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青玉雲龍紋瓮是清乾隆時期的一件瓷器作品。
俗稱“福海”。玉山原料來自新疆和闐,由揚州玉工經四年時間精心雕琢,於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月完成。瓮雕九龍,底鐫乾隆皇帝書《玉瓮記》。瓮下配海水紋銅座。象徵“福如東海長流水”。
此瓮玉料重大,雕琢精細,代表著乾隆時期揚州玉器的工藝水平。 現陳列於紫禁城樂壽堂東暖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青玉雲龍紋瓮
- 館藏地點:北京故宮博物院
- 所屬年代: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月
- 規格:高70cm,寬119cm。重約2500kg
- 類別:瓷器
- 又名:雕龍雲紋玉瓮
- 又名:青玉<九龍大玉瓮>
玉瓮”,是乾隆時期的和田玉大玉翁,由整塊上好的和田青白玉掏琢而成,重約五千斤。考慮到製作器皿類玉雕,材料損耗巨大,原玉料應該遠超萬斤,僅次於<大禹治水>玉山,為第二大玉雕。瓮外浮雕九條出沒祥雲之間的神龍,龍騰雲滾,現首不現尾,氣勢非凡,瓮底鐫刻乾隆帝御書的<玉瓮記>。
該玉山原料從新疆運到北京,然後從北京運到揚州的建龍寺,在建龍寺花費將近四年的時間雕刻,最後通過大運河運到紫禁城。
乾隆之前,中國最大的玉雕是現存北海團城的元代<瀆山大玉海>,該玉雕所用材料為河南獨山玉。從《昔閱輟耕録及金鰲退食筆記》知有元時玉瓮,而淪為西華門外道人貯菜器,命以千金易之,仍設承光殿。乾隆得到此傳世之寶還不滿足,他要做更大更好的玉瓮來超越它。
因為經過乾隆年間的幾場大戰,漢唐時期便臣服於中央政權的天山一帶成了新疆。回部遠在萬里之外,自古非強勢中央政權難以臣服,今則一視郡縣取攜自如,占領了玉石產地,就有用不盡的好玉。既而定回部,悉有產玉之山,孕玉之水,蓋水孕者精,而山產者鉅,因命輿致一山產者為玉瓮,則較承光殿所設者質美而工精。無論體積容積還是材料和雕刻,都超越了元代的<瀆山大玉海>。元時僅能致其一 ,則有其二。而質美器鉅乃過之,雖弗侈言懷畏,而較有元為勝,此吾所以為幸也。乾隆帝自此志得意滿。
此外,雕龍雲紋玉瓮的作用,除了用於觀賞,寓意吉祥之外,還有更深含義。當初元代皇帝使用玉翁來裝酒,他與大臣們飲酒作樂,導致元代被滅亡了。乾隆皇帝鑒於此事,他命人雕刻了這個大玉翁,想吸取這個教訓,警示自己不要玩物喪志,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