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來歷
相傳以陳姓官員在此養馬得名。很久以前,村子這一帶人煙稀少,是皇家養馬的地方。只有村東北約一里處有座村落,住有張、劉兩姓人家,因此稱張劉村。張劉村南邊二三里處的北周高祖武皇帝孝陵上野草叢生。有個陳姓
白鬍子老漢不乾其他事,多年在孝陵附近割草,割的草全摞在張劉村周圍,摞了一圈。人們以為他給馬儲備飼料,沒有在意。一年冬季很冷的一個夜晚,白鬍子老漢點燃草堆,把張劉村燒完了。當年皇家在這兒放馬,就是為了讓馬把沒有墳堆的孝陵踏得跟周圍一樣,讓人找不到,也就不會被盜,陳姓白鬍子老漢就是皇家派來的守陵人,他害怕人們知道孝陵在這裡,便把張劉村燒了。 此後張劉村不復存在,人們便稱此地為陳馬村。
自然資源
該村屬暖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3.1°C,夏季有伏旱,秋季的連雨,年平均水量545毫米。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330畝。大棚蔬菜為主導產業,其餘為地膜西瓜、苗圃、小麥等。
基礎設施
該村向西通往208省道約2.4公里,為混凝土硬化路面,往南通鄉鎮道路約2.6公里,與村村通水泥道路連線。村內所有街道均為混凝土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約1.6公里。
該村有60噸/小時以上灌溉井10眼,灌溉暗管可覆蓋90%耕地。自用飲水井30餘眼,2016年底全村自來水通戶率達95%以上。
該村農戶住房為磚混結構,一層居多。
農村經濟
該村主導產業為大棚蔬菜和畜牧業。大棚蔬菜約100餘畝,500平方以上養豬場6個。其他經濟來源於外出務工。
歷史資源
唐順陵、北周孝陵。順陵為武則天之母楊氏墓,村西南約1000米處,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氏出身名門貴族之家,父楊達官至隋朝宰相。武德三年(620),武士彠原配夫人相里氏去世,唐高祖與桂陽公主作媒為他續弦楊氏,此時楊氏已是年逾40的老姑娘。婚後生三女,武則天行二。鹹亨元年(670)九月楊氏死,以王禮埋葬,稱墓。永昌元年武則天(689)尊其母為忠孝太后,改墓為明義陵。天授元年(690)9月,武則天稱帝,追封其母為孝明高皇后,改明義陵為順陵。到中宗、睿宗、玄宗時,先後3次廢陵,改孝明高皇后為太原王妃,但習慣仍稱順陵至今。
北周高祖武皇帝孝陵,即中國南北朝時期北周高祖武皇帝【北周武帝】宇文邕與皇后阿史那氏的陵墓。位於村東南約1000米處。北周宣政元年六月丁酉(初一)日(公元578年6月21日),武帝病死於行軍途中,終年三十六歲,葬於孝陵。北周高祖武皇帝宇文邕系鮮卑族人,周太祖宇文泰四子,560年成為北周第三位皇帝時僅17歲,但其果斷明決,用法嚴整,為增強國力,不僅整治官吏,“親耕籍田”,促進農業生產,而且帶頭節儉,穿蓋粗布,不戴金寶之飾,後宮侍妾與宮女只留十餘人,宮殿改用土台階,無雕文刻鏤,將“壯麗”的上善等宮殿拆除,木料等物品分給貧民。隨著國力強大吞併齊國,為隋統一奠定了基礎。在其578年病故的頭一年,還拆除了“華侈過度”的露寢、會議、崇信、含仁、雲和、思齊等宮殿。《周書·卷六·帝紀第六》記載:己未,葬於孝陵。1994年在該村發掘,出土“天元皇太后璽”等重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