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高含水油田綜合治理技術研究》是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渤海高含水油田綜合治理技術研究
- 作者:盧祥國、劉義剛,
- 出版時間:2021年1月1日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頁數:261 頁
- ISBN:9787122376411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依據油田開發實際需求,以物理化學、高分子材料學和油藏工程等為理論指導,以化學分析、儀器檢測和物理模擬等為技術手段,以渤海主要油藏地質和流體為研究對象,根據油田開採後期高含水的特性,開展了新型立體竄逸封堵劑和微球調驅劑的研製、高效驅油劑的篩選與評價以及“堵/調/驅”一體化治理技術研究。發現立體竄逸封堵劑複合凝膠初始黏度較低,成膠強度較高,表現出良好注入和封堵性能;另外高效驅油劑與調剖或調驅劑聯合使用,能夠更好地發揮“堵/調/驅”協同效應。本書可供從事油田開發的技術和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供現場施工人員及廣大石油院校的師生參考。
目錄
第1章 緒論 /001
1.1渤海油田儲層特徵、開發現狀和存在問題 / 001
1.1.1儲層特徵 / 001
1.1.2開發現狀和存在問題 / 008
1.2堵水調剖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 / 013
1.2.1堵水調剖劑種類 / 013
1.2.2堵水調剖劑封堵機理研究現狀 / 014
1.2.3堵水調剖技術面臨問題和發展趨勢 / 016
1.3調驅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 / 017
1.3.1調驅技術現狀 / 017
1.3.2發展趨勢 / 020
第2章 優勢通道封堵劑組成構建、性能測試和結構表征 / 021
2.1測試條件 / 021
2.1.1實驗材料 / 021
2.1.2儀器設備 / 022
2.1.3方案設計 / 022
2.2複合凝膠成膠機理 / 025
2.2.1複合凝膠—無機反應 / 025
2.2.2複合凝膠—有機反應 / 026
2.3複合凝膠成膠速度及其影響因素 / 027
2.3.1正交試驗表 / 027
2.3.2複合凝膠成膠性能及影響因素 / 029
2.3.3複合凝膠組成優選 / 037
2.3.4複合凝膠成膠速度抑制方法及效果 / 041
2.3.5複合凝膠結構表征 / 044
2.4 小結 / 046
第3章 優勢通道封堵劑岩心內成膠效果測試及組成最佳化 / 047
3.1測試條件 / 047
3.1.1實驗材料 / 047
3.1.2儀器設備 / 048
3.1.3實驗原理和步驟 / 049
3.1.4方案設計 / 050
3.2複合凝膠成膠效果及影響因素—封堵劑Ⅰ / 055
3.2.1候凝時間的影響 / 055
3.2.2藥劑組成的影響 / 056
3.2.3封堵劑段塞尺寸的影響 / 060
3.2.4前置犧牲劑(澱粉)的影響 / 061
3.2.5前置聚合硫酸鋁鐵對成膠效果的影響—填砂管 / 065
3.3複合凝膠成膠效果及影響因素—封堵劑Ⅱ / 065
3.3.1聚合氯化鋁濃度的影響 / 065
3.3.2尿素濃度的影響 / 066
3.3.3“交聯劑和引發劑”濃度的影響 / 067
3.3.4丙烯醯胺濃度的影響 / 068
3.4三種封堵劑技術經濟效果對比 / 068
3.4.1封堵效果 / 068
3.4.2經濟效益 / 069
3.5 小結 / 070
第4章 聚合物微球組成構建、性能測試和結構表征 / 071
4.1測試條件 / 072
4.1.1實驗材料 / 072
4.1.2合成步驟 / 072
4.1.3共聚物純化 / 073
4.1.4微球材料和微球性能表征 / 073
4.2抗鹽微球合成和基本性能表征 / 075
4.2.1微球材料紅外光譜分析 / 075
4.2.2微球材料基本性能 / 076
4.2.3微球基本性能 / 079
4.2.4單體轉化率和固含量 / 081
4.3微球與儲層孔隙配伍性 / 083
4.3.1微球膨脹性和粒徑分布 / 083
4.3.2微球粒徑與岩石孔隙尺寸配伍性 / 088
4.4微球調驅作用機理 / 090
4.4.1測試條件 / 090
4.4.2調驅過程及作用機理 / 092
4.5小結 /099
第5章 聚合物微球組成最佳化及中試產品性能測試 / 100
5.1測試條件 / 100
5.1.1實驗材料 / 100
5.1.2儀器設備 / 101
5.1.3測試步驟 / 103
5.1.4實驗方案設計 / 105
5.2微球材料組成和結構表征 / 107
5.2.1微球材料紅外光譜分析 / 107
5.2.2X射線衍射分析 / 108
5.2.3熱重分析 / 109
5.2.4微觀結構 / 111
5.2.5微球溶液黏彈性 / 113
5.3室內合成微球樣品 / 115
5.3.1粒徑和粒徑分布 / 115
5.3.2其它微球樣品 / 125
5.3.3微球樣品性能對比 / 126
5.3.4抗鹽性 / 128
5.3.5耐溫性 / 129
5.3.6岩心內緩膨和封堵特性 / 130
5.3.7岩心內運移和滯留特性 / 132
5.4中試微球產品 / 134
5.4.1微球粒徑和粒徑分布 / 134
5.4.2微球緩膨和滲流特性 / 136
5.5 小結 / 137
第6章 高效驅油劑篩選及基本性能評價 / 138
6.1測試條件 / 138
6.1.1實驗材料 / 138
6.1.2儀器設備 / 139
6.1.3實驗方案設計 / 140
6.2高效驅油劑篩選和性能 / 142
6.2.1物化性能 / 142
6.2.2驅油效果 / 156
6.3小結 /157
第7章 綜合治理工作劑滯留、運移和油藏適應性測試 / 159
7.1測試條件 / 159
7.1.1實驗材料 / 159
7.1.2儀器設備和測試步驟 / 160
7.1.3方案設計 / 161
7.2微球 /162
7.2.1滯留-運移能力 / 162
7.2.2阻力係數、殘餘阻力係數和封堵率 / 164
7.3複合凝膠 / 165
7.3.1滯留-運移能力 / 165
7.3.2阻力係數、殘餘阻力係數和封堵率 / 167
7.4表面活性劑 / 167
7.4.1滯留-運移能力 / 167
7.4.2阻力係數、殘餘阻力係數和封堵率 / 169
7.5小結 /170
第8章 綜合治理工作劑注入工藝參數 / 171
8.1測試條件 / 171
8.1.1實驗材料 / 171
8.1.2儀器設備 / 172
8.1.3實驗方案設計 / 172
8.2“堵/調/驅”一體化治理注入參數最佳化 / 175
8.2.1堵水劑組成對堵水增油效果的影響 / 175
8.2.2頂替液段塞尺寸對堵水增油效果的影響 / 176
8.2.3堵水劑段塞尺寸對堵水增油效果的影響 / 177
8.2.4“調剖+堵水”綜合治理增油效果的影響 / 179
8.2.5原油黏度對“調剖+堵水”綜合治理增油效果的影響 / 180
8.2.6岩心非均質性對“調剖+堵水”綜合治理增油效果的影響 / 181
8.3“堵/調/驅”一體化治理增油降水效果 / 182
8.3.1“堵/調/驅”各措施單獨實施增油降水效果 / 182
8.3.2“堵/調/驅”一體化治理增油降水效果 / 184
8.3.3各項措施單獨與“堵/調/驅”一體化治理增油降水效果對比 / 185
8.4小結 /186
第9章 高含水油藏綜合治理效果及作用機制 / 187
9.1測試條件 / 187
9.1.1實驗材料 / 187
9.1.2儀器設備和實驗步驟 / 188
9.1.3實驗方案設計 / 190
9.2工作劑類型及組合方式對增油降水效果的影響 / 191
9.2.1 岩心Ⅰ(KL=0.3μm2和 KH=0.9μm2) / 191
9.2.2 岩心Ⅱ(KL=0.3μm2和 KH=2.7μm2) / 198
9.2.3岩心Ⅲ(KL=0.3μm2和 KH=4.5μm2) / 204
9.3原油黏度對調驅增油降水效果的影響 / 209
9.3.1 岩心Ⅰ(KL=0.3μm2和 KH=0.9μm2) / 209
9.3.2岩心Ⅱ(KL=0.3μm2和 KH=2.7μm2) / 214
9.3.3 岩心Ⅲ(KL=0.3μm2和 KH=4.5μm2) / 220
9.4小結 /225
第10章 高含水油藏綜合治理封堵劑注入壓力 / 226
10.1測試條件 / 226
10.1.1實驗材料 / 226
10.1.2儀器設備和測試步驟 / 226
10.1.3實驗方案設計 / 228
10.2工作劑合理注入壓力及分流率 / 229
10.2.1小層吸水啟動壓力 / 229
10.2.2調驅劑合理注入壓力及分流率 / 230
10.2.3封堵劑合理注入壓力及分流率 / 233
10.2.4工作劑合理注入壓力及分流率 / 235
10.3工作劑合理注入壓力及驅油效果和分流率 / 237
10.3.1封堵劑合理注入壓力及驅油效果和分流率 / 237
10.3.2“封堵劑+調驅劑”合理注入壓力及驅油效果和分流率 / 241
10.4小結 / 245
第11章 高含水油藏綜合治理技術經濟界限 / 246
11.1數值模擬概念模型建立 / 246
11.1.1格線系統 / 246
11.1.2各格線點參數值 / 247
11.1.3岩石和流體參數 / 247
11.2“堵/調/驅”一體化治理技術經濟界限 / 248
11.2.1評價指標和影響因素 / 248
11.2.2單獨調剖措施技術經濟界限 / 249
11.2.3單獨調驅措施技術經濟界限 / 251
11.2.4單獨驅油措施技術經濟界限 / 254
11.2.5“堵/調/驅”一體化治理技術經濟界限 / 256
11.3 小結 / 257
參考文獻 /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