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貧的牡丹

清貧的牡丹

《清貧的牡丹》由上海戲劇學院姚扣根教授創作於2012年,劇名源自王振義院士最喜歡與人分享的一幅畫,這幅油畫就掛在王老家中的客廳里。中國傳統文化中牡丹象徵雍容華貴,常常是色彩濃烈鮮艷,但這幅畫卻反其道而行之,牡丹著色淡雅並冠名清貧,看似矛盾,卻蘊藏著深刻的道理:做人要有不斷攀高的雄心,同時要有正確對待榮譽和自我約束的力量,對事業要看得重,對名利卻須看得淡。導演雷國華、主演張震、余婭也被王老的“牡丹精神”深深打動,在2012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建院60周年之際成功首演該劇。時隔兩年,“牡丹精神”依然充滿感召力,原班人馬再次聚合,只為了把王老的故事演繹得更加精彩、更加動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貧的牡丹
  • 演出地點:上海交通大學
  • 創作院校:上海戲劇學院
  • 創作教授:姚扣根
影劇介紹,背景,意義,影響,影劇成就,

影劇介紹

《清貧的牡丹》由上海戲劇學院姚扣根教授創作於2012年,劇名源自王振義院士最喜歡與人分享的一幅畫,這幅油畫就掛在王老家中的客廳里。中國傳統文化中牡丹象徵雍容華貴,常常是色彩濃烈鮮艷,但這幅畫卻反其道而行之,牡丹著色淡雅並冠名清貧,看似矛盾,卻蘊藏著深刻的道理:做人要有不斷攀高的雄心,同時要有正確對待榮譽和自我約束的力量,對事業要看得重,對名利卻須看得淡。導演雷國華、主演張震、余婭也被王老的“牡丹精神”深深打動,在2012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建院60周年之際成功首演該劇。時隔兩年,“牡丹精神”依然充滿感召力,原班人馬再次聚合,只為了把王老的故事演繹得更加精彩、更加動人。
清貧的牡丹

背景

11月18日晚,由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上海市教委製作的上海首場校園原創“大師劇”《清貧的牡丹》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菁菁堂演出,感人的故事與傳神的表演為來自上海各高校的千餘名師生帶來了藝術與精神上的雙重享受。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市府副秘書長宗明、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陳克宏、市教委副主任王平、市教衛工作黨委副秘書長曹榮瑞等,與上海交大校長張傑,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夏小和,附屬瑞金醫院院長瞿介明、黨委書記楊偉國及交大師生共同觀看了演出,上海部分高校黨政領導也到場觀看。
清貧的牡丹
據悉,自今年以來,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以編創“大師劇”作為教育系統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抓手,依託上海戲劇學院專業力量,將各高校建校歷史中湧現的名師大家的感人事跡以藝術的形式搬上舞台,讓廣大師生切身感受到大師嚴謹求實的治學風範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引導大家主動探索大師的內心世界,走入大師精神殿堂,在文化育人的同時也向全社會彰顯教育使命、傳播大學精神。以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我國血液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校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為原型塑造演出的話劇《清貧的牡丹》正是“大師劇”系列的第一部,劇中體現出的看重事業、看淡名利的“牡丹精神”贏得了大家的敬重和認可。本次演出,已經九十高齡的王振義院士也來到了現場。

意義

“牡丹出身富貴,可以大紅大紫,享受榮華。而我們的牡丹恬淡清雅,清貧是自願選擇的。只有自願選擇甘於清貧,才是真正的志向。”當舞台的背景銀幕上,傲然綻放出一朵朵淡雅的牡丹花時,扮演王振義及其夫人謝競雄的演員說出的話語在菁菁堂內久久迴蕩,現場觀眾也報以熱烈的掌聲應和。王振義不但是世界轉化醫學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國內血栓與止血專業的開創者之一、傑出的研究型醫學家,還是一位功勳卓著的教育家,培養了眾多醫學後輩。王老數十年來為人、為學、為醫、為師的風範堪為我國醫學和教育領域的楷模。
《清貧的牡丹》由上海戲劇學院姚扣根教授創作於2012年,劇名源自王振義院士最喜歡與人分享的一幅畫,這幅油畫就掛在王老家中的客廳里。中國傳統文化中牡丹象徵雍容華貴,常常是色彩濃烈鮮艷,但這幅畫卻反其道而行之,牡丹著色淡雅並冠名清貧,看似矛盾,卻蘊藏著深刻的道理:做人要有不斷攀高的雄心,同時要有正確對待榮譽和自我約束的力量,對事業要看得重,對名利卻須看得淡。導演雷國華、主演張震、余婭也被王老的“牡丹精神”深深打動,在2012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建院60周年之際成功首演該劇。時隔兩年,“牡丹精神”依然充滿感召力,原班人馬再次聚合,只為了把王老的故事演繹得更加精彩、更加動人。
清貧的牡丹

影響

《清貧的牡丹》與其說是講述了成功者的豐功偉績,倒不如說是記敘了一個人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留下的深深淺淺的足跡。話劇力圖還原一個真實的醫者、師者甚至一個真實的男人的形象。2011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王振義教授在與主持人的交談中回顧起了自己的人生經歷。與人生伴侶謝競雄在震旦校園談論人生理想,“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在瑞金醫院血液科病房中,目睹了一個個年輕的生命死於急性白血病,愈發堅定了自己鑽研醫學、救死扶傷的信念;在貧困的山村中苦中作樂,潛心研究中藥,不僅救治了無數的村民,更意識到了中西醫結合的重要性;在狹小的實驗室里,與同事和學生一道,苦苦求索七年,終於探索出了採用誘導分化劑——全反式維甲酸來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新路;年紀漸長,主動退居二線,卻依然堅持每周的“開卷考試”,翻查文獻、解答難題,為青年醫生的成長貢獻每一份能量。幾十年白駒過隙,不論風雲如何變幻,不論外界幾多波折,王振義始終堅持在醫學殿堂堅定求索,期間臨床診治、教書育人,碩果纍纍,奉獻出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面對鮮花、掌聲、榮譽,王振義卻始終淡泊名利,“清貧的牡丹”是他最愛的一幅畫,也成為他高潔品質的最佳表達。看重事業、看淡名利,王老始終記著當年震旦醫學院的醫學誓言“余於病患,當悉心診治,不因貧富而歧視,要盡瘁科學,隨其進化而深造,以造福人類”。大道至簡,大師成於此。
清貧的牡丹
雷國華導演代表全體演職人員、代表現場觀眾向王振義院士送上鮮花。王老表達了對大家的感謝,並表示,跟隨著演出回憶起了以往的經歷,一直以來“做一個對人民有益處的人”的信念未曾改變,只是遺憾於目前仍然只攻克了一種白血病,未來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願意繼續堅持“開卷考試”,儘自己微薄的力量,繼續為病人、為年輕的學生做些有益的工作,為國家再做些貢獻。

影劇成就

演出結束後,不少觀眾表示演員的表演把王老的大師風範和“牡丹精神”展現無遺,真實的故事最具感染力,觀看後感觸良多,深深體會到為醫者、為師者肩負的責任,深深體會到唯有敢於夢想、敢於創新,並始終堅定信念朝著目標奮進才能收穫成功,也唯有不慕虛榮、淡泊名利,並寄高潔志向於清貧生活才能真正品嘗成功的喜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