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胎碗

渣胎碗

渣胎碗,顧名思義是貧困平民使用的一種粗瓷,故景德鎮俗稱為“灰可器”。這種碗雖說是胎質粗糙,彩色青灰,但那綴畫滿壁的青花紋樣卻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間文化信息,至今還有不少專家為解讀其中之謎而爭論不休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渣胎碗
  • 外文名:zhatawan
  • 簡介:貧困平民使用的一種粗瓷
  • 俗稱:為“灰可器”。
文物簡介,文物背景,

文物簡介

早在宋代,安徽省繁昌縣柯家寨就是一個燒造瓷器的地方,史稱“繁昌窯”。明朝萬曆年間,有一次他們偶然燒出一件色如玳瑁,形如壽翁的瓷器。地方官吏便忙不迭地進獻給神宗皇帝。皇帝大喜,下旨要“繁昌窯”再燒造一百件同樣的瓷器送進宮來。瓷工們知道大難臨頭了,紛紛攜家外逃,有些就跑到了鄰省的景德鎮,仍操舊業謀生。

文物背景

因為初到景德鎮,人地兩生,又缺資財,只好利用坯坊中清出的下腳廢料,也就是鎮民所說的“腳板屎”做些粗瓷碗,再畫上青花去燒,藉此賣錢餬口。他們雖流落景德鎮,但念念不忘家鄉,因而在瓷碗坯胎上揮畫時,就以“柯”字為師,以作貞示。字越寫越草,圖也畫越脫形,以至於有人說是“刀”字紋,有人說是“茶花”紋;有人說是“秋葦”紋,有人說是“薔薇”紋。這種由青花的粗細線條勾畫點撇的抽象紋式,誰也看不懂,所以在江浙一帶稱之為“鬼畫符”。然而繁昌人卻解讀了其中之謎,就是傳達了“唯有山茶偏耐久”,“兩地蒹葭昨溯伊”,“東風且伴薔薇住”,“青白無言告家翁”的遊子情愫。無怪乎,明代大畫家徐渭也評論說,這是“直抒胸臆,信手寫出,如寫家書,雖或疏鹵,然毫無煙火酸餒之氣,實乃為書畫一體之絕妙文章”。“迨草書盛行,乃迨始有寫意畫”。因此,有專家認定,渣胎碗之謎,詮釋即在其中,“灰可器”也應正名為“徽柯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