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麥7號

渝麥7號

渝麥7號是重慶市作物研究所從川雅84—2/90—125雜交組合中經五年八代選育成功的早熟高產抗病廣適小麥新品種,原代號94—7,2000年通過重慶市審定,2001年通過國家審定(審定編號:國審麥2001001),是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在2002年重點示範推廣的小麥新品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渝麥7號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小麥屬
  • :小麥種
  • 分布區域:重慶市、四川省、河南南部、陝西南部、貴州中西部及雲南冬麥區
品種簡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要點,審定意見,適應範圍及套用前景,

品種簡介

品種基本信息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麥2001001
品種名稱:渝麥7號(原名94-7)
選育單位:重慶市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川雅84-2/91-125
省級審定情況:2000年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徵特性

春性早中熟品種,生育期與對照綿陽20號相當。分櫱力較強,葉片上舉,株高80厘米左右,抗倒伏。長芒,白殼,白粒,角質,穗層整齊,每穗37粒左右,千粒重46克左右。經鑑定,慢條鏽病,中抗白粉病和赤霉病,高感葉鏽病。品質分析,容重768克/升,蛋白質含量12.2%,濕麵筋含量23.4%,沉降值18.3毫升,吸水率59.5%,麵團穩定時間1.1分鐘。

產量表現

1999、2000兩年參加國家冬小麥區試長江上游組試驗。1999年區試,平均畝產317公斤,比對照增產21%,差異極顯著,居12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0年區試,平均畝產375.2公斤,比對照增產10.1%,差異極顯著,居11個參試品種第5位。2000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36.3公斤,比當地對照平均增產9.2%。
1997、1998兩年參加重慶市小麥區試,平均畝產279.91kg,比對照綿陽26增產4.53%;1999年參加重慶市小麥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65.4kg,比對照綿陽26增產10.3%;1999、2000兩年參加國家小麥區試(長江上游冬麥組),平均畝產346.1kg,比對照綿陽20增產15.57%,增產極顯著,40點次有35點次增產;2000年國家小麥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36.3公斤,比對照(綿陽26、川麥28、鄂麥12等)增產9.19%;1999年在榮昌縣河包鎮示範種植110畝(旱地麥玉套作),經重慶市麥類專業組專家現場驗收,平均畝產262.6kg;1999年雲南省玉溪市農科所引種試驗,平均畝產達510.4kg,比對照綿陽26增產17.1%。

栽培技術要點

11月上旬播種,畝播量6~7公斤,在葉鏽病多發地區注意病害防治。
1、立冬前後播種。2、採取小窩9株密植,畝基本苗11--12萬左右。3、施肥以氮肥為主,氮、磷、鉀配合施用,重底早追,肥力較高的地採用“一道清”的施肥技術。4、三葉期以前採用化學除草。5、病蟲害防治以治芽蟲為主。

審定意見

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適宜在四川省、河南南部、陝西南部、貴州中西部、重慶及雲南冬麥區中上等肥力條件的旱地和稻茬麥田種植。

適應範圍及套用前景

渝麥7號是重慶市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小麥新品種,“豐產性好並且適應多數地區,產量穩定性好”,這是國家小麥區試(長江上游冬麥區)對渝麥7號的評價。渝麥7號適宜在重慶市、四川省、河南南部、陝西南部、貴州中西部及雲南冬麥區中上等肥力條件的旱地和稻茬麥田種植,特別在旱地套作耕制條件下更能發揮其矮桿早熟豐產的特性,國審以來已在市內外累計推廣套用800萬畝以上,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預計在未來的幾年中仍將成為長江上游冬麥區的主導品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