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麥17是由重慶市農業科學院以繁58與渝0822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的小麥品種。
渝麥17幼苗直立,葉深綠色,方形穗,長芒,千粒重39.2~42.4克,感小麥條鏽病,中抗小麥白粉病和小麥赤霉病;容重814克/升,粗蛋白含量(乾基)16.5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渝麥17
- 親本來源:繁58/渝0822
- 選育單位:重慶市農業科學院
- 作物名稱:小麥
- 審定編號:渝審麥20170001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渝麥17是重慶市農業科學院2006年選用自育中間材料繁58與渝0822(即2013年重慶市審定品種渝麥15號)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的高產抗倒中筋小麥品種,2017年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渝審麥20170001。
特徵特性
- 農藝特徵:渝麥17為常規品種,中熟,全生育期177天,比對照渝麥7號晚1.0天。幼苗直立,葉色深綠,植株整齊,株高91.5厘米,方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熟相好。在每公頃基本苗180萬~210萬的情況下,有效穗數262.2萬~295.2萬,穗粒數39.5~44.1粒,千粒重39.2~42.4克。試驗示範表明,該品種性狀穩定,整齊度好。
- 抗性:2016年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鑑定,其中感小麥條鏽病,中抗小麥白粉病和小麥赤霉病。
- 品質特性:經農業部穀物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驗,容重814克/升,粗蛋白含量(乾基)16.59%,濕麵筋含量35.7%,降落數值201秒,吸水率0.611毫升/克,麵團形成時間6.5分鐘,穩定時間2.9分鐘,弱化度180F.U,粉質質量指數79毫米,品質屬於中筋小麥。
產量表現
在2014和2015年度重慶市小麥區試中,渝麥17平均產量分別為3676.50和4365.60千克/公頃,比對照分別增產5.96%和13.45%,分別居參試材料的第三和第四位,增產均極顯著,每年5個試點均增產;兩年平均產量為4021.05千克/公頃,比對照平均增產9.90%。
2016年度生產試驗6點匯總,平均產量3282.75千克/公頃,比對照平均增產9.26%,增產極顯著,所有試點均增產。
在生產示範中,2015年在永川五間鎮合興村示範繁育0.33公頃,平均產量5347.5千克/公頃,比對照渝麥7號增產10.8%;2016年在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示範種植0.66公頃,在小麥生產低溫凍害、多雨寡日,小麥條鏽病、小麥赤霉病重發,灌漿期短等不利條件下,實收產量6023.1千克/公頃。
適種區域
渝麥17適宜在重慶市中上等肥力水平的旱地和稻茬麥田種植。
栽培技術
500米以下丘陵平壩區該品種適宜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500~900米深丘低山區在10月中下旬播種。採用小窩疏株密植,撬窩或條溝點播,淨作每公頃基本苗控制在.180萬~210萬範圍。
施肥以農家肥為主,氮、磷、鉀配合施用,重底早追。每公頃施氮120~150千克、磷肥390千克和鉀肥75千克。底施氮肥比例為60%~70%,磷肥、鉀肥全作底肥;早施分櫱肥,看苗補施穗粒肥。
播種後15天內化學除草或在追肥時選晴天中耕除草。注意防治條鏽病和蚜蟲。防治病蟲在齊穗至揚花初期每公頃用50%多菌靈1500克,加10%吡蟲啉150克和磷酸二氫鉀1.5千克兌水750千克實行藥肥混施,兼治小麥白粉病、小麥赤霉病、小麥紋枯病、小麥蚜蟲等。若出現條鏽病或白粉病時,每公頃用15%粉銹寧1.5千克防治。在小麥蠟熟中後期搶晴天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