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亂山四倚

《減字木蘭花·亂山四倚》是清代詞人王國維在1907年11月游長城創作的一首詞,收錄在《人間詞》乙稿中。詞上半片描述了遊覽長城沿途的景色,下半片由寫景回到人生哲理的探討。王國維這首詞採取了由景及理的寫作手法,用景來觸動內心世界,用一種哲理思維方式來寫出自己的人生世界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減字木蘭花·亂山四倚
  • 作者:王國維
  • 創作年代:清末民初
  • 出處:《人間詞》乙稿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減字木蘭花
亂山四倚,人馬崎嶇行井底。路逐峰旋,斜日杏花明一山。
銷沉就裡,終古興亡離別意。依舊年年,迤邐騾綱度上關。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減字木蘭花:詞牌名,又名“減蘭”“木蘭香”“天下樂令”“玉樓春”“偷聲木蘭花”“木蘭花慢”等。此調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②四倚:謂從四面貼近。
③崎嶇:道路險阻不平貌。
④逐:隨著。旋:轉。
⑤銷沉:消逝,沉沒。就裡:箇中,內中。
⑥迤邐(yǐ lǐ):曲折連綿貌。騾綱:指結隊而行馱載貨物的騾群。綱,成運貨的組織。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兩山相對而立,人馬在曲折的道路上行進就像在井裡一樣。路逐漸在山峰上旋轉而上,走出山澗斜陽杏花相映,使山又一明亮。
人生銷沉在歷史長河中,至始至終興衰生死離別都在其中。年復一年,在太行山都有騾隊販貨而上居庸關。

創作背景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春,王國維與友人在南口、居庸關、青龍橋一帶遊歷,看到太行山脈經商的騾隊,感慨從古至今,人們的生存不變,於是在途中作此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與王國維在1913年日本曾寫過的《昔游》六首中的最後一首相似。“亂山四倚,人馬崎嶇行井底”,即詩中的“兩崖積鐵立,一徑羊腸穿,行人入眢井,贏馬蹴流泉”。“路逐峰旋,斜日杏花明一山”,即詩中的“左轉彈琴峽,流水聲潺潺。夕陽在峰頂,萬杏明倚天”。詞中四句、詩中八句,寫的都是去居庸關途中所見的景觀。但詩的寫景比較詳細具體,詞的寫景就比較概括。相對而言,越是詳細具體的描寫對讀過生日 的控制越是嚴格,所以寫山就是山,寫水就是水果越昌比較概括的描寫越是容易引發讀者的聯想,給讀者留下的活動空間就比較大。而且,詞是長短勉勵 ,又可以換韻,讀起來就比詩多了一種姿態。《減字木蘭花·亂山四倚》的句式在重複中又有長短和換韻的起伏,作者很好地利用了這種形式。在詞的開頭兩句中,“亂山四倚”的形象,“行井底”的比喻和“倚”、“底”兩個仄聲的韻腳,造成了一種壓抑、沉悶的感覺。而接下來的兩句,“逐”與“旋”的流利快捷,“斜日杏花”的艷麗,“明”的光采,再加上韻腳由仄轉平,又造成了一種豁然開朗的快感。這種對比,就於無形中把居庸古道上風景的變化轉變為從壓抑到開朗的兩種感覺的變化。如果把聯想的範圍再放寬一點兒,則我們不僅在旋游途中隨著景物的變化有這種情緒和感覺的變化。
然而,這種可能性很快就被接下來的兩句所證實“銷沉就裡,終古興亡離別意”,自古以來,多少人一生的光陰就在這種壓抑與興奮、悲歡與離合的循環之中消失了。在高山峽谷中行走的人,目洮所限,只能看見眼前的景色,並為眼前的景色而壓抑沉悶或興奮快樂,覺得那不可知的前途很刺激很有奔頭。可是如果站在高處俯瞰這些如螞蟻一樣緩慢爬行在井底的人馬,就會明白他們不過是沿著既定的軌道走一條早已安排好的路,途中那些暫短的快樂並不足以抵銷他們所付出的痛苦,他們的一切努力都是沒有多大意義的。然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依舊年年,迤邐騾綱度上關”。“上關”指的就是居庸關。居庸關舊稱軍都關,屬“太行八陘”之一,是河北平原進入山西高原的交通要道,行人商旅絡繹不絕。“騾綱”,是舊昌跑買賣的人運貨的騾群。這些人不得不為養家餬口維持生存而一年到頭地往返奔波,所謂“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乾忙”,他們一生勞苦的結果只不過是養活了他們的下一代,使下一代繼續他們的勞苦而已。“依舊年年”整個人生不就是這種毫無意義的循環。
這首詞只有短短的八句,但它兩句一轉,轉出了好幾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說,人生就是艱辛勞苦和壓抑。第二層意思是說,人生有時候也會遇到暫時的開朗與快樂。第三層意思是說,人自以為很有趣味,但實際上人生完全是一場徒勞,一個人為此付出的悲歡憂樂是沒有意義的。第四層意思是說,儘管如此,自古至今人們卻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這種循環而不自知,因此人生是可悲憫的。這不就是叔本華的悲觀哲學,叔本華認為人應該否定生命的意志,跳出這個循環的圈子。
這首詞所要讓讀者品味的,就是這個道理。對於有生命有欲望的人類來說,這樣的哲理實在是太消極太悲觀了。不過作為這么短的一首小詞,能夠把哲理與寫景結合得如此渾然無痕,實在很不容易。沒有深厚的文學修養和對哲理的體會,是很難做到的。

名家點評

近代紅學家和歷史學家周策縱《論王國維南間詞》:若靜安之“亂山四倚,人馬崎嶇行井底。路逐峰旋,斜日杏花明一山。”初視似有此境,實則稍異。其下闋云:“銷沉就裡,終古興亡離別意。依舊年年,迤邐騾綱度上關。”蓋終不能忘懷於此苦痛之人間也。
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研究員陳永正《王國維詩詞全編校注》:以重筆作小詞,仿佛陳其年的格調。作為一位歷史學家的王靜安,對朝代興亡自有更深刻的感慨。末二語在寫景物中寓有哲理。
作家陳鴻祥《〈人間詞話〉〈人間詞〉注評》:此詞當作於北京。記游,然無一語實寫,惟“杏花”點出時令,在春二三月間。

作者簡介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謚忠愨。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近代享有國際盛譽的學者,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者,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與其俱為同鄉。甲骨四堂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