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是毛澤東創作的近代詞之一,減字木蘭花是詞牌名。這首詞創作於毛澤東在吉安陂頭參加會議期間,回憶了1930年1月中、下旬行軍在廣昌路上的情景,這首詞可以看做《如夢令·元旦》的姊妹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品出處:毛澤東詩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毛澤東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逐句分析,整體把握,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1930.2)
漫天皆白,
雪裡行軍情更迫
頭上高山,
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
贛江風雪迷漫處。
命令昨頒,
十萬工農下吉安

注釋譯文

注釋

①減字木蘭花:詞牌名。
廣昌:江西南豐縣南,撫水上游西北岸。
③漫天:滿天。
④情更迫:發表時原作“無翠柏”,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詩詞》改為“情更迫”。大關:指險要關隘。
⑤贛(gàn)江:江名,位於長江以南、南嶺以北西源章水出自廣東省毗連江西南部的大庾嶺。
吉安:現為市,在江西中部,贛江西岸。

譯文

天全白了, 大軍在雪中前進,心情迫切。 頭上是峻岭, 狂風漫捲紅旗越過關山。 此行將去何方? 贛江畔風雪正迷亂。 命令昨日已下達, 十萬工農武裝就要直取吉安。

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於雪中行軍。1930年1月,彭德懷率紅五軍從湘贛來到贛西並與黃公略新成立的新六軍對吉安進行包圍。同年1月下旬,毛澤東率領的紅四軍第二縱隊抵達江西廣昌縣的塘坊,頂風冒雪,翻山越嶺,向廣昌縣城疾進。月底,與朱德部隊會合,並占領寧都等縣,繼而向吉水一帶活動。2月6日~9日紅四軍、五軍、六軍及贛西特委在吉安縣陂頭召開聯席會議,會議作出了攻打吉安城的決定,並作出相應的戰略部署。據推斷,這首詞作於這次聯席會議之時或之後。

作品鑑賞

逐句分析

上闋描寫行軍的場面。起句“漫天皆白”全景展現了惡劣的行軍氣候。“漫”、“皆”二字,充分寫出了降雪之大。“雪裡行軍情更迫”用自然困難與心情的對比,拉大反差,突出了“情更迫”,寫出了行軍人內心的焦急,使人感到了行軍步伐的不斷加快,表現出行軍隊伍對困難的藐視。在大雪之外還有困難,“高山”、“風”、“大關”都擋在面前。然而“紅旗”意象的出現,展現了紅軍隊伍翻山越嶺的動人畫面,表現出紅軍戰士具有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和一往無前的精神。
下闋回答行軍的任務。“此行何去?贛江風雪瀰漫處。”站在雩山向吉安望去,只能看到贛江那邊風雪迷漫,可見雪還在下,遮住了遠望的視線,寫得既真實又形象。“命令昨頒”露出底牌,令人眼前一亮:“十萬工農下吉安”。原來是十萬之眾的各路大軍要一起會攻吉安。這時,作者不僅回答了行軍的目標任務,而且回答了“情更迫”的原因,因為是十萬人爭相進軍,所以要想不落人後就要快走快走再快走。這裡一個“下”字,加強了工農武裝力量雷霆萬鈞的氣勢和必勝的信念。

整體把握

縱觀全詞,意境壯闊,感情豪放。特別是“行”、“過”、“下”三個動詞的運用,串起了整個事件的開始、經過、結尾,使動詞的獨立性與連貫性達到了高度統一。
毛澤東作詞,一般先將美麗的大自然描繪在面前,然後再將重大的歷史事件放在這個壯美的環境之中,從而營造出極為和諧的詩歌意象和典型的文學形象。

作者簡介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湘潭韶山沖一個農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他的詩詞具有氣勢磅礴、想像浪漫、文辭華美三個鮮明的藝術特色。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1936 ~1976),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和中央委員會主席(1945 ~197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 ~1954)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954 ~1959)。
毛澤東毛澤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