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時間簡史:生命科學學院(110校慶)

清華時間簡史:生命科學學院(110校慶)

《清華時間簡史:生命科學學院(110校慶)》是清華大學出版社於2021年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孫之榮、趙南明、施一公、王宏偉。

基本介紹

  • 書名:清華時間簡史:生命科學學院(110校慶)
  • 作者:孫之榮、趙南明、施一公、王宏偉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5月1日
  • 定價:98 元
  • ISBN:9787302579496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清華生物學科的發展簡史。清華大學生物系成立於1926年,距今已95年。清華大學生物學科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926–1952年,老清華生物系發展階段;1984–2006年,生物系的復建與發展階段;2007至今,生命科學的大發展階段。

目錄

第1章清華學堂時期生物科學的雛形(1909—1912)
1.1遊美學務處時期生物留學生選派
1.2清華學堂時期生物留學生選派
1.2.1清華學堂及基本情況
1.2.2留學生選派
1.3生物科學相關專業留學生情況
第2章清華學校時期生物學科與生物學系的設立
(1912—1929)
2.1清華學校
2.2生物學科與生物學系的設立及發展
2.2.1生物學科的設立
2.2.2生物學系的創立
2.2.3生物學課程
2.2.4師資隊伍
2.2.5基礎設施
2.2.6與生物學相關的活動
2.2.7學術期刊
2.3農學發展
2.4研究院與科研
2.5留美預備部選派
2.6愛國運動
第3章國立清華大學初期的生物學系(1929—1937)
3.1擴充學程設立大學及專科分類
3.2課程設定
3.3師資隊伍
3.4生物學會
3.5基礎設施
3.6科學研究
目錄
清華時間簡史: 生命科學學院
3.6.1理科研究所生物學部
3.6.2農業研究所
3.6.3研究方向及成果
3.7人才培養
3.7.1本科生培養
3.7.2研究生培養
3.7.3選派公費留美(歐)生
3.7.4其他留學情況
3.8愛國運動
第4章抗戰時期(西南聯合大學)生物學系的發展
(1937—1946)
4.1南遷長沙
4.2由長沙遷往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成立
4.3師資隊伍
4.4課程設定
4.5基礎設施
4.5.1長沙臨時大學時期的基礎設施等
4.5.2西南聯合大學時期
4.6科學研究
4.6.1生物學研究所(理科研究所生物學部)
4.6.2農業研究所
4.6.3研究成果
4.7人才培養
4.7.1本科生培養
4.7.2生物學系醫預專業
4.7.3研究生培養
4.7.4留學生情況
4.8愛國運動
4.8.1師生參軍參戰
4.8.2科技助戰
4.8.3愛國民主運動新篇章
第5章復員時期國立清華大學生物學系的恢復
(1946—1948)
5.1生物學系的恢復
5.2師資隊伍
5.3專業及課程設定
5.4基礎設施
5.5科學研究
5.6人才培養
5.6.1本科生培養
5.6.2研究生培養
5.6.3留學及出國研究
5.7愛國運動
第6章清華園解放時期的生物學系及院系調整
(1948—1952)
6.1生物學系、農學院及院系調整
6.2師資隊伍
6.3專業及課程設定
6.4科學研究
6.5人才培養
6.5.1本科生培養
6.5.2研究生培養
6.6愛國運動
6.6.1中國共產黨組織
6.6.2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6.6.3參加中國建設
6.6.4抗美援朝
第7章生物系恢復重建的準備期(1979—1984)
7.1歷史沿革
7.2恢復重建生物系的醞釀
7.2.1學校派出工作小組調查研究,走訪老一輩
生物學家
7.2.2學習考察美國生命科學的發展
7.2.3先期成立生物物理研究室和生物化學研究室
7.2.4舉辦全國生物物理講習班
7.3清華大學召開恢復重建生物系會議
7.3.11984年6月工字廳東廳會議
7.3.21984年8月恢復重建生物系大會
7.4生物系的重建
7.4.1重建生物系,一切從零開始
7.4.2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正式成立,
系主任的選定
7.5生命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的建立
第8章生物系恢復重建初期十年(1984—1994)
8.1生物系復系
8.1.1定名
8.1.2建系方針和首屆系主任
8.1.3復系初期的艱辛
8.2師資隊伍
8.3人才培養
8.3.1專業特點與培養目標
8.3.2學生人數與學科點
8.3.3開設課程
8.3.4教學獲獎
8.3.5傑出學生代表
8.4學生思想教育管理與學生工作隊伍
8.5教學科研組織
8.5.1教研組體制
8.5.2生物係為學校體制改革做貢獻
8.5.3系管實驗室
8.5.4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8.6人才引進
8.7科研成果
第9章乘“985”東風,為創建一流生物學科而奮鬥
(1994—2006)
9.1國家“985”計畫的實施和支持
9.2師資隊伍
9.2.1教職工人數
9.2.2人員名錄
9.2.3教師人才引進的情況
9.3人才培養
9.3.1在校學生人數
9.3.2本科生培養
9.3.3研究生培養
9.3.4教學成果
9.4教學科研組織機構
9.4.1實驗教學中心
9.4.2重點實驗室和研究基地
9.5開拓學科發展新方向
9.5.1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
9.5.2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
9.5.3創建、發展了多個生物學科分支
9.6合作與交流
9.7科研成果
9.8學生畢業後成長、發展情況
9.9教師隊伍發展壯大,傑出人才不斷湧現
第10章蓄勢待發,醞釀生命科學大發展(2006—2011)
10.1清華生命科學改革布局
10.1.1施一公回國主持清華生命醫學發展
10.1.2清華大生命科學的改革基調和目標
10.2機構調整
10.2.1依託醫研院整合資源,協調生命學院和醫學院
同步發展及實驗平台建設
10.2.2撤系建院,生命科學學院成立
10.3國際化人才引進與人事制度改革
10.3.1歷史基礎
10.3.2前期準備
10.3.3人事制度改革啟動
10.3.4改革的意義
10.3.5教職工隊伍
10.4人才培養
10.4.1生命學院創新文化的建立
10.4.2本科生培養
10.4.3研究生培養
10.4.4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聯合
培養博士生項目
10.5科研合作
10.5.1與國際知名製藥公司的戰略合作
10.5.2國際交流
10.6公共科研平台建設
10.6.1清華大學生物醫學測試中心
10.6.2清華大學實驗動物中心
10.6.3清華大學蛋白質研究技術中心暨國家蛋白質
科學研究(北京)設施清華基地
10.7科研成果
10.7.1學術論文
10.7.2專著和專利
10.7.3實驗室設備
10.7.4獲獎情況
第11章高歌猛進,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國際全面接軌
(2011—2019)
11.1生命科學聯合中心
11.1.1緣起與成立
11.1.2組織架構
11.1.3以人為本,提供人才成長沃土
11.1.4生命中心在清華大生命學科發展
中的作用
11.2師資隊伍
11.2.1人才引進
11.2.2國際學術委員會及國際評估
11.2.3“引”“育”並重的人才培養模式
11.2.4院黨委全方面落實“立德樹人”
11.2.5聘請兼職教授、雙聘教授和講席教授
11.2.6設立生命科學學院特殊貢獻獎、趙南明
蒲慕明基金、鄭昌學優秀教學獎
11.3人才培養
11.3.1本科生招生與培養
11.3.2研究生招生與培養
11.4國家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1.4.1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11.4.2蛋白質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1.4.3生物信息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1.5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
11.5.1前身——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中心
(2011—2015)
11.5.2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成立
11.5.3人才隊伍建設
11.5.4科研平台建設
11.5.5體制機制建設
11.5.6研究成果及意義
11.5.7豐富學術交流活動,營造高質量的國際
學術交流平台
11.6生物醫學館與實驗室建設
11.6.1生物技術館改造
11.6.2李文達醫學與生命科學研究中心改建
11.6.3生物學館修繕
11.6.4生物醫學館建設
11.7學科發展與科學研究
11.7.1學科布局和發展
11.7.2發表論文
11.7.3專著和專利
11.7.4獲獎情況
11.7.5實驗室設備
11.7.6國際交流
11.7.7學科評估結碩果
附錄1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校友
名錄
附錄2生物科學和技術系既要服務當前又要面向未來
——關於建立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的一些看法
附錄3生命科學在向我們挑戰

作者簡介

孫之榮,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1984年12月調入清華大學生物系,參與了生物系復建的大量工作。親歷了清華大學生物系的復建,到生命學院的成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大發展的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