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安徽省示範高級中學——渦陽縣第一中學,創建於1931年,坐落於老子故里,
渦河之濱,乃物華天寶之地,人傑地靈之鄉,實屬孕育人才之搖籃,通往高等學府之橋樑,建校八十餘年,桃李滿天下。
渦陽一中老校區(現已成立渦陽中學),校園內綠草如茵,樹影婆娑,亭池相映,曲徑通幽;書聲與鳥語和鳴,古木與高樓爭雄;景色溫馨宜人,教室窗明几淨;是莘莘學子求知、成長的樂園。但學校占地面積僅有9.3萬平方米,很大一部分還被老教工宿舍占用,學校建築面積僅有5.2萬平方米。學生宿舍簡陋,運動場地很小,圖書室和閱覽室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舊校改建也步履維艱,這些都嚴重製約了渦陽一中的發展,導致社會不斷增加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和我校有限的優質教育資源間的矛盾日益凸顯。
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校區2012年6月16日動工興建。2012年11月29日一期主體工程順利完工,二期工程也於2012年12月下旬順利開工建設,2014年三期工程順利開工。2015年9月學校整理搬遷到新校區。
辦學歷史
學校創建於1931年,原名為渦陽縣立中學。
1940年秋,學校遷到張村鋪(今屬
利辛縣),1946年招設高中班。
1947年秋,學校又遷至縣城老當典大院(即如今的皮鞋廠處)。
1948年由於戰爭原因學校停辦。
1949年春,黨和人民政府決定在老城舊址建立中學,7月“皖北區
渦陽初級中學”開學。
1952年9月,更名為“渦陽第一初級中學”。
1956年,開始招收兩班高中,學校命名為“安徽省渦陽中學”,成為一所完全中學。
1957年,縣政府撥地30畝,擴建學校。
1972年2月,學校正式更名為“安徽省渦陽第一中學”,成為
亳州地區重點中學之一。
2009年,學校被評為"省級示範性高中"
2015年9月,學校整理搬遷到新校區,學校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渦陽一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辦學規模一步步擴大,辦學條件一步步加強,學校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80多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000多人。
硬體條件
新校區坐落在南部新區教育園區內,占地面積408畝,規劃建築面積20多萬平方米,已完成建築面積10.7萬平方米擁有2棟教學樓136個教室,1棟現代化的科教大樓,6棟設施完備的學生宿舍,1棟多功能學生綜合服務大樓以及風雨操場、標準化塑膠體育場、塑膠手球訓練場、塑膠籃球場、足球場等。
科教大樓內設圖書室、閱覽室、音樂室、美術室、舞蹈室、書畫室、校史展室和榮譽展室,裝備了電教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科技活動室、電子備課室、體育活動室、數字實驗室、高標準理化生實驗室及數位化網上閱卷室。教學樓內配備了國內最先進的電子白板、音響等教學設備,為教學的大容量高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交給中國餐飲500強公司管理、可同時容納8000人就餐的現代化餐廳,為師生們提供了一流的綠色餐飲服務;為每個住宿生配置了衣櫃、書櫃、書桌的六人間高標準公寓,為學生提供了舒適的生活環境。安裝了2000平米的太陽能熱水器、智慧型直燃式沸水機組、智慧型燃氣熱水和太陽能熱水自動切換交換裝置和智慧型水溫控制裝置,在浴室和開水房安裝了高性能紅外線感應裝置,校園實現了直飲水系統全覆蓋,這些現代化裝置滿足了廣大師生全天候洗浴和飲用水的需求。
學校為每個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實現了校園網路覆蓋全校、無線wifi覆蓋辦公區域、紅外線感應覆蓋關鍵區域,安裝了智慧型聽力系統,完善的校園網路建設,為教育教學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安裝了射頻卡感應系統、校訊通紅外線感應裝置、電子柵欄和攝像頭,全方位的監控系統,保證了監控無死角;開辦了校園網並使之成為學校對外交流的平台。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495人,專任教師476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6人,本科362人;高級教師144人,一級教師92人;國家級模範、優秀教師1人,省2市級模範、優秀教師36人;省、市特級教師9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4人,市級骨幹教師24人省,市級教壇新星38人,縣級教壇新星46人。
文化傳統
辦學宗旨:打造精品高中,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辦學理念:以人為本、育德為首、育智為重、和諧發展。
校訓:求知、明理、健康、善良。
校風:嚴謹、求真、務實、進取。
教風:敬業、樂教、求精、創新。
學風:勤學、多思、惜時、有志。
辦學目標:面向全體學生,實施課程改革,培養全面發展、敢於創新、富有特長、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高素質 人才。
辦學思路:規範建校、以德立校、依法治校。
質量強校、科研興校、特色榮校。
治校方略: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特色化。
一中精神:超越自我,爭創一流。
奮鬥目標:一流的辦學條件,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教育管理,一流的教學質量。
發展願景:文化傳播的基地,名師成長的沃土,英才輩出的搖籃。
德育目標:人格高尚,志存高遠。
領導作風:寬視野、高境界、大胸懷。
教師目標:從師——人師——名師
優良傳統:身在一中,熱愛一中,心繫一中,奉獻一中。
教育理念:促學生髮展,助教師成長。
教學思路:制度建設抓規範,考核督察抓落實,課堂雙變抓中心,教育科研促提升。
育人成績
八十多年來,數以萬計的學子滿懷著渴盼走進來,數以萬計的學子滿載著智慧走出去。如今的一中已是花開遍地,桃李滿園。他們中有共和國的將軍(楊保亞、
李守仁、馬品華、
張保和)和普通勞動者,有高端科研人員(李椷、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院士
李建剛)和政界精英(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李晨、阜陽市委書記於勇、宿州市委書記張曙光),有學術精英(
池子華、
李大法)和文化名流……他們都從這裡起步,奮鬥在祖國的各條戰線上,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拼搏進取、誠實做人,為母校贏得了崇高的聲譽。
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生命線,務實進取,開拓創新,教育教學成績屢創新高。近十年來我校教育教學成績更是不斷攀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每年均有數十人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名校錄取;重點及本科上線人數、上線率逐年攀升,升學率一直居全市第二。在培養優秀生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每年有數十人在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競賽中獲得省級獎勵,位居全市三縣一區省示範高中前列;科技創新、體育競賽中、演講比賽、藝術展演、經典朗誦比賽等方面,我校學生每年都有多人獲獎。紮實推進的素質教育,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高考成績
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生命線,務實進取,開拓創新,近十年來我校教育教學成績更是不斷攀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及縣委、縣政府的表彰和獎勵。近幾年來,我校每年均有數十人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名校錄取。
2008年高考,應屆重點本科達線195人,600分以上66人;其中,張燦宇同學以614分的優異成績奪取亳州市文科狀元,被復旦大學錄取;周坤同學以668分的優異成績奪取渦陽縣理科狀元、亳州市理科第二名,被清華大學錄取;徐映宇同學以659分的優異成績奪取渦陽縣理科第二名,被上海交通大學錄取。2009年高考,應屆本科達線876人,重點本科達線215人,600分以上112人;其中,朱昱晨同學以576分的優異成績奪取渦陽文科狀元,被北京師範大學錄取;段春暉同學以686分的優異成績奪取亳州市高考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韓琦男同學以677分的優異成績奪取渦陽縣理科第二名,被清華大學錄取。
2010年高考,本科達線1280人,重點本科達線305人,600分以上100餘人;其中,王含霜同學以618分的優異成績奪取渦陽縣文科狀元、亳州市文科第二名,被北京語言大學錄取;李曼同學以676分的優異成績奪取渦陽縣理科狀元、亳州市理科第二名,被清華大學錄取。
2011年高考,王禮坤同學以677分的優異成績奪取亳州市理科狀元;秦月明同學以673分的優異成績奪取亳州市理科榜眼,王禮坤、秦月明兩位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吳靜靜同學以605分的優異成績奪取亳州市文科第二名、渦陽縣文科第一名;我校囊括2011年高考全縣理科前五名:王禮坤(677分)、秦月明(673分)、閆紅心(653分)、程碩(651分)、孫偉(650分)。
2012年高考,渦陽一中包攬全縣文理科狀元,梁浩以理科669分成為全縣理科狀元、亳州市第二名,被清華大學錄取;孫孺傲北京大學錄取;趙旭以文科626分成為全縣文科狀元、亳州市第二名,數學考取150分;全縣理科前10名我校占7名,其中梁浩(669分)第一名、王金金(664分)第二名、龐博(661分)第三名、羅士蒙(653分)第四名、趙國清(653分)第五名;我校高考600以上人數、考取名牌大學人數、重點本科達線人數、本科升學率、優秀率連年穩居渦陽縣第一;高考升學率在亳州市名列第二。
2013年高考,渦陽一中重點本科達線人數遙居全縣第一,本科升學率遙居全縣第一;全縣文科前十名我校占8人:張晨、郝振康、李娟、華峰、侯瑩瑩、姜露露、方若璵、孟姍姍;全縣理科前十名占7人:劉祥祥、劉從平、董高峰、梁子卓、段永華、李錚、孫子傑。
2014年高考,渦陽一中再創輝煌,本科達線增長率在全市遙遙領先;張子犄同學以636分的優異成績榮獲全市應屆理科狀元;魏紹鵬同學以633分的優異成績榮獲全市應屆理科第二名;孫明同學以592分的優異成績榮獲全縣文科狀元;全縣文科前十名共12人,我校占11人:孫明、秦宏松、崔航蔚、張慕冉、黃麗娜、孫婧雯、劉夢嬌、王春宇、姜夢夢、蔡慧慧、史娟。全縣理科前十名我校占8人:張子犄、魏紹鵬、魏曙光、吳傲奔、袁珺、劉亞勇、鄧涵予、張士偉。
2015年高考我校再創輝煌。陳雨晴榮獲縣理科狀元,於子晨獲第二名;全縣理科前十名我校占9人,文科前十名我校占6人;全縣理科600分以上174人我校占139人;文科全縣600分以上57人,我校占37人;我校一本達線388人,本科達線率全縣第一,本科升學率全縣第一。
學科競賽
近年來,該校在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數學、物理、化學、
生物競賽中,取得可喜成績,位居全市三縣一區省示範高中第一。
在2008年的奧賽中,生物學科,鄭永光、王逸璞、何瑞雪等七位同學榮獲省級三等獎;物理學科,張保豐同學榮獲省級二等獎,袁振亨同學榮獲省級三等獎;數學學科,段春暉同學榮獲省級三等獎;化學學科,段強強同學榮獲省級三等獎;共有11人榮獲省級以上獎項。
在2009年的奧賽中,物理學科,
周輝同學榮獲省級二等獎;化學學科,
張浩、魏偉兩位同學榮獲省級二等獎,牛浩、梅晨曦、程立冰等五位同學榮獲省級三等獎;數學學科,張亞男等三位同學榮獲省級三等獎;生物學科,李開鋒同學榮獲省級三等獎;共有12人榮獲省級以上獎項。
在2010年的奧賽中,物理學科,閆紅心、張衡、秦月明、程碩四位同學榮獲省級二等獎,
張輝、
王康兩位同學榮獲省級三等獎;化學學科,王禮坤同學榮獲省級二等獎,
梁浩、
侯飛、
李志強等七位同學榮獲省級三等獎;數學學科,閆紅心同學榮獲省級二等獎,秦月明、程碩兩位同學榮獲省級三等獎;生物學科,馬有志同學榮獲省級三等獎;共有18人榮獲省級以上獎項
科技創新
近年來,在省市科技創新大賽中,我校科技創新作品屢獲佳績。6項作品獲省獎,近200項作品獲市獎;
2009年,在安徽省科技創新大賽中楊雨琛、李湛兩位同學榮獲省級二等獎,該成績打破了
亳州市此種獎項的零紀錄。僅2015年,在安徽省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省獎2項;亳州市第六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我校參賽的項目共獲34項獎,其中一等獎3項代表亳州市參加省級科技創新大賽,渦陽一中連續6年被評為亳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單位;
渦陽縣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44項,其中一等獎12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19項。
藝體成績
紮實推進的素質教育,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體育競賽、演講比賽、藝術展演、經典朗誦等藝體比賽中,學校學生每年都有多人獲獎。僅2015年在體育競賽獲獎14項、演講比賽獲獎8項、美術比賽中獲省級獎11項,在市徵文比賽中,孫閃閃的《國家之惠,我之福》、常靜的《為夢想插上翅膀》分別獲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績而被選送到安徽省參加比賽;
2008年7月,趙婉璐同學在安徽省“中學生‘迎奧運、促和諧’演講比賽”中榮獲特等獎;2009年,戚一文同學榮獲“FTV國際模特大賽”南昌賽區冠軍;2009年6月,高三學生狄冰冰、王韻婷表演的舞蹈《藤之葉》、高一學生秦月明表演的舞蹈《魚兒》榮獲亳州市中學生舞蹈大賽一等獎;高二理(2)班學生表演的《項鍊》榮獲亳州市中學生校園舞台劇大賽一等獎。2011年2月,該校被評為“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全省僅三所學校,是亳州市唯一一所獲此殊榮的單位。近年來,該校手球隊在國家級、省級體育比賽中均取得優異的成績;自2002年以來,該校向合肥工業大學等高等院校輸送體育特長生120餘人,向省體校輸送男、女手球隊員20人,當前,安徽省手球一隊的男手馬鵬、李瑞海、徐欣,省男手二隊進的
楊陽、王末寒,省女手一隊的姚景奇、司艷等隊員,均為主力隊員。2005年10月,學校榮獲“全國民眾性體育先集體”稱號。
教研成果
學校鼓勵教研組長、勤於鑽研的骨幹教師勇於承擔各級課題,讓學科組教研組長和骨幹教師帶領全組形成一個研究團隊,分工明確地開展研究,形成共同的研究成果。2006年以來,學校參與各類課題研究總計12項,其中國家級課題3項、省級課題4項、市級課題5項。當前已結題的有4項,其餘項目正在研究中。教師主編或參與編寫書籍51部。教師在各類報紙雜誌上發表論文或撰寫指導文章近1000篇,其中
張心好老師發表論文230篇,指導學生髮表作文162篇,許坤老師發表論文100篇,指導學生髮表作文160篇。學校已結集出版《教師發表論文集》,並出版了
馬潔濤、張心好、許昆、崔子平等4位教師個人論文專輯。該校教師根據本縣的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特點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如今,我們編寫的校本教材有:《
道德經解讀》、《渦陽老子文化》、《民俗文化之雉河農家》、《渦陽一中手球訓練》、《亳州歷史研究》等。
2013年渦陽縣獲得亳州市級立項課題23項,學校就獨占了14項。近三年來,渦陽一中老師主持和參加的課題就有國家級課題6項,省級課題6項,市級課題28項;在國家級20、省級刊物上發表獲獎學術論文6超過百篇,市級165篇各級各類獲獎論文。
學校榮譽
學校先後榮獲“全國讀書育人特色學校”、“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國家級民眾性體育先進單位”、“安徽省教育系統先進單位”、 “安徽省電化教育一類達標學校”、“亳州市文明單位”、“亳州市教育質量管理先進單位”、 “亳州市師德師風先進單位”“亳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優秀組織單位”、“亳州市高中教學成果評比中獲得教學優秀獎和特殊貢獻獎”、 “亳州市科技創新優秀組織單位” “亳州市環境保護先進單位”、“亳州市文明單位”、“亳州市綠色學校”、“亳州市花園式學校”等國家級榮譽稱號12個,省級榮譽稱號38個,市級榮譽稱號41個,縣級榮譽稱號7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