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傷懷離抱》是宋代詞人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詞。此詞感傷離別,寫的是與女子的別離淒切之情,上闋纏綿悱惻,可見作者與此女子的感情非同一般。下闋以“人間”與“夢間”的對比,與上闋“天若有情天亦老”相呼應,回憶情感,通過上下兩片的對比,表達了對時光消逝的感和內心無限的深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減字木蘭花·傷懷離抱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 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歐陽修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減字木蘭花①
傷懷離抱②,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扁舟岸側③,楓葉荻花秋索索④。細想前歡,須著人間比夢間⑤。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減字木蘭花:詞牌名,原唐教坊曲,雙調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後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傷懷:傷心。
③扁舟:小船。
④楓葉:楓樹葉。亦泛指秋令變紅的其他植物的葉子。詩文中常用以形容秋色。
⑤須著人問比夢間:全句是說過去的事縱然真實,由於時過境遷。也形同夢寐,須用夢間的事來比況過去人間發生的事。
白話譯文
離人的懷抱甚是傷心,老天倘若有感情,也會因離別而衰老;它有時如輕絲般纖細卻纏綿悠遠,有時又如波濤般一浪高過一浪地湧上心頭。
湖邊一葉扁舟停靠在岸邊,楓葉、蘆花在秋風裡瑟瑟發抖,將前歡與現實形成對照,相聚時的歡樂是一去不復返了,除非相逢於夢中。
創作背景
詞作編年未詳,當是天聖末少年時期所作。這首詞可能是作者青年時期的作品,寫的是與女子別離的淒切之情。這位女子究竟是什麼樣的身份,與作者究竟是什麼關係,現已很難厘定。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是詞寫離愁。前闋議論抒情。首句“傷懷離抱”,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傷感是離別的情緒。詩人李賀曾吟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抒發對國家興亡的悲涼痛苦情感,兩者比對。這種離愁“細似輕絲渺似波”,細軟得像輕絲那樣纏繞不清,縹渺得像微波那樣延續不斷。後闋回憶離別。一葉輕舟靠在岸邊,紅色的楓葉白色的蘆花,金風蕭蕭,行人告別遠去。“細想前歡”,慢慢地回憶起以前相聚的歡樂,卻不能失而復得。“須著人間比夢間”,必須要讓人世間改變成夢間。
全詞纏綿悱惻,婉轉細膩且真情灼然,可以想見,作者與文中女子的感情一定非同一般。上闋用了李賀詩的名句,表達出內心無限的深情,又以設問的形式問道:你能知道這番深意是怎樣的嗎?告訴你,就如同細絲一般扯也扯不斷,像水波一樣前波剛去後波又來,永遠不可能斷絕。下闋寫到具體的場景,把人送走後,作者還獨自站立在岸邊,目送著白帆遠去後,才發現這裡剩下的,只有白居易詩中“楓葉荻花秋瑟瑟”的蕭疏。此景最能令人想起“前歡”,那是多么令人魂飛魄散的極致享受,與眼前的孤獨索寞形成的對比,就如同冰冷的人間和美夢中的情景一樣不可同日而語。這種強烈的對比,更加大了作者心理上的落差,正是這種落差,令人感到了他的情意是何等真摯。
名家點評
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張覓《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古詩詞中的絕世才子》:這首詞寫相思很有歐陽修自己的特色,就是輕盈而開闊。楓葉荻花,扁舟系岸,水天交際之處,只覺情絲難斷,恍如一夢。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一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卒諡文忠。政治上曾支持過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張,文學上主張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