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京畿秋稅制》是唐代常袞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減京畿秋稅制
- 作者:常袞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減京畿秋稅制
敕:周以司會立經制,漢以丞相校薄書,量其國用,差其稅典,必以省費,由之重輕。公田之籍,可謂通范,履畝而稅,斯誠弊法。將期折中,以便於時,億兆不康,君孰與足?故愛人之體,先於博施,富國之源,必在均節。朕自臨宸極,比屬艱虞,亦嘗慕淳樸之風,守沖儉之道,每念黎庶,思致和平。而邊事猶殷,戎車屢駕,軍興取給,皆屬邦畿。九伐之師,尚勤王略,千金之費,重困吾人。乃者遵冉有之言,守周公之制,什而稅一,務於行古。今則編戶流亡,墾田減耗,計量入之數,甚倍征之法,納隍之懼,當寧軫懷。慮失三農,憂深萬姓,務從省約,稍冀蠲除,用申勤恤之旨,以救惸嫠之弊。其京兆府所奏今年秋稅八十二萬五千石斛斗數內,宜即減一十七萬五千石,委黎乾據諸縣戶口地數均平放免,仍分明榜示百姓,令知當戶所減斛斗數訖聞奏。其應徵青苗地頭錢,亦宜三分放一,共先欠永泰元年地頭錢一十四萬九千一百四十一貫,並宜放免,降低丁匠掌閒正番外,至來年麥熟以來,府縣一切更不得輒有科稅。朕當躬儉節用,以贍黎元,中夏漸寧,庶有康濟。宣示百姓,知朕意焉。
作者簡介
常袞(729—783),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天寶十四載登進士第,授太子正字,歷補闕、起居郎。寶應二年入翰林,遷考功員外郎、郎中,知制誥,轉中書舍人。袞文章俊拔,為時推重,與楊炎並稱“常楊”。大曆九年。遷禮部侍郎。十二年,拜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德宗盤,貶河南少尹,再貶潮州刺史,遷福建觀察使,卒。有《常袞集》十卷,又《詔集》六十卷,均佚。《全唐詩》存詩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