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村志》是石華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渡口村志
- 作者:石華
-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年12月
- ISBN:7-80153-651-3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渡口村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檢索
封面
渡口村志
著作權頁
圖片
題詞
我深愛著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
渡口村在沙河市的地理位置
渡口村平面示意圖
河北省沙河市衛星影像地圖渡口村域位置
渡口村莊鳥瞰圖
廣陽山大寨頂雄姿
廣陽山大寨頂雪景
廣陽山老君台外景
老和尚頭峰(如來峰)
升仙洞(通天洞)
村南山脈主峰爐鍋寨,海拔750米
村西南磬山(半個山)遠景,海拔750米(牛臣山攝)
渡口村西的山水林田路
村南山上秋林盡染、柿子豐收
太行大渡槽雄姿
黃綠織錦
桃杏爭艷
1975年渡口國小集資新建教學樓
龜山上寬闊的國小廣場
渡口中學教學樓
渡口中學實驗樓
村民四十年植樹六萬株,果樹滿山
一村民拉土墊地七百二十畝,建成甘蘭制種基地
中國農大著名玉米育種專家許啟鳳(左),在渡口東灣與科技局局長石聚峰一起考察玉米制種
老君洞(聖人室)
老和尚頭(如來峰)雪景
老君洞內老君像及青牛、徐甲像
曾三次到渡口村下鄉落戶的著名詞作家喬羽
喬羽正在為廣陽山老君台題詞
喬羽題詞
廣陽山明代石碑
廣陽山明嘉靖元年石碑
廣陽山清鹹豐元年石碑
明縣令蕭灃游老君岩詩二首
明縣令史與祿登廣陽山詩二首
紹興舉人華野居士趙完摩岩石刻詩
廣陽山羅漢洞(廣聖洞)壁雕佛像
廣陽山老君台草帽洞
廣陽山石牛洞
2001年邢台市委副書記王三堂,沙河市領導霍寶印、王三秋、王愛英、劉林朝等到老君台考察
2001年邢台市副市長闞寶光(後排左三,現任中央檔案局副局長)在科技局局長石聚峰、廣播電視局局長李自岐等陪同下考察老君台
1991年重修老君台碑記
廣陽山霜洞洞口遠眺
廣陽山玉泉庵千佛洞洞口
渡口村東古文峰塔地址
劉清源的楷書《岳陽樓記》、《愛蓮說》和篆刻蘇東坡《中秋詞》2001年被沙河市政府代表團作為國禮贈給日本外務省和日各界人士
劉清源美術作品《農林牧副漁》,1975年被邢台地區選為《美術作品精品集錦》封面
劉清源篆刻蘇東坡《中秋詞》
村東土地廟中的元代七角碑
漢魏煉鐵遺址中挖出的大生鐵塊(牛臣山攝)
挖掘出土的遠古時代石斧(牛臣山攝)
挖掘出土的宋代陶瓷器
元代陶瓷器
唐代陶瓷器
唐代陶瓷器
廣陽山鬼地溝口出土的數十萬年前古生物化石群遺骨
出土的戰國古錢幣(公元前221年)
出土的秦始皇古錢幣(公元前221年)
出土的漢代古錢幣(公元前175年)
出土的南朝、隋朝五銖錢(581年)
出土的唐代開元通寶(621年)
出土的北宋崇寧通寶(1102年)
第四紀冰川遺址
冰磧物形成的紅色泥礫層
1949年人民政府發放的土地房產證
村當街始建於元代延祐年間的龍王廟大殿
村東始建於唐代的土地廟
石碾
水井
紡花車
織布機
建於1957年的渡口大戲院
渡口民兵連勞武結合、平戰結合,取得軍訓好成績
1957年10月,民兵連出席全國民兵先進單位會議,連長侯拴住參加了國慶閱兵中的民兵方隊
1947年5月19日,二野六縱十六旅四十七團炮兵為石王成授“革命功臣”匾
華東軍區一九五二年向革命烈士彭修禮頒發的《革命軍人證明書》和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
劉全虎同志榮獲的淮海、渡江、解放華北、大西南等戰役的軍功章
彭連同志榮獲的國慶觀禮代表證(右台)(1950年)
彭連同志榮獲的太行區群英大會獎章(1946年)
彭連同志榮獲的河北省首屆勞模獎章(1950年)
彭連同志榮獲的河北省人民政府愛國增產獎章(1952年)
石玉堂同志在1952年河北省勞模大會上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愛國增產”獎章
1962年,喬羽(右)在渡口村與全國勞動英雄劉清雲在一起
1954年,縣長石修志(左二)在全縣三級幹部大會上講話
1950年沙河縣出席河北省首屆勞模大會人員(1950年11月24日 保定)
1949年10月23日,沙河縣一區渡口鎮幹部合影
1976年沙河縣委副書記禹振華同志(左一)在渡口村栽紅薯
1988年沙河市政協副王席、公安局長彭進廷(左)同志在渡口調研
沙河市政府副市長殷解放在審閱村志資料
省廣播電台農村部主任禹振民與沙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石華在一起商談村志(右:禹振民)
村志編纂領導小組成員合影
村志編纂全體工作人員合影
村志領導小組部分成員合影
陽春三月的渡口
主編:石華
參編:石金有 渡口村老黨員老幹部
參編:王生軍 市委宣傳部文明辦副主任
參編:王增柱 市教委副主任
參編:彭啟明 市政法委辦公室主任
殷秋貴一家簡介
附圖1
附圖2
長子殷解仇一家
次子殷解放一家
四子殷解路一家
三子殷解平一家
長女殷鳳娥一家
次女殷壯娥一家
禹振華一家簡介
附圖1
附圖2
彭進廷 張金的夫婦
附圖1
石建華一家簡介
附圖1
附圖2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三
凡例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大事記
第三章 隸屬沿革
第一節 沙河縣的隸屬沿革簡敘
第二節 渡口村的隸屬沿革
第四章 黨組織的建立與開展工作
第一節 中共沙河縣委的建立與重建
第二節 村黨組織的建立
第三節 積極開展各項工作
一、領導民眾和民兵同日偽頑強鬥爭
二、成立新劇團宣傳抗日土改和擁軍支前
三、領導民眾救災度荒,減租減息
第五章 主要政治運動和生產關係變革
第一節 解放前
第二節 土地改革運動
第三節 農業合作化運動
1、農業生產互助組
第四節 三反五反運動
第五節 反右派鬥爭
第六節 人民公社運動
第七節 三年困難和國民經濟恢復時期
第八節 農業學大寨時期
第九節 四清運動
第十節 文化大革命運動
第十一節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第十二節 新一輪土地延包和農村稅費改革
第十三節 歷任黨、政、青、婦、基層幹部正職名錄
第六章 農業及資源
第一節 地形地貌山河
1、地形
2、地質
3、地名
4、山坡
5、河流、泉
第二節 土地
1、歷史資料
2、土壤成份
第三節 氣候
第四節 水利
第五節 農作物
第六節 農業技術
第七節 林業
第八節 礦產資源
第九節 養殖業
第十節 農業機械化和運輸業
附表:八類表
第七章 村民生活
第一節 解放前的生活水平
第二節 60年代至70年代生活水平
第三節 80年代至90年代以後生活水平
第四節 物價
附表:(糧油蔬菜、農產品收益成本表)
第五節 解放前後的集貿與經濟
第八章 教育
第一節 國小教育
第二節 中學教育
附:渡口村在渡口中學畢業的大中專生名錄
第九章 人口及計畫生育
第一節 計畫生育
1、晚婚晚育
2、避孕
3、人工流產
4、管理
5、照顧生二胎的規定
6、獎懲規定
第二節 人口情況統計(八類表圖)
第十章 醫療
第一節 渡口衛生院發展狀況
第二節 渡口村衛生所發展狀況
第十一章 道路、電力
第一節 道路
1、穿境省道褡石路
2、村道
3、客運
4、橋涵
第二節 渡口村辦電用電情況
第十二章 駐村部門單位
第一節 渡口辦事處(區、公社、鄉政府)、渡口工委
第二節 渡口供銷社
第三節 渡口糧站
第四節 渡口信用社
第五節 渡口郵電局
第六節 渡口稅務所
第七節 渡口工商所
第八節 渡口農林畜牧技術站
第九節 渡口法庭
第十節 渡口派出所
第十一節 渡口廣播站
第十三章 姓氏與家族
第一節 姓氏溯源
第二節 姓氏來源
第三節 家族
第四節 祠堂
第十四章 廟宇與廟會
第一節 迷信根源
第二節 舊時廟宇和求神拜佛
第三節 廟會
1、三月十五廟會
2、六月二十三廟會
3、九月二十六廟會
第十五章 人物
第一節 人物生平
石彥明
石修志
彭進祿
石迎喜
彭鴻文
石 瑛
彭二雙
石起雲
彭反的
王正珍
王正立
朱 良
殷秋貴
禹進忠
張墨林
王正直
郭全有
樊一貴
彭天福
彭廣明
石合林
彭修業
彭同林
石永秀
張立義
彭修禮
彭修道
陳玉旺
劉清吉
鄧愛民
王 曉
范廣信
楊聚林
石秋貴
樊忠學
王 寬
張定倉
石建政
石同貴
石玉堂
石二春
石五牛
王 森
石鎖的
馮立功
劉正林
第二節 股級以上人物簡介
1、縣處級以上人物
2、科局級人物
3、股級人物
4、渡口村現在歷任黨政正職人物
第三節 全國勞模、科技工作者、文藝工作者
劉清雲
彭 連
石金有
霍歧祥
石 清
劉清源
第五節 在台灣人物
史德讓
石玉振
第六節 關於人物編印的會議記錄
第十六章 文化
第一節 文化事業單位
第二節 文學創作
第三節 戲曲、花會、民間藝術
第四節 電影、電視、攝影、圖書
第五節 民間美術、民間工藝
第十七章 名勝古蹟及文物
第一節 名勝古蹟
一、廣陽山
二、廣陽山歷代摩崖石刻和碑記
三、廣陽山的歷史故事及傳說
四、羅漢洞記
五、玉泉庵千佛洞
六、東西戲樓
七、東大閣
八、文峰塔與蓮花硯
九、一鳳三龜
十、太行大渡槽
十一、大通院
十二、明清皇帝三過渡口村
第二節 文物
一、渡口村第四紀冰川遺蹟冰磧台地
二、漢魏煉鐵遺址
三、古生物化石群發掘記
四、千年古槐
五、金代唐文正古墓
六、零散挖掘出的文物
第十八章 民情風俗
第一節 生活習俗
一、婚嫁
二、喪葬
三、誕辰
第二節 家庭及親友稱呼
一、家庭
二、稱呼
第三節 待人與忌諱
一、待人
二、忌諱
第四節 走親
第五節 祭祖與建房
一、祭祖
二、建房
第十九章 節日習俗
第一節 傳統習俗
第二節 法定節日
第二十章 歌謠、諺語、歇後語
第一節 歌謠
第二節 諺語
第三節 歇後語
第二十一章 輯錄
第一節 戰事
一、武沙戰役
二、邢沙永戰役
三、沙河戰役
四、陽峪坡戰鬥
五、一二九師先遣支隊在沙河
第二節 渡口名人與風情
一、縣長石修志
二、喬羽情系渡口村
三、邢台大地震
四、禹振民《故園情》輯錄12篇
五、霍歧祥《苦樂年華》輯錄7篇
六、正月十五鬧元宵
後記
渡口村志編纂領導小組機構及成員名單
捐資修志人員、單位銘記
糾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