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革命根據地

渭北革命根據地

渭北革命根據地位於陝西關中地區渭河以北,總面積約750平方公里,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共陝西省委的領導下在西北地區創建的第一塊革命根據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渭北革命根據地
  • 地理位置:陝西關中渭河以北
  • 所處時代:近代
  • 占地面積:750 km
根據地概況,歷史沿革,

根據地概況

渭北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共陝西省委的領導下,由陝西省三原縣黨組織和渭北黨組織在西北地區創建的第一塊革命根據地。它位於陝西關中地區渭河以北,以三原縣的武字區、心字區為中心區域,包括三原、富平、耀縣、涇陽和淳化五縣交界處和高陵縣、蒲城縣、白水縣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750平方公里,人口4萬多。渭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為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開闢以及土地革命戰爭後期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形成創造了發展基礎,提供了寶貴經驗,不僅在西北革命根據地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也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歷史沿革

渭北革命根據地是黨在西北地區建立的第一塊革命根據地
三原縣是大革命時期陝西農民運動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早在1925年,三原縣在陝西鹹陽地區就率先建立了中共黨、團組織。在大革命的洪流中,為了聲援國民政府的北伐,配合國民聯軍解圍西安,三原黨、團組織即以國民黨縣黨部的名義,領導人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共產黨人李子洲、魏野疇、楊明軒、史可軒等相繼來到三原宣傳革命思想,培養農運幹部,組織發動民眾,打擊土豪劣紳和反動官府,在渭北地區率先點燃了農民運動的烈火。大革命失敗後,這裡的農民運動在逆境中持續開展。1928年2月,共產黨員黃子文、唐玉懷等在三原縣武字區成立了農民游擊隊,組織發動農民民眾打擊土豪劣紳,開展“三分五抗”。1928年3月至1931年4月,三原武字區相繼建立了革命武裝和黨的組織,農民運動蓬勃發展,游擊戰爭、武裝暴動此起彼伏,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浪潮不斷掀起。1931年5月至1932年10月,渭北革命根據地黨組織領導人民民眾,堅持武裝鬥爭,在三原、富平、耀縣等地區形成了割據局面,根據地黨的建設、蘇維埃政權建設、革命武裝建設和土地革命等全面發展。渭北革命根據地從1931年5月創建到1933年8月遭敵殘酷圍剿失守,堅持紅色割據兩年多,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地方當局的反動統治,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及後來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貢獻。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渭北革命根據地的開闢和創建,是中國共產黨在西北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的首次嘗試和實踐,是西北地區創建時間最早、鬥爭歷史較長的第一塊革命根據地。習仲勛是渭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從1928年開始,習仲勛從三原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革命征程,投身了革命運動,並參與和見證了渭北革命據地的創建和發展。多年之後,他對渭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及其歷史地位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1945年7月,習仲勛在西北黨的歷史座談會上發言時說,“渭北三原武字區,除大革命時期喬國楨同志在那裡開闢了民眾基礎以外,到紅二十六軍還未到達該地以前,這裡就是‘半紅半白’的環境,1928年,為了支援渭華暴動,曾發動過三萬人的圍城鬥爭。1930年成立了災民自救軍,以後的游擊運動從未停止過活動,並領導農民進行了分地、分糧、分牛羊的‘三分’與抗糧、抗款、抗捐、抗債、抗稅的‘五抗’鬥爭,殺土豪、反劣紳。另一方面也遭到國民黨的捕殺鎮壓。這也可以看出革命的進程,不能以和平推進,而是在鬥爭中推進”。在《回憶在陝甘邊區革命根據地的戰鬥歲月》一文中,習仲勛寫道:“渭北蘇區的開闢為紅二十六軍的創建,為照金和南梁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創造和發展提供了條件,培養了幹部,輸送了力量。”“渭北蘇區的鬥爭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也為革命鬥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1984年7月14日,習仲勛接見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的同志,在談到陝甘邊歷史問題時指出,“要寫陝甘邊,一定要先寫心字區、武字區、渭北根據地和照金根據地,南梁根據地是繼照金根據地之後發展起來的”。1986年4月7日,習仲勛與陝西黨史委的習仲凱、白玉潔談到渭北、陝甘邊、陝甘寧根據地史時又指出,“要說蘇區,第一個蘇維埃政府是渭北,因為渭北的心字區、武字區從大革命時期起,一直沒有間斷過武裝鬥爭。不僅是秘密工作,還有武裝鬥爭。要說第一個蘇區,是渭北蘇區,建立過蘇維埃政權;第二個是照金;第三到南梁,是陝甘邊政府”。
渭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是共產黨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成功嘗試
在渭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過程中,黨組織領導開展民眾運動,再從民眾運動的基礎上創建革命武裝,通過民眾武裝鬥爭開展土地革命,創建革命根據地,這種“先依靠民眾運動發展武裝力量,開展游擊戰爭,然後再進行土地革命,建立和發展紅色政權”的形式,是渭北和三原黨組織帶領人民民眾對革命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
渭北革命根據地的開闢和創建豐富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實踐。大革命失敗後,面對白色恐怖的險惡環境,渭北人民在中共陝西省委的領導下奮起反抗,燃起了武裝鬥爭的烈火。中共渭北特委、三原縣委和武字區黨團組織在以武字區為中心的渭北農村組織發動民眾,建立農民武裝,開展革命鬥爭,建立紅色政權,開創了渭北革命根據地,它豐富了全國的革命根據地建設和中國革命道路實踐,推動了區域革命運動的發展,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積累了經驗,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它是中國革命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渭北革命根據地是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依託
渭北革命根據地西北部區域與陝甘邊根據地照金蘇區相連,照金蘇區與渭北革命根據地息息相關。渭北革命根據地既為照金蘇區的建立和發展提供了前哨陣地,也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生存和發展提供了重要依託。
渭北游擊隊是陝甘游擊隊和紅二十六軍的重要組成部分。1932年2月,陝甘游擊隊成立時,三原武字區共產黨員黃子祥受黨組織委派,帶領武字區幾十名青年農民參加了陝甘游擊隊,這些革命青年成為這支西北地區第一個工農紅軍革命武裝的重要源頭骨幹力量。在陝甘游擊隊兵員不足、戰鬥力消弱的危難時期,三原武字區和渭北游擊隊多次為陝甘游擊隊補充兵員。6月13日,陝甘游擊隊政治部主任黃子文帶領陝甘游擊隊一個班返回三原武字區緊急“擴紅”,中共武字區委在三天之內組織動員了近百名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加入了陝甘游擊隊,有力地支持了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照金蘇區建立後,習仲勛、金理科、黃子文、周冬至、金天華、黃子祥、楊森、黃羅斌等主要幹部先後從渭北根據地進入照金蘇區,推動了照金蘇區的創建和發展。
渭北革命根據地是陝甘游擊隊活動的主要區域和迴旋空間。1932年4月中旬,陝甘游擊隊第三、第五支隊進入陝西西部和渭北地區後受到國民黨軍隊的多路追剿堵截。4月21日,閻紅彥、楊重遠率五支隊南下,到達三原武字區,配合武字區游擊隊攻擊了馬額鎮王茂臣民團。4月23日清晨,為避敵重兵襲擊,黃子文帶領五支隊轉移到照金與旬邑交界地帶開展游擊戰。1932年8月,國民黨當局調集重兵追剿陝甘游擊隊,陝甘游擊隊歷遭險阻,接連受挫,傷亡嚴重,王明“左傾”路線的追隨者也對陝甘革命和陝甘游擊隊帶來了嚴重干擾。在“內憂外患”的不利形勢下,為了保存這支革命武裝,習仲勛等將劉志丹特意留在照金的特務隊轉移到了正處於革命鼎盛時期的三原武字區。三原武字區為保存和發展陝甘游擊隊第三支隊特務隊提供了迴旋空間和重要依託。
渭北根據地為陝甘邊根據地提供了大量的錢糧武器支持。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渭北根據地是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大後方和陝甘紅軍各類急需物資的支援供應基地之一。1932年—1933年,武字區軍民在連續五年大旱災荒之時的異常困難時期,克服各種困難,為陝甘游擊隊多次提供了緊缺物資,同時也為陝西省委在幾度困難時期提供了不少經費。1933年—1935年間,習仲勛、周冬至等多次冒著風險回到三原武字區,利用武字區這條連線渭北根據地與照金蘇區的秘密通道,與武字區軍民一起將布匹、藥品、糧食、槍枝彈藥等急需物資秘密送往陝甘邊區,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提供了大量的錢糧武器支持。
渭北游擊隊隨紅二十六軍開闢陝甘邊根據地照金蘇區。1932年12月下旬紅二十六軍成立後,中共陝西省委指示紅二十六軍積極創建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區革命根據地,發展壯大紅二十六軍和地方游擊隊武裝,擴大蘇區,把照金與渭北蘇區連成一片,並相機向西路地區發展。12月底,渭北游擊隊編為兩個中隊前往照金,配合紅二十六軍開闢照金新蘇區。1933年11月8日,由渭北游擊隊第一大隊組建的紅四團改編為四十二師騎兵團,團長黃子祥、政委楊森。改編後,黃子祥、楊森率騎兵團向西北方向進發,幫助二、三路游擊隊恢復和發展照金蘇區,擴大游擊區。以三原武字區、心字區人民為中堅骨幹的渭北游擊隊——紅四團——紅二十六軍42師騎兵團積極配合西北紅軍開展的英勇鬥爭,既為創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蘇區和南梁根據地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也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形成創造了前進基地。
渭北蘇區是紅軍改編和八路軍出師抗日的基地。紅軍改編時大部分駐紮在渭北蘇區。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生後,中共中央接受張學良、楊虎城的致電請求,命令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於1936年底到1937年8月陸續進駐渭北地區。1936年12月下旬至1937年1月上旬,紅軍主力由陝甘邊相繼到達渭北地區的涇陽、三原、富平、高陵等地集結,形成了內線策應友軍、外線迎擊國民黨中央軍的軍事態勢。在國難當頭之際,以涇陽、三原、富平、高陵為中心的渭北蘇區成為當時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進行改編、請纓殺敵和抗日救亡的戰略後方。1937年8月下旬,中國工農紅軍在渭北蘇區的涇陽、三原、富平、高陵一帶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11日,按全國統一的戰鬥序列改稱為第18集團軍)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和總部特務團。改編誓師之後,八路軍三個師大部分從渭北蘇區的涇陽、三原、富平開赴抗日前線。中國工農紅軍在涇陽、三原、富平等縣的順利改編,使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武裝力量實現了由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偉大歷史轉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