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佚名《百寶總珍集》“減鐵 減鐵元本北地有,頭巾環子與腰條,馬鞍作子並刀靶,如今不作半分毫。減鐵北地造作。漏塵碎草、蚩虎、牙魚之屬。如突鏤作生活,多用滲金結裹腰條皮、夾帶之類。老舊官員多愛,今時作軍官者多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減鐵
- 詞義:古代一種鐵質鏤雕鑲金銀的配飾
- 流行年代:宋元明清時期
- 作用:多用於滲金結裹腰條皮、夾帶之類
基本信息,詞義,史料,《百寶總珍集》,《元史》,釋義,
基本信息
jiǎn tiě ㄐㄧㄢˇ ㄊㄧㄝ ˇ
減鐵
詞義
古代一種鐵質鏤雕鑲金銀的配飾,主要流行於宋元明清時期。
史料
《百寶總珍集》
減鐵北地造作。漏塵碎草、蚩虎、牙魚之屬。如突鏤作生活,多用滲金結裹腰條皮、夾帶之類。老舊官員多愛,今時作軍官者多有。”
註:1、北地——長江以北地區。指北宋時期的地方和金朝的地方。
2、頭巾環子與腰條,腰條皮、夾帶——系住頭巾的環狀裝飾物和腰帶的裝飾及服飾。
3、漏塵——漏為鏤,鏤塵。《關尹子》“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這裡為精雕細作的意思。
4、蚩虎——螭。戰國後流行的一種神獸。
5、牙魚——魚形花紋等。
6、滲金結裹——鏤雕的線條做金絲鑲嵌。
《元史》
《與服》“系腰,五品以下許用銀,並減鐵。”
《百官》“減鐵局,管勾一員,提控二人,掌造御用及諸宮邸系腰。中統四年置。”
《列傳》“充御用局人匠達魯花赤,子孫世其爵。更賜白貂帽、減鐵系腰、貂衣一襲、弓一、矢百,遣歸。”
釋義
減鐵是自宋到明清一直流行的;對金屬的一種加工方法。亦有減銀,減金。對金屬做鏤雕,減輕了重量,故稱作減。
在北宋、遼代時,減鐵工藝已有流行,南宋元代時一般的官員和民間已多有使用減鐵飾物,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二折“那廝綠羅衫絛是玉結,皁頭巾環是減鐵。”
減鐵的工藝技巧要求很高,在缺少金剛工具的年代,對鐵金屬進行雕刻很不容易。尤其是“漏塵”精細的突鏤雕刻並滲金。元代還設有專門的“減鐵局”,減鐵也被用於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