商社、廣目屋和博文館都曾派遣隨軍攝影記者拍攝日露戰爭實況,但未能確定當年在港上映的是哪一家的出品。相比殖民政府英國製作的電影,日本電影在港出現的日子還要早兩個月,但成績並不突出,可以推斷香港人對日本電影的認識有限。日本電影之所以未能在港大展拳腳,可能是為了當時的香港人偏重歐美,並對這個充滿野心的近鄰不存好感;亦可能是因為日本電影界尚未有開拓海外市場之意欲。總之,早期 在港的日本電影上映話動對香港電影界亦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二)引進日本技術的構想和行動
三十年代初期以後,香港人推出了不少以抗日抗戰為題材的電影,但這只是香港電影界對日本政府發動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的一種抗議,跟日本電影並無直接關係。然而, 正常第一部由香港人攝製的抗日電影《戰地歸來》(1934/黃岱) 面世之際,聯華影業公司董事羅明佑卻向南京國民政府申請了一個「考察歐美日影業專員」的名銜,偕同資探電影人關文清遠赴日本,參觀松竹京都片場和當時號稱當時在東南亞獨一無二的彩色沖印所:柯達駐日本彩色沖印中心。出發前,羅明佑在明星公司代表鄭正秋以及戲院巨子盧根等人出席的歡送會上呼籲同業實行「電影救國」,又謂:「但我國的影業,仍是比人落後,故此不能不急趕直追,向人學習,以求進步。」可見中日關係雖漸惡化,部份中國電影人卻有向日本求助的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