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質潤澤,微有浸斑。一面地子平滑而光潔如鏡,上凸雕雙螭紋飾,一上一下,獨角上挺,鬢髮飛揚,螭身曲折,四肢彎曲,並加飾勾雲紋,尾部呈勾雲形狀;雙螭雕刻形象生動,似有呼之欲出的感覺。另一面浮雕乳釘紋,排列有序,縱橫成行,恰似滿天星星。整件玉器磨工技法高超,不留刻痕;紋飾線條優美流暢,雕工簡練細膩,表現出工匠嫻熟的藝術技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青玉浮雕雙螭大璧
- 館藏地點:瀋陽故宮博物院
玉質潤澤,微有浸斑。一面地子平滑而光潔如鏡,上凸雕雙螭紋飾,一上一下,獨角上挺,鬢髮飛揚,螭身曲折,四肢彎曲,並加飾勾雲紋,尾部呈勾雲形狀;雙螭雕刻形象生動,似有呼之欲出的感覺。另一面浮雕乳釘紋,排列有序,縱橫成行,恰似滿天星星。整件玉器磨工技法高超,不留刻痕;紋飾線條優美流暢,雕工簡練細膩,表現出工匠嫻熟的藝術技巧。
玉質潤澤,微有浸斑。一面地子平滑而光潔如鏡,上凸雕雙螭紋飾,一上一下,獨角上挺,鬢髮飛揚,螭身曲折,四肢彎曲,並加飾勾雲紋,尾部呈勾雲形狀;雙螭雕刻形象生動,似有呼之欲出的感覺。另一面浮雕乳釘紋,排列有序,縱橫成行,恰似...
雙螭紋玉璧 雙螭紋玉璧,年代:宋,尺寸:徑8.8厘米,厚0.5厘米。杭州博物館藏。青玉,受沁呈青灰色,圓形,一面浮雕大小雙螭,身形細長彎曲,眼部刻劃細緻,線條優美。整器雕琢圓潤。文物特徵 雙螭紋玉璧,尺寸:徑8.8厘米,厚0.5厘米
清青玉雙螭谷紋璧 清青玉雙螭谷紋璧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玉石器、寶石類作品。
清青玉通雕雙螭璧 清青玉通雕雙螭璧是清代時期的文物。
東漢青玉雙螭谷紋璧 東漢青玉雙螭谷紋璧是一款玉器,年代為東漢時期,現收藏於天津博物館。文物介紹 東漢青玉雙螭谷紋璧,該文物上部邊緣附鏤雕對稱雙螭,螭身飾小圓圈紋及細毛紋,璧身浮雕乳釘形谷紋。此器做工嚴謹規範,雕刻工藝卓絕,是東漢時期同類器物中的精品。
清青玉犧首谷紋雙螭璧 清青玉犧首谷紋雙螭璧是清代時期的文物。
明青玉浮通雕雙螭紋璧 明青玉浮通雕雙螭紋璧是明代時期的文物。
清晚期青玉雙螭獸面紋小璧 清晚期青玉雙螭獸面紋小璧是清晚期的文物。
清青玉淺浮雕雙螭紋劍璲 清青玉淺浮雕雙螭紋劍璲是清代時期的文物。
玉雙螭佩 玉雙螭佩是漢代文物,清宮舊藏,最長8.7cm,寬7.3cm,厚0.5cm。說明 青玉,有大面積的褐色沁斑。體扁平,片狀,兩面紋飾相同。二螭以極細的陰刻線琢成,螭身捲曲盤繞,四肢及身飾有排列整齊的細毛紋。從戰國到漢代,玉器中大量出現螭紋佩。形態多作螭頭蛇身,長角,螺旋盤繞。
玉鏤雕雙螭佩 玉鏤雕雙螭佩是魏晉時期文物,長3cm、寬9.1cm、厚0.8cm。屬於清宮舊藏。說明:玉料青白色,局部有深赭色沁斑。體扁平,兩面形式和紋飾相同。通體鏤雕二隻大小相同的螭,相互勾纏,身刻陰線細格紋。器上部有圓孔,可作繫繩用。此器造型獨特,在魏晉時期比較罕見。
清青玉雙螭紐“繼德堂寶”是清嘉慶時期的璽。“繼德堂寶”,雙螭紐,漢文篆書。面圓形,徑6.8cm,通高5.5cm,紐高2.1cm。寶用檀香木八方匣盛裝。繼德堂實際上是乾隆帝為將來的繼位者準備的居所,最早是在熱河避暑山莊內。按照乾隆帝的意願,他歸政後仍要繼續訓政,在避暑山莊的居所一如其舊,不做變更。...
青玉雙螭紐“繼德堂寶”是清嘉慶時期的玉璽。“繼德堂寶”,雙螭紐,寶用檀香木八方匣盛裝。繼德堂實際上是乾隆帝為將來的繼位者準備的居所,最早是在熱河避暑山莊內。按照乾隆帝的意願,他歸政後仍要繼續訓政,在避暑山莊的居所一如其舊,不做變更。故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開始為嗣皇帝另建新居,並命名為...
清青玉凸雕雙螭煙壺 清青玉凸雕雙螭煙壺是清乾隆時期的一件瓷器作品。
唐、五代玉器上很少見到螭紋,有些傳世品,曾定為唐物者,似有疑問,因此,其特點不甚清楚。宋、元兩代,特別是元代始,玉器上的螭紋又多起來,凡此期的帶扣、帶鉤、劍飾等,都常有螭紋出現。試舉數例分述如下:青玉雙螭紋筆閣一件,長10cm,寬43cm,體作扁長方委角形,正面浮雕雙螭紋。所作螭腦大...
漢代開始大量出現出廓造型玉璧,且出廓部多以龍螭紋飾中夾有求福祈祥的祝語相伴:“長樂”、“延年萬壽”、“宜子孫”等,而此件東漢青玉雙螭谷紋璧的出廓部不但沒有文字,且與漢代時期高大的出廓造型相比又較狹長低矮,因此極為獨特珍貴。玉璧表面雕琢的乳釘紋是谷紋的一種簡化形式。谷紋是春秋、戰國及漢代玉璧上...
明末清初青玉圓雕穿雲雙螭紋墜飾 明末清初青玉圓雕穿雲雙螭紋墜飾是明末清初時期的文物。
清乾隆青白玉透雕雙螭四系橢園水盂為清代文物,現收藏於廈門市博物館。文物介紹 清乾隆青白玉透雕雙螭四系橢園水盂,高4.5厘米,口徑5.2厘米,底徑6.7厘米。呈扁橢圓形,下有四板形矮足支承、小口、寬肩、肩部四個環形紐,腹部對稱高浮雕螭龍壹對。此件青白玉水盂雖然玉質夾有雪花、小綹痕,但質地較純淨...
清乾隆青白玉透雕雙螭海棠式杯 清乾隆青白玉透雕雙螭海棠式杯是清代文物,高14.6厘米,口徑16厘米,底長7.2厘米。現收藏於廈門市博物館。文物介紹 杯體近菱形,四出海棠口,器身以凹紋分成四部份,弧腹下部內收,圈足。杯沿上圓雕一螭虎,杯側浮雕一螭虎。白玉質,夾雜雪花狀綿絮,有綹痕及墨、黃俏色。
漢代開始大量出現出廓造型玉璧,且出廓部多以龍螭紋飾,其中夾有求福祈祥的祝語相伴:“長樂”、“延年萬壽”、“宜子孫”等。而此件東漢青玉雙螭谷紋璧,出廓部不但沒有文字,且與漢代時期高大的出廓造型相比又較狹長低矮,因此極為獨特珍貴。玉璧表面雕琢的乳釘紋是谷紋的一種簡化形式。谷紋是春秋、戰國及漢代...
明青玉雙螭谷紋璧 明青玉雙螭谷紋璧是明代時期的文物。
明玉九螭璧是明代的一件玉器。玉璧為暗青色,有黃斑,圓形,一面飾谷紋,一面浮雕9條螭紋。璧中央孔中1條螭紋為龍首、獸身,一前爪握火珠。璧正面凸雕5條螭紋,皆小頭獨角,團團圍住中孔之螭。璧邊緣處有3條螭,後肢與尾在璧的背面。古人認為螭是龍的一種。宋、元以後,多以螭龍紋裝飾玉璧。此作品以...
青玉壽字勾雲夔龍紋燭台,清,玉台高39cm,盤最大徑16.2cm,底足徑12.7cm。頂端小盤外浮雕仰蓮瓣紋,上截柱浮雕覆蓮瓣及如意雲頭紋四組。中間大盤內減地浮雕四組雲紋,外盤腹浮雕兩組夔龍紋,夔龍面部凸出,橢圓形大眼,雲形大鼻,身體向兩側捲曲延伸。下截柱帶鼓腹,鼓腹上雕琢四組雙螭捧團“壽”字。...
清硬木柄刻御製詩青玉兩鑲如意是清代的如意。如意首鑲嵌鏤雕雙螭紋玉飾,琢磨精巧,尾鑲嵌四方葵形去地浮雕雙瓜紋玉飾,風格質樸清新,應為明代玉帶飾的組成部分。硬木柄身陰刻乾隆御製《癸巳春帖子詞》:萬物逢華始,三陽肇節初。京郊京兆迓,積雪尚盈餘。昨奉青壇祀,今迎青帝臨。神哉一氣鬯,總總復林林...
燭台和闐青玉質,玉質溫潤,由底足、兩截柱、兩盤及銅釺連線而成。頂端小盤外浮雕仰蓮瓣紋,上截柱浮雕覆蓮瓣及如意雲頭紋四組。中間大盤內減地浮雕四組雲紋,外盤腹浮雕兩組夔龍紋,夔龍面部凸出,橢圓形大眼,雲形大鼻,身體向兩側捲曲延伸。下截柱帶鼓腹,鼓腹上雕琢四組雙螭捧團“壽”字。底足為倒置...
臂擱玉色青白,有赭色斑,片狀,長方形,兩端呈“S”狀,兩側下卷,正面凸雕雙螭銜靈芝圖案,背面飾雲紋。玉雙螭紋臂擱 玉雙螭紋臂擱,元,長10cm,寬3.4cm,厚1cm。臂擱玉色青白,有赭色斑,片狀,長方形,兩端呈“S”狀,兩側下卷,正面凸雕雙螭銜靈芝圖案,背面飾雲紋。此件作品為已知的早期玉臂擱。宋...
“長樂”谷紋玉璧,製造年代: 漢材料: 青玉,有紅紫色沁,規格: 高18.6厘米,外徑12.5厘米,孔徑2.6厘米,厚0.5厘米,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介紹 玉璧體扁平,兩面紋飾相同。上部鏤雕隸書“長樂”二字,並有雙螭拱抱。璧上滿飾勻整的谷紋。在璧的邊沿陰刻乾隆帝御題詩文一首。這種形制的玉璧在漢代...
獸面紋、蒲紋、繩紋玉璧,河北滿城漢墓出土,外徑21.2、內徑2.2、厚0.6厘米,青玉質,器兩面紋飾相同,紋飾分為內外兩區,外區為獸面紋,內區為谷紋,中部以繩紋相隔,雕琢規整。四式 出廓璧 即在二式、三式玉璧的外緣輪廓處附設各種鏤空紋飾。鏤空紋飾的內容主要有龍紋、螭紋以及“長樂”、“萬壽”、“...
藝人們運用了圓雕、浮雕、透雕等技藝,生動刻劃了我國41名登山隊員的英雄壯舉,作品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國寶。1979年,在一塊7300多公斤的罕見巨型青玉上,蕭海春、韓國衛、朱寧芳、許康先、虞龍喜等20餘位當代最為傑出的大師和雕刻技師,設計製作了高2.6米、寬1.4米的《萬水千山圖》,再現了紅軍長征氣勢磅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